鹿的形象象征意义(在古人的装饰艺术上)

在古人的心目中,鹿是一种瑞兽,是祥瑞的象征,如《符瑞志》:

“鹿为纯善禄兽,王者孝则白鹿见,王者明,惠及下,亦见。”

可以说从人类的童年开始,人类对鹿就有了独特的钟爱之情。在那个时候,鹿就与人们的传统信仰以及宗教观念结合在了一起,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鹿文化。

以鹿形象为题材的应用非常广泛,造型可谓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如河南洛阳西汉壁画墓隔墙上:在一对称的三角形雕砖上,各刻有白鹿纹;如在湖南长沙马王堆的西汉墓漆棺上,画有仙人骑鹿。在出土的陶器、玉器、漆器上,也能见到各种各样的鹿形象。那么古人为啥这么喜欢描绘“鹿”形象呢?鹿纹图像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历程呢?

鹿的形象象征意义(在古人的装饰艺术上)(1)

一、关于传统鹿纹图案的由来

在原始游牧狩猎时期,鹿是当时人类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和人类的进化发展关系密切,在全国各地发现的近百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大部分都遗留有鹿科动物的化石。

对于游牧民族来说,狩猎和采集活动是获取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由于先民们希望狩猎成功,就创造了专管狩猎的神。而鹿不仅拥有非凡的奔跑能力,还能逃脱捕杀,并且还拥有对抗强敌的强大武器——鹿角,久而久之,原始人类就对鹿产生了崇拜,并把它作为部落的图腾,希望能得到某种神秘力量的庇佑。

因而鹿成为先民的崇拜对象,成为狩猎神的首选。比如至今流传的苍狼与白鹿的神话传说,以及《蒙古秘史》中白鹿与始祖神诞生的传说,所反映的就是蒙古族先民的图腾观念。

图腾观念就是指原始时代的人们把某种动物、植物或者无生物当做自己的亲属、祖先或者保护神,并相信它们不仅不会伤害自己,还能保护自己,并能给给予自己超人的力量和技能。

在人类与鹿的接触过程中,人们逐渐对鹿的体态、外形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于是人们开始在岩壁上刻画鹿的形象,如在仰韶文化时期,鹿图像就已经与鸟图像、鱼图像、蛙图像并列,成为四大图腾形象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古人不仅将鹿骨用作穿戴上的装饰,还在陶器上绘制鹿图像的装饰花纹,如在青海地区卡约文化中,彩陶上的动物造型大多都是鹿图像。

鹿的形象象征意义(在古人的装饰艺术上)(2)

青海地区 卡约文化 彩陶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汉民族以其特有的包容性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因此,作为氏族部落图腾形象的鹿图像演变成了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作为整个中华民俗图腾形象的龙,一个集权威、神勇、神秘和吉祥等多种象征意义于一身的图腾形象,其实是一个包含了多种动物肢体最优秀部分的虚幻动物,而龙形象中的角就是鹿角。

在融合了牛、羊、马的特点,传说中被奉为四灵之物的麒麟,其形象也是以鹿类为主。在字形上更是以“鹿”为偏旁。可见,作为中国传说中灵瑞仙兽代表的龙和麒麟,都与鹿有着很多联系。这也说明了鹿图案在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鹿图像是我国装饰艺术的开端,并孕育了自此以后几千年装饰纹样的审美观念。

鹿的形象象征意义(在古人的装饰艺术上)(3)

新石器时代 鹿纹彩釉图

三、关于鹿纹图案的发展

基于鹿是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动物,它不同于龙和麒麟这两种虚构的灵兽。再加上鹿的种类繁多,有麋(mǐ)、麂(jǐ)、长颈鹿、梅花鹿等等。所以从中国的远古到近现代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鹿的形象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在没有文字之前的史前时期,我们从古人壁画中的鹿图像可知,远古人类对鹿角的刻画很夸在,在他们的画作下,鹿角被画得很大,而且是矗立在鹿头上,与鹿身的比例严重失调,给人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

据考古学家的推断,古人对鹿角的画法之所以夸大,很有可能是出于对鹿角的崇拜,希望将这些纹样画在石壁上后,自己也能具有这样的能力。在出土的半坡彩陶中,也有鹿的图像,有的奔跑,有的伫立,纹饰造型非常简单。虽然史前时期的鹿形象大多都是侧面,但形象还是很生动的(如下图)。

鹿的形象象征意义(在古人的装饰艺术上)(4)

史前时期 鹿纹

在秦汉时期,秦朝的砖瓦可谓是久负盛名。在这些质地坚硬,有“铅砖”之称的巨形建筑材料上,大都绘有各种图案,但最多的还是动物图案,其中鹿图像就是主要的一种。如在翔雍城遗址所出土的、以精绝著闻、印有鹿图像的瓦当,刻在这些瓦当上的鹿图像,千姿百态、生动活泼,有奔鹿、卧鹿、立鹿、母子鹿等10余中画面。

