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饺子初二面是哪里的风俗(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

#元气过新年#“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的合子往家转,初四在家吃折箩,破五开张听喜歌。”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正月初一的早晨,北京人家为寓意开门大吉,首先燃放爆竹,叫作“开门炮仗”。爆竹此起彼伏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新的一年从此揭开序幕。

街坊邻居们但凡见面都彼此亲切地互道“过年好”“恭喜发财”“一顺百顺”……各种吉祥话儿不绝于耳。

初一饺子初二面是哪里的风俗(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1)

北京人正月初一永远离不开的最醒目的过年标记就是吃饺子。正月初一忌杀生,因此不宜吃荤食,俗语称“初一早吃菜恰赢吃一年斋”。因此,大年初一吃饺子,多是吃素饺子,年夜饭上吃的大鱼大肉多了,初一吃素饺子既有利肠胃,又取一年“素净”吉利之音。时逢新岁的饺子就着酸辣脆爽的腊八蒜的味道令人愉悦,绝不亚于饕餮盛宴。

除了饺子,在北京,还有过年吃年糕的习俗。因为禾谷粮食成熟一次称为一年,所以过年吃年糕,寓意五谷丰登。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有米磨粉制糕的方法:将糯米粉用绢罗筛过后,加水、蜜和成硬粉团,将红枣和栗子等贴在粉团上,用箬叶裹起蒸熟。这种糯米糕点颇具中原特色。年糕多用糯米磨粉制成,而糯米是江南的特产,在北方有糯米那样黏性的谷物,古来首推黏黍(俗称小黄米)。这种黍脱壳磨粉,加水蒸熟后,又黄又黏,而且还甜,是黄河流域人们庆丰收的美食。年糕的种类很多,南北风味有别,具有代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塞北农家的黄米糕、江南水乡的水磨年糕、台湾的红龟糕等。

初一饺子初二面是哪里的风俗(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2)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多以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甜味年糕为主。正月里的八宝年糕尤其必不可少。制作八宝年糕本身就是一件甜蜜的活计—颗粒饱满的江米,洗净浸泡之后上屉蒸熟,以擀面棍和木槌碾碎、捣烂,摊凉之后,刷上炼就的熟猪油,铺满用麻仁、青梅、玫瑰、葡萄干、桃脯、桂花、冬瓜条、白莲做成的馅料,上锅蒸制软糯后,切成菱形块状摆上鲜亮喜庆的青丝红丝……

初一这天,餐桌的忌讳也不少,如:忌早餐吃稀饭、荤食,服药物,否则一整年都要因为受穷而吃不饱饭。忌打破碗碟、镜子等玻璃和一切陶瓷器物品,以防破财破运。如若不小心打破了,补救方式就是用红纸包起来,口念“岁岁平安”的吉祥话语,等待破五日之后再丢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