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为什么仰慕孙权(辛弃疾把孙权捧上天)

罗贯中曾把《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作为巨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刘备、曹操、孙权、诸葛亮、周瑜……这一江东逝水,岸边凝望江水的英雄无数。

而在距离三国千年之遥的南宋,京口北固亭中,也有一位老者,凝望着江面,想起三国时的英雄孙权。滚滚长江依然向东奔流,而历史上的英雄何在?还有谁能像孙权那样,指挥千军万马,应对强敌呢?这位老者,就是著名的爱国词人辛弃疾。

辛弃疾为什么仰慕孙权(辛弃疾把孙权捧上天)(1)

古时候的京口,就是现在的镇江,北固亭是镇江比较有名的景点。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比较疑惑,镇江是江南鱼米之乡,辛弃疾登上这样一个景点,怎么会如此感慨呢?

这是因为镇江在历史上,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地,也是爱国色彩非常浓厚的地方。南宋时期,镇江是朝廷依靠天险,与金人对垒的前线。决定南宋生死的一战,就是在镇江的江面上展开的!镇江镇江,镇守长江!辛弃疾登上北固亭,一眼就可以看到的美丽景色,却是被金人占领多年的南宋河山,心中怎能不感慨万分!

别看现在辛弃疾存词600余首,就认为稼轩先生是个只会舞文弄墨的文弱书生!事实上,辛弃疾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能打的一代文宗了。

辛弃疾为什么仰慕孙权(辛弃疾把孙权捧上天)(2)

辛弃疾生于南宋时期,山东人。他出生时,山东已经被金人占领了十几年了。辛弃疾出生即身负国土沦陷之辱,可以说,抗击金兵、恢复国土的心愿,是刻在他的骨子里的!21岁时,他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23岁率五十飞骑于万军中智擒叛徒。25岁,他献《美芹十论》、《九议》,全面规划对金作战方略。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位。但因为朝廷腐败、奸臣当道,他无法施展抱负,后四十余年,就基本上只能在作品中言志咏怀了。

登临北固亭,辛弃疾在江山雄伟处,看风景依旧,伤英雄已逝。面对滚滚的长江水,他思绪万千,心中一股豪气奔涌而出,写下这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是不是感觉一下子看到很多熟悉的典故?是的,辛弃疾素以善于用典而闻名,就为这个,还被嘲笑过是个“书袋子”。

辛弃疾为什么仰慕孙权(辛弃疾把孙权捧上天)(3)

全词以一个问句“何处望神州?”开始,这里的“神州”是辛弃疾心中念念不忘想收复的祖国河山。“满眼风光北固楼。”登上北固亭,望着北固楼的优美风光。从哪里才能把金兵占领的中原眺望?我只能见到北固楼前的满眼风光。可这风光,却不属于自己的国家。山河破碎,人民生活在金人的统治之下,念及此处,辛弃疾心痛不已。又叹道:“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悠悠”形容漫长、久远。从古到今,到底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往事悠悠,是非成败已成空,都难以追忆,犹如那无尽的江水滚滚东流。

这里作者对叠词的运用,“悠悠”不仅暗示了时间之慢,而且也表现了辛弃疾心中无尽的愁思和感慨。而“不尽长江滚滚流。”一句,则是出自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江水咆哮着,奔腾而去,正如历史的洪流,气势雄壮,势不可挡。

接下来的所有篇幅,就非常奇特了,都是在赞美孙权。“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这一句中,兜鍪的读音是dōu móu,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万兜鍪”也就是千军万马的意思。你看孙权,是个少年英雄啊!他十九岁就率领千军万马,占据了东南,西征黄祖,北拒曹操,为巩固政权不断对敌作战!这句并非夸张,写的正是史实,倒也正常。但后面一句就略为夸张了一些。“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当时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只有曹操和刘备。

辛弃疾为什么仰慕孙权(辛弃疾把孙权捧上天)(4)

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使君”就是刘备,“操”就是曹操自己。可辛弃疾借用这段故事,显得非常偏心啊!他把曹操和刘备请来,可都只能给孙权当配角,说普天之下只有曹操、刘备才能和孙权相比。

我们对历史知识也有一定了解,对曹、刘、孙三人的智勇才略,心中应该也有一定判断。其实我看哪,这也不是稼轩先生的真实意思。在辛弃疾心中,孙权的地位也未必就在曹、刘之上,因为辛弃疾在《美芹十论》中,对孙权的评价也并非像《南乡子》里这样高。

另外,辛弃疾还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对刘备大加赞赏:“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那么,在这首词里,辛弃疾为什么把孙权捧成三国时代第一大英雄?

