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族到底是什么人(从月光族沦为)

月光族到底是什么人(从月光族沦为)(1)

出乎不少人预料,

一二线城市的一些年轻白领

正受困于自身的经济负债问题。

月光族到底是什么人(从月光族沦为)(2)

智联招聘发布的《2018年白领满意度指数调研报告》显示,超两成白领2018年处于经济负债状态:盘点收入盈余时,有21.89%的受访白领处于负债状态,成为典型的“穷忙族”,存款余额为“1万-3万”的白领占20.15%,存款“5万以上”的白领为17.67%。

报告认为

除了薪酬的水平会直接影响存款余额的多少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月光消费”,甚至“超前消费”,也是影响存款余额的重要因素。

金融搜索平台融360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53%的大学生选择贷款是由于购物需要,主要购买化妆品、衣服、电子产品等,多属于能力范围之外的超前消费。许多年轻人会选择花呗、百度有钱花、360白条、微粒贷、分期乐等众多平台借贷,用于消费。通过这些借贷平台,用户可以预支额度,享受“先消费,后付款”的购物体验。

月光族到底是什么人(从月光族沦为)(3)

不少大学生也成为借贷消费的拥趸

1998年出生的大学生高梓豪一向是忠实的“苹果粉”,2018年10月,他用自己两个月的生活费购买了一台最新款的iPhone手机。小愿望是达成了,但生活花费让他犯难了。接下来的几个月,他又陆续跟身边的同学、亲友借了几千元作为生活费。

月光族到底是什么人(从月光族沦为)(4)

在同学的建议下,高梓豪开通了消费信贷业务,并从中借到了2个月的生活费。但每到还款日,他就感觉自己被人催债一样不自在。在父母打来生活费,学校发下奖学金之后,他都赶紧还钱。“借钱消费就跟喝酒一样,带来的是愁更愁。”他感慨道。

月光族到底是什么人(从月光族沦为)(5)

有人将“月欠族”群体分成了三类:自己挣钱、收支相抵的,叫“一败天地”;败完了自己又开始啃老的,叫“二败高堂”;到了年龄找了个和自己一样的伴侣,叫“夫妻对败”。“读大学的时候很鄙视‘月光族’,现在当了‘月欠族’,终于知道原来月光族是那么令人羡慕。”一个80后说。

“一败天地”

最怕亲朋有人结婚

赵阳

大学毕业两年,就职于北京中关村某互联网公司。

他与同事合租一个两居室,2000多的房租,加上水、电、网络费用,每个月工资的一大半都被卷走。一到月底,赵阳的工资账单基本为零。单身的赵阳很庆幸自己还没有女朋友。

工作以来,赵阳最怕的事情就是朋友结婚。2012年的十一,他回厦门参加大学室友的婚礼。“假期里火车票难买,只好买机票。路费、份子钱,加上在厦门的吃住,只能跟同事借钱应急。”

月光族到底是什么人(从月光族沦为)(6)

“二败高堂”

“啃老”其实也很心虚

王燕

大学毕业半年,就职于北京某事业单位。

王燕2012年7月参加工作,毕业之前跟父母达成协议:前半年的房租由父母来付;工作转正之前,上学期间享受的生活费不能停。

6个月的试用期间,王燕每月到手的工资不足2000。“交通费、通讯费、朋友生日、同事聚会,一笔笔小账加起来,居然是那么一大笔钱。如果仅仅靠试用期间这点工资,我连基本生活都维持不住。”

虽然一直从家里拿着零花钱,王燕的工资却一点没攒下。眼看快要过了试用期,房子马上就要续租,跟父母的协议也要到期了,王燕下半年的房租还没着落。王燕说,除了再跟父母张口要钱,自己想不出其他办法。“现在工作了,即便是自己的父母,也不好意思一直要钱。实在不行,就再去申请张信用卡。”

月光族到底是什么人(从月光族沦为)(7)

“夫妻对败”

月初还钱月底借债

崔涵

毕业两年,就职于北京上地科技园区。

崔涵似乎陷入了一个“月初还钱,月底借债”的怪圈:每到月初,崔涵拿到工资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还钱。然而到了月底,钱包瘪瘪,揭不开锅,又不得不到处借钱。有时候,月底借钱数要超过月初还钱数,于是钱一边还着,债却一边积着,着实让崔涵头疼不已。