画中的立鹿线条粗犷,姿态优雅;奔鹿刻画的则是一只惊慌逃跑的鹿,在疾跑中还不忘回头张望,细长的脖颈、高高的鹿角、灵活的身躯,都透着机警与健美(如下图)。

鹿的形象象征意义(在古人的装饰艺术上)(5)

秦代瓦当上的鹿纹

而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遗存非常丰富,其中很多都有鹿的形象。如在山东烟台出土的汉画像石中的双鹿图像:两只花鹿相对而卧,呈左右对称,给人一种恬静安详的感觉。又如在汉朝的画像砖图案中的山坡骑射跑鹿:图中山坡起伏,如波浪,一猎人骑马奔驰而下,扳弓搭箭,瞄准前面的小鹿,小鹿奔逃回顾,一对山禽惊飞,可谓是构图合理、主题鲜明、形神具备、动感强烈。

可见,秦汉时期的鹿图像尽管显得粗糙、简单和笨拙,但与史前时期的鹿图像相比已经细致很多,而且已经能很好地展示出生动活跃力量的运动感。

鹿的形象象征意义(在古人的装饰艺术上)(6)

山东烟台汉画像石 双鹿纹

在经历了开元盛世、贞观之治后,生产力得到长足发展,艺术变得千姿百态的唐朝。是中国前期艺术的高峰,更是中国古代艺术从前期转向后期的关键。而鹿形象的描绘在这一时期很流行,应用也非常广泛,如唐代的银盘图案:鹿安祥地卧着,四周衬以果叶,鹿的双角合为扇形,呈肉芝状,除了鹿角,其余部位非常写实。但也有抽象的图案,如唐代的联珠鹿纹锦:鹿的形象夸张、洗练、富有装饰性。可见,唐代时期的鹿图案与秦汉时期又有很大的不同。

鹿的形象象征意义(在古人的装饰艺术上)(7)

宋代的审美趣味在承袭唐代风格的同时又渐渐变得保守起来。以儒学为核心的儒、道、佛互相渗透的思想体系影响到了美学领域,出现了宋朝的“理性之美”。

鹿文化发展到宋代时已经基本形成了它全部的精神内涵,鹿与鹤、蝙蝠、寿星、或其他珍禽异兽等出现在一起的画面变得多了起来,其吉祥寓意渐渐覆盖了其他含义,成为一种雅俗共赏的瑞兽形象。

鹿形象在宋代的玉器、瓷器中有很多的应用。宋人描绘的鹿图像大部分都是写实,宋人对鹿角的刻画不再夸张,主要是展示鹿的乖巧和灵秀。

鹿的形象象征意义(在古人的装饰艺术上)(8)

宋代 磁州窑 鹿纹白瓷枕

到了明清时期,关于鹿图案的题材更是丰富多彩。如明朝的鹿图像造型均以卧鹿为多,明朝人不再追求画面的动感,对鹿角的刻画更加务实,有有角的,也有无角的。

处在封建制度日渐腐朽直至崩溃边缘的清朝,艺术不再像唐宋以前那样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清代时吉祥图案几乎成为所有装饰纹样的核心。鹿在这时已基本奠定了其祥瑞符号的地位,像典型的“鹤鹿同春”、“加官进禄”、“福禄寿喜”、“路路顺利”等纹样在当时都极为流行,取其吉祥寓意。

鹿的形象象征意义(在古人的装饰艺术上)(9)

清代画家:胡湄作品 鹤鹿同春

总结

吉祥”出自《易经》:“变化云为吉事有羊。”《庄子.人间世》记云:“虚室生白,吉祥止止。”成玄英注疏:“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证。”吉祥是祝颂的词语,人们一般将吉祥理解为福禄喜庆、长寿安康的代名词。

可以说,自古以来,龙凤是吉祥图案中的常见画像,但是龙凤图案多用于显示宫廷皇室的威严和神秘。因此龙凤成为了皇权和地位的象征,画龙画凤必须要遵守一定的封建礼制,在民间是不能随便乱用的。但鹿不同,它虽然也有政权和帝位的象征,如“逐鹿中原”之说,但封建帝王都是以“真龙天子”自居,所以无论是统治者还是一般民众,对于鹿图像的吉祥图案都有大量运用。

人们钟爱各种能代表长寿、多子多福、大富大贵的吉祥题材,因而“鹿图案”成了主要的吉祥图案之一。

鹿的形象象征意义(在古人的装饰艺术上)(10)

福禄寿三星图

可以说,鹿图像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朴素到华丽,由不足到充实,由夸张变形到形象生动的演变过程,鹿图案由早期的“图腾崇拜”转化为“吉祥符号”,在各个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特征,反映了各个时代的精神面貌。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就正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体现!而起源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吉祥图案,不仅是一种美好祝语,更是人们重视精神满足、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种表达方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