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教情选择手写作业 依据教情选择手写

依据教情选择适合的备课方法特约评论员 李昌林,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依据教情选择手写作业 依据教情选择手写?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依据教情选择手写作业 依据教情选择手写

依据教情选择手写作业 依据教情选择手写

依据教情选择适合的备课方法

特约评论员 李昌林

每个新学期开学,不少地方许多学校总会为教案“手写”或“电脑打字”争持不休。如今的争论不限于学校,往往还争到网络上。

教案手写也好,电脑打印也罢。我从多年学校教学管理实践中感悟到,中小学教师采取什么方式准备教案不必一概而定,纠结于此,实在影响情绪耗费精力。这个问题意义不大,纠结只会“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既消弱教学管理效率,又影响学校人际和谐。

准备教案的方法要依据教情而定。备课检查只是教学管理的一个小环节,坦率地说,这种简单形式对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作用并不很大。如果学校领导拘泥于此,并依据教案质量评价教师工作,那将得不偿失。有的教师需要手写,有的可以电脑打印;有的需要接受检查,有的可以免于检查。尽管学校可以统一规范,但具体实施不能“一刀切”。这种“因人而宜”绝非厚此薄彼,更不掺杂“人为情分”,而是基于分管副校长和教务主任对教情的深入了解,并能让绝大多教师心服口服。

我早年求学时,同一学科曾受教于三位教师,而这三位教师备课方法与教学风格各不相同。我那时年龄小、个子也矮,往往坐在最前排,时常偷看三位老师的备课本。在我心目中,备课最认真的是王老师。他的备课本一笔一画工工整整,连板书设计也一目了然。其次是黄老师的备课本。黄老师上课是有备课本的,但备课并不详尽,类似教学提纲。备课最简单的是邵老师,他上课几乎不带备课本,讲到哪里忘记了,就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张纸瞄一眼,我看得很清楚,他有时掏出来的备课纸就是香烟盒子。三位老师备课不一样,课也讲得不一样。听王老师的课可以认认真真做笔记,听黄老师的课可以记一点提纲挈领的笔记,听邵老师的课记不了什么笔记,但课后会针对意犹未尽的知识点找点闲书看看。看来,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备课方法。只要学识渊博厚积薄发并受到学生欢迎的,就是好的备课授课方法。

三位老师风格各异的备课与教学让我明白了“教学有法而无定法”的道理。我后来教学,先是学着王老师备课,每个重点难点、每个步骤都一丝不苟,一篇课文要写满三五页,好几本还精心保存好多年。几年后,自我感觉对课堂驾轻就熟了,加上娶老婆添孩子等杂事多了,备课就简单起来。篇课文的教案由原来三五页减少到一两页,有时还“投机取巧”地将学校发的备课本换成自备的合页纸,遇到前一届教过的同一篇课文,就用合页纸补充一点新的感悟。再后来,自感可以丢掉备课本甚至课本上课了,备课就更加简略。很多时候备课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将需要重点讲的则用铅笔批在教材上。记得那时学校穷,教材人手一册。如果有其他老师中途接课,就用橡皮擦擦掉书上的标注,转给接任老师的书往往还会是新的。

这种备课习惯也影响到后来的教学管理。担任教导主任和教学副校长期间,我自认为对教学管理还是很认真负责的,甚至还为此得罪过有的老师。但我心里始终有杆秤,教学检查包括备课绝不“一视同仁”。即便安排的全面检查,也多是为应付上面检查考核罢了。

我从不以教龄划分检查标准。一般备课检查惯于以教师年龄划线,譬如三十岁以下必须“手写”,四十五岁以下必须接受检查等等,对中老年教师则往往网开一面。我以为,这样划分不很科学,也不太符合实情。其实,虽说教师端的都是良心饭碗,但良心付出是不分年龄大小的。虽说教师专业素养会随教龄而增长,但并非教龄长、年龄大就业务能力强。备课检查要根据教师的治学治教态度和教学实际效果而定。有些任教不到三五年的青年教师,课堂就能够得心应手,教学效果也很出色。死板地用“手写”备课约束他们,往往无端地耗费他们的时间精力。不如放开一些,给他们自由施展的空间。而对绝大多数兢兢业业的中老年教师更要放心放手,用什么手段写教案,任由他们选择,不必强求一律。同时还要注意,对个别治学治教态度和教学效果都不理想的教师,不管教龄长短、年龄大小、资历深浅,都不能放松备课要求。比如“双向选择”无班主任选择而需要学校安排的,所任教班级的班主任、学生与学生家长意见较大的,任教学科教学成绩排开了生源等客观因素还是上不去的,巡查课堂发现经常在课堂上“扯野棉花”的……对此,都应该严格规范要求,认真检查督促。

但对备课重点检查的对象不能公开,更不能明确划分出什么类别,副校长和教导主任心里有数就行,必须保护这部分教师的颜面与尊严。即便重点检查有的教师备课,也只能悄悄地进行,不能作为管理干部的成绩张扬。就是向“一把手”汇报或在行政会上交流,也要有所保留,尽量分析现象,不公开教师名姓。做事做在实处,帮人帮在心里。重点检查点到为止,以暗示提醒商榷为主,不要动辄以领导身份进行“指导”,管理干部与被检查教师心照不宣就好。倘若大庭广众点名道姓宣扬检查情况,那势必引起接受检查教师的逆反心理。哪怕他们口里不说,心里也会滋生强烈抵触情绪。如此达不到促进改进教学的效果,还会导致管理干部与教师间的隔阂。

检查教案还要顾及教师的教学对象。中小学教学不像高等学府,教授可以照着教案宣讲。只要绘声绘色,就可以不脱离备课蓝本。中小学课堂尤其是初中小学课堂,教师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需要花费极大精力组织教学,讲课一般不能看着教案,必须丢掉准备好的备课本,教师认真“手写”的教案根本用不上。照着备课本上课,不会是成功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准备教案不能只是书写好看,而要切实烂熟于心。纸上谈兵的精彩“说课”,与实际教学相距甚远。眼花缭乱的多媒体课件,更多的只是作秀或应付领导听课而已。这类好看的备课,初中小学生是不可能随手记下学习要点的。真正准备教案是为了不要教案,授课不要教案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备课检查要轻形式、重实效,不仅要允许教师电脑打印教案,而且还应允许很多有经验的教师直接将备课要点标注在教材上。

因时制宜才能成势,因地制宜才能成事,因人制宜才能成功。中小学教师的教案到底是“手写”好,还是电脑打印好,这没有一定之规。教情不同、学情不同,所要求的标准就不一样。各地各校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站在关心爱护教师的高度,从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着眼,选择适合本校的备课方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