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节气之立冬简介(二十四节气之立冬)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九个节气,在每年阳历的11月7日或8日,表示冬季自此开始。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立冬以后,白昼时间持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降低,气温骤降昼夜温差继续增大。此时的北方,正是“水结冰,地始冻”的初冬时节,而南方在晴朗无风时,常会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

十二节气之立冬简介(二十四节气之立冬)(1)

立冬过后,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显著减少,降水的形式出现多样化,有雨、雪、雨夹雪、冰雹等。此时华北地区往往出现初雪,如果受强冷空气影响,江南也会出现降雪,长江以北和华南地区的降水量少于江南地区,西南地区典型的连阴雨天气结束。

立冬时节,我国北方大地冰封,农作物进入越冬期;江淮地区农忙收获已接近尾声;江南地区则忙着抢种冬麦、移栽油菜。

十二节气之立冬简介(二十四节气之立冬)(2)

立冬在我国古代社会是“四时八节”之一,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立冬时节在我国部分地区有祭祖、饮宴、卜岁、吃饺子、迎冬等习俗。立冬这一天,漳州的乡村人家要舂“交冬糍”庆祝好收成;老南京人就特别注意吃生葱了,以抵抗南京冬季湿寒,减少疾病的发生;河南、江苏、浙江一带民间有“扫疥”活动,就是用各种香草、菊花、金银花煎汤沐浴; 绍兴一带在立冬之日有开始酿黄酒的风俗等等。

十二节气之立冬简介(二十四节气之立冬)(3)

吃饺子

“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我国北方立冬的习俗是吃饺子。水饺外形酷似人的耳朵,人们认为立冬吃了它,冬天就不会冻耳朵。部分地区还有立冬吃倭瓜饺子的风俗,倭瓜又称窝瓜、南瓜,是北方一种常见的蔬菜。

十二节气之立冬简介(二十四节气之立冬)(4)

迎冬

迎冬是古人在立冬这天迎接冬天的祭祀,从汉代起就有这项习俗。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我国古代都是重要的日子。在农耕社会,农民辛劳了一年,在立冬这天与家人团聚,共享美食。

十二节气之立冬简介(二十四节气之立冬)(5)

元代文人吴澄编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将立冬后的 15 天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水始冰

冰,即结冰的意思。立冬时节,我国北方最低气温已降到0℃下,江河湖泊刚刚凝结成冰,但并未冻得特别坚硬,在水边活动时应注意安全。

★地始冻

立冬之后,随着气温降低,土地中残留的余热越来越少,夜晚气温处于0℃以下时,土壤中的水分开始轻微冻结,但冻层很浅。

★雉入大水为蜃

雉通常指大鸟,俗称野鸡;蜃指大蛤,一种蚌类。立冬后,野鸡等大鸟已经不多见了,海边却能够看到外壳花纹与野鸡相似的大蛤,因此古人认为立冬之后雉变成了大蛤。

十二节气之立冬简介(二十四节气之立冬)(6)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秋冬季节是人体最舒适、消化吸收功能最好的时候。按天人相应的中医养生原则,秋冬季节正是适时进补,吸收营养物质,补充机体消耗的最好季节。

立冬以后,人们应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以静态运动为主,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应注意少食生冷,多食一些温润厚重的食品。冬季宜多喝温水,养阴的同时还可以润燥。

十二节气之立冬简介(二十四节气之立冬)(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