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对战略格局的影响(为什么罗斯福曾说)

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其中既有科技和文化等的进步,也伴随着残酷的战争。目前,国际社会公认的人类历史上两次重大浩劫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的国家超过了30多个,但是其中绝大部分都属于西方列强,其实,这就是一次由于帝国主义国家集团内部针对全球殖民地划分不均所引发的大战,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不发达国家基本上都没有参与。

二战对战略格局的影响(为什么罗斯福曾说)(1)

当时,欧洲大陆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分歧,正处于世界第一位置的大英帝国,看到了作为后起之秀的德国跟自己的差距越来越小,于是就开始在各个方面“毫不吝啬”地遏制德国发展。

德国当然不会轻易放弃来之不易的发展机会,更不会委屈、忍让。与此同时,作为世界另一个发达国家的法国,却正深陷于由普法战争带来的领地争端的漩涡之中,自顾不暇。

第一次世界大战就这样在欧洲国家内部掀起,美国则在最后一刻,以极高的条件作为交换,即英国要把绝大部分海外军事基地转让给美国,出手帮助了英国,最终让英国勉强获得了胜利。

二战对战略格局的影响(为什么罗斯福曾说)(2)

德国虽然战败,但是底子并没有被破坏。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德国确实消停了一段时间,但也正是这段相对平静的时期,给了德国休养生息的机会,随着希特勒把德国带向纳粹,各国之间的矛盾又开始尖锐起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的英国却并没有像德国那样获得喘息的机会,因为在拉美、中亚、南亚、非洲等各地区,各个殖民地纷纷掀起了反殖民运动,英国根本无力阻止,在这次运动中国力被严重削弱。此时的法国国力同样减退。

二战对战略格局的影响(为什么罗斯福曾说)(3)

屋漏偏逢连夜,1929年,经济危机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蔓延,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就是资本非常发达的西方国家。

在这段时期内,意大利、日本纷纷崛起,随着自身实力不断增强,他们开始对原有的势力范围划分标准产生了质疑。

此时的德国工业能力获得了质的飞跃,积极进入到日本和意大利法西斯同盟之中,对西方老牌帝国提出了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的要求。但是,各国并没有给予正面回应。

二战对战略格局的影响(为什么罗斯福曾说)(4)

1935年,意大利率先进军埃塞俄比亚,第二年,德国就出兵占领了莱茵非军事区。此次试水,他们两个国家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因为作为世界大国的法国和英国都采取了绥靖的政策。

紧接着,在1936年,德国出兵西班牙,并连续吞并了奥地利、捷克等国家。到了这个时候,法国和英国不仅没有反击或者抵抗,反而还公然表示自己在这几件事上保持中立态度。

1939年9月,德国出动了近3000辆坦克拿下了波兰,并在1年后,连续击败了丹麦、挪威、荷兰和比利时,直到这个时候英法在组织军队反击,但是为时已晚,且自身实力不足,很快就败下阵来。

二战对战略格局的影响(为什么罗斯福曾说)(5)

此时的中国正在干什么呢?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队突然袭击了中国沈阳地区,并开始大范围入侵中国,建立了伪满洲政权,由此,第二次世界大会东方主战场彻底拉开了帷幕。

这一切都是在欧洲战场开打之前就已经发生了。

日本入侵中国的时候,双方实力差距极大,大到什么地步呢?日本的总兵力是中国的近3倍,舰艇数量是中国的近5倍,空军包含舰载机在内的飞机总数更是已经达到了中国的近8倍。

二战对战略格局的影响(为什么罗斯福曾说)(6)

更为可怕的是,当时中国正处于内部混乱状态,不仅没有任何的工业能力,就连农业水平也十分落后,武器装备、人员素质更是很薄弱。七七事变发生的时候,中日之间的军事实力差距达到了顶峰。

虽然,国民党迫于压力,在表面上与共产党达成了合作,但是实际上在作战中,并没有发挥主要作用,更没有打痛日本军队。

直到1940年,八路军发动了大规模的“百团大战”,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态势才发生了根本性逆转,中国从战略防御阶段,转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二战对战略格局的影响(为什么罗斯福曾说)(7)

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主要就是指中国战场,苏联与德国曾经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之后,打消了日本的重大顾虑,它开始在东北大举侵犯中国,想着把中国拿下之后,再侵略苏联。

1941年,日本军队偷袭了珍珠岛,美国正式宣战。第二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国会发表演说,规劝国会把《租借法案》应用到中国身上,即向中国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

起初,国会议员并不同意,他们认为凭借中国的实力,根本无法打败日本军队,即便援助,也于事无补,但是,罗斯福讲了这样一句话:

“如果中国战败,英俄也将走向灭亡。”

二战对战略格局的影响(为什么罗斯福曾说)(8)

罗斯福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呢?我们可以简单地分析一下:众所周知,法国的坦克数量和装备水平与德国不相上下,却在1年之内,就将全部家底打光,最终投降了。

试想一下,如果中国战败,向日本投降,后果将远比法国投降德国要可怕得多。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抗日战争持续了14年,中国最终获得了胜利。

二战对战略格局的影响(为什么罗斯福曾说)(9)

这得益于多个方面原因:中国共产党在战术上和战略上的英明领导,采取的游击战、巷战、小米加步枪的灵活方式,得到了百姓的大力支持,有地大物博、战略回旋空间巨大的自然优势,以及人民军队顽强的作战精神。

要知道,中国拖住了日本军队八成的陆军力量、两成的海军力量和三分之一的空军力量,截至战争结束,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军民牺牲的人数超过了1800万,为二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战对战略格局的影响(为什么罗斯福曾说)(10)

如果中国战败,或者投降日本,那么一方面,在经济上,日本会运用中国全部的自然资源和先天优势的人力资源,大力发展自身的工业能力,使得本就非常恐怖的武器装备制造能力再上一个很大的台阶。

另一方面,在军事上,日本很可能组织建立中日联军,没有了中国的牵制,中日联军会快速进攻西伯利亚地区,从而实现日军和德军的会和,拿下欧洲全部战事。

二战对战略格局的影响(为什么罗斯福曾说)(11)

与此同时,中日联军可能会联手进攻印度,大英帝国会率先覆灭,如果两国军队再进展顺利一些的话,有可能会打下澳大利亚,消灭美国在西太平洋的门户,由此,整个世界历史就会发生根本的改变。

这就是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作用,没有中国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但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会取得胜利,那些宣扬二战胜利归功于美国那2颗原子弹的政客或者专家,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二战对战略格局的影响(为什么罗斯福曾说)(12)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罗斯福坚决要求中国加入到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从另外一个方面也印证了其对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的认可。

现如今,有一些国家企图增加常任理事国的数量,让自己也加入其中,殊不知,每一个常任理事国都具有强大的综合国力。

想要成为他们其中的一员,不仅要对二战做出过卓越的贡献,而且要能够在地区事务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关键性作用才行。

二战对战略格局的影响(为什么罗斯福曾说)(13)

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做出了卓越贡献,进一步讲,如果没有中国,或者中国在二战中战败,不仅英法俄将会走向灭亡,世界格局都会发生根本性改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