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800多家咖啡馆(上海有8000多家咖啡馆)

在上海,咖啡馆的存在千姿百态:商圈里高大上的咖啡馆、街头拐角的网红咖啡馆、主打人工智能的AI咖啡馆……散落于上海这座海派城市里的咖啡馆,氤氲着日常生活的香气,成为耐人寻味的城市空间。

数据显示,上海已有8000多家咖啡馆,北京有4000多家,数量众多的咖啡馆如何改变城市的形态和文化气息?3月30日,由上海报业集团与旗下上市公司新华传媒共同打造的文化品牌“市民文化客厅”举办第4期活动——上观读书会《咖啡馆,有香气的城市空间》,探讨咖啡馆与城市的不解之缘。这也是《解放日报》上观读书会首度进驻“市民文化客厅”。

上海800多家咖啡馆(上海有8000多家咖啡馆)(1)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行走的咖啡地图:在上海》《行走的咖啡地图:在北京》两书作者:高雪与赵悦分享了她们与咖啡结缘的故事。“咖啡馆是城市中不安灵魂的避难所,是治疗营、是缘分开始的地方、是如同家一般的所在。”高雪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行走的咖啡地图”里这样写道。她是一名青岛姑娘,读书时很迷恋咖啡馆的氛围。2015年,高雪跑遍大街小巷,寻觅各种咖啡馆,并开了一家相关的微信公众号。

上海800多家咖啡馆(上海有8000多家咖啡馆)(2)

《行走的咖啡地图:在北京》书影,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高雪发现,上海普通市民对咖啡接受度之高,其他城市望尘莫及,比如常有头发花白的中老年人,点一杯30元左右的拿铁,在咖啡馆侃侃而谈。上海市中心的咖啡店数量之多,几乎遍布每一个街角、每一条小路。只要几个月不来上海,就有一批新店拔地而起。

赵悦则毕业于化学专业,她从5岁开始喝咖啡,2014年在丽江度假时,她偶遇路边一家独特的咖啡馆,馆主是一位台湾女作家,用虹吸壶手工制作咖啡,和她常用的化学实验室用品十分相似,唤起了她的亲切感,心中也第一次出现成为一名专业咖啡师的梦想。在国外读书时,她自学了咖啡相关课程,遇到高雪后,两人对咖啡的爱一拍即合,决定一起跑遍上海和北京的咖啡馆,记录这些属于城市的咖啡故事。

两座城市的咖啡文化有何区别?“记得喝过一种特调咖啡,制作方法是把200毫升冰牛奶作为美式咖啡的基底,第一口可以品尝到浓缩咖啡的苦和浓郁,回味时则能感受到牛奶的甘甜,这种饮品在北京的英文名叫dirty。之后引进到上海,但是名字变了,改叫‘得体’,从很小的细节,就能看到两个城市的不同。”高雪说。

上海800多家咖啡馆(上海有8000多家咖啡馆)(3)

活动现场

在赵悦看来,北京以中央为核心,往外的环线里咖啡馆分布比较集中,按照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风格。有一些分布在公园、胡同等“老北京”地段的咖啡馆,很有江湖气息,经常能看到北方汉子在里面细品咖啡。还有一些酒吧、繁华地段的咖啡馆,氛围和上海更像。

在采访中,两人遇到不少有趣的咖啡从业者。许多人为了开出一家符合心意的咖啡馆放弃了安稳的生活,甚至卖了自己的房子。令她们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日本咖啡从业者,因为职场压力过大,得了糖尿病,不能喝太甜的饮料,只能喝咖啡。他出院之后觉得自己的身体不适合做原来的IT行业,就转而研究如何冲出好喝的咖啡,2016年,他还获得了一个咖啡类的奖项冠军。“咖啡是拥有魔力的,许多人的生命也因为遇到咖啡而改变。”赵悦说。

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带来消费的场景革命。咖啡馆的流行,背后也是经济发展的缩影。芝加哥学派中的“场景理论”曾经从消费角度来解释后工业城市发展的经济社会现象,不仅把消费当作消费活动本身去研究,而且还着重研究消费的社会组织形态。

咖啡文化,像某种指标。在经济发展的数据之外,社会的生活方式、文化创意、职业理念等各种元素都繁荣到一定程度,才能催生咖啡馆的热潮。透过场景理论可以发现,在上海的城市文化中,咖啡馆扮演重要角色,它们不再是单纯的生活娱乐设施,而是在输出城市精神和文化价值观。在上海各个角落里开起来的一家家门店,每天都有一些周边的居民来这里打卡、喝咖啡,这样多元化的咖啡馆,让一座城市拥有更多新鲜和活力,也让城市变得更加光芒万丈、精彩纷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