辛弃疾为什么仰慕孙权(辛弃疾把孙权捧上天)(5)

我们看最后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孙仲谋”就是孙权。这句话,出自《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其实啊,辛弃疾没说完,后面还有一句“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连起来就是说,生儿子就该生个像孙权那样出色的,像刘表的儿子那样,简直就如同猪狗!

是怎么个典故呢?孙权与曹操交战,派水军包围了曹军,几次挑战,曹操都坚守不出。于是,孙权亲自乘轻船接近曹军。曹操部将认为是对方来挑战的,准备出击迎战,但曹操却说:“这一定是孙权想亲自察看我军的部署。”他命令曹兵不得随便射箭。孙权乘船行五六里后擂鼓奏乐。曹操见孙权的水军舟船有序,武器精良,军容严整,不禁赞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我们品品这句话当中的味儿啊!曹操的这段话是非常有名的,辛弃疾在词中说半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后面那半句。这是不是就是潜台词啊!那么,辛弃疾想骂的是谁呢?

结合当时南宋朝廷的情况——偏安于一隅,软弱无能,又不采纳贤臣建议,任用外戚,朝廷中主和派当权。再联想到辛弃疾深刻到骨子里的爱国情怀,我们很快会想到,孙权“坐断东南”,吴国的形势与南宋朝廷颇为相似。而他不畏强敌,坚决抵抗曹操和刘备,并六攻合肥,为巩固政权而不停抗争。和南宋朝廷的对比多明显啊!

所以,此时心系国家的辛弃疾的潜台词就是:可笑朝廷中没有大智大勇之人有能力收复失地,那些主张对金和议的王公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之类的猪狗啊!

现在,我们恍然大悟了,辛弃疾捧孙权,打的原来是南宋朝廷的脸啊!他是在表达自己心中的失望和悲愤,以及北伐中原、恢复河山的强烈愿望啊!

辛弃疾为什么仰慕孙权(辛弃疾把孙权捧上天)(6)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也明白了,在辛弃疾的笔下,孙权是一个带有光环意义的象征,并不能说明在他心目中,孙权的地位就比曹操和刘备高!

其实在写下《南乡子》之前不久,辛弃疾就来过北固亭,而且还写下了姊妹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大概是最能代表辛弃疾风格的作品了。尤其是“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大气磅礴,“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令人听来感慨万千!

《南乡子》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意境高远。与《永遇乐》相比呢,虽都是怀古伤今,风格却是一明快一沉郁,两首词都堪称千古绝唱。

写这两首词时,辛弃疾已经是六十六岁的老人了。当时刚被起用的老先生,本以为可以为收复失地奉献余生,然而,他的建议没有得到重视。南宋朝廷虽然积极筹划北伐,却派了毫无谋略的外戚韩侂胄统领大军,并不出意料地战败了。失望的辛弃疾来到京口北固亭,心中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两首流传千古的词。

一年多后,先生在壮志未酬的遗憾中与世长辞,临终前,他仍然大呼“杀贼!杀贼!”在他心中,一生唯一的遗憾,就是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看到祖国的统一!

辛弃疾为什么仰慕孙权(辛弃疾把孙权捧上天)(7)

辛弃疾流传至今的600多首词中,最主要的就是像我们今天讲的《南乡子》这样充满爱国激情,呼吁抗金,恢复中原的作品。这些词以及另一些风格豪放的作品,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是宋词的最高成就。不仅如此,“婉约派”对于描写自然景色、农村风光和儿女情长的词,辛弃疾也是成就斐然。

这位文武双全,一腔热血倾洒在祖国大地上的传奇词人,永远是爱国者的丰碑。他的爱国精神和作品,在他生活的时代,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直到现在还在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