崔涵的女朋友在石家庄,他们的钱一大半都花在了恋爱上。到了周末,两人一般都得凑到一个城市见一面。碰上小长假,还要旅游来增进感情。崔涵最怕女朋友生气,女朋友每次一闹脾气,崔涵就得费心思买礼物搞惊喜来哄她开心,“几场脾气闹下来,把银子也都闹没了。”

身为“月欠族”,崔涵不愿意伸手跟家里要钱。“工作之后,别说给父母钱了,连一件礼物都没有买过,这已经让我挺难过的了。再怎么缺钱,也不能跟家里要钱。”

月光族到底是什么人(从月光族沦为)(8)

月光族到底是什么人(从月光族沦为)(9)

消费借贷诱惑多,

年轻人要“开源节流”

回忆起借钱消费的那段经历,高梓豪既后悔又向往。在他看来,穿得起潮牌、用得起新款手机,是不少同学的共同追求,虽然短期内可能需要借钱甚至贷款才能实现这些目标,但自己的未来还长,以后还有很多机会可以还款。

高梓豪坦言,使用网络平台借贷,不只是因为自己花销太大而且消费观念在变化,也与外界的引导有关。他对某家网络借贷平台曾经推出的一则视频广告印象很深:有三个年轻人,一个快递员通过网络平台分期贷款,给自己买了一把一直想买的萨克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通过网络借贷开始了自己的跨国旅行;一对情侣也通过网络借贷,用了很少的首付就买到了第一台车。

月光族到底是什么人(从月光族沦为)(10)

“当时我就觉得,这个广告好像在说,网络借贷可以帮我们去实现自己的爱好和梦想。”经历过“负债危机”后,他才逐渐感觉,这类视频广告其实在向年轻用户传递一个理念:年轻就该通过花钱来让自己过得更好,隐含着鼓励年轻人提前消费甚至过度消费的意思。

月光族到底是什么人(从月光族沦为)(11)

“沪漂”段茜也有类似的感受。在辞去第一份工作后,她也想过是否要过一段时间“紧日子”,但手机上时不时出现的借贷提醒信息,又在向她伸出“大胆消费我埋单”的“橄榄枝”。据她回忆,在两份工作的间隔期间,每个月她的手机上都能收到三四条由现金贷、消费贷平台发来的短信,提醒她“信用良好可开通借贷服务”,还“贴心地”附上了可借贷的额度和免息期。

瞄准年轻一代的网络消费金融行业近几年迅猛发展。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市场前景和投资机会研究报告》统计,2017年中国互联网消费信贷交易规模超30万亿元,增长率为33%;预计2018年这一领域的规模将达到40.8万亿元,增长率为19%。

月光族到底是什么人(从月光族沦为)(12)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

刘俊海教授

当下部分年轻人攀比消费过度消费的现象比较严重,类似情况若蔓延开来,将给其个人、家庭和全社会带来风险,既增加年轻人自身和家庭的债务负担,也可能带来今后的社会养老风险。

月光族到底是什么人(从月光族沦为)(13)

蚂蚁金服和富达国际联合发布的《2018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显示,35岁以下的中国年轻一代,56%暂未开始为养老储蓄,44%群体中平均每人每月储蓄只有1339元,部分年轻人处于“零储蓄、高负债”状态。

在刘俊海看来

在金融“防风险”的背景下,以消费贷、现金贷为主业的网络平台更应承担社会责任,不能误导、引诱年轻消费者借钱消费;对于年轻用户,应该做好背景调查和资料审核,不能助长其过度消费的心理。否则,不仅涉嫌违法商业伦理和有关法规,也会给消费信贷行业带来负面影响,“把这个概念玩坏了”。

针对年轻“负翁”的社会现象,他也表示,年轻人既要开源也要节流。一方面,全社会要考虑怎么提高年轻人的收入水平和获得感;另一方面,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一代也要自食其力,“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

月光族到底是什么人(从月光族沦为)(14)

来源:中国青年报、新华网

编辑:黎颖

月光族到底是什么人(从月光族沦为)(1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