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内容相似的诗(唐诗李白与杜甫)





李白杜甫内容相似的诗(唐诗李白与杜甫)(1)

李白与杜甫(网图)

 在古代,怜是爱的意思。“怜君如弟兄”,意思就是说敬你爱你亲如兄弟。

李白出生于公元701年,杜甫生于公元712年,李白比杜甫大11岁。李白待杜甫,不像对忘年交贺知章、老友孟浩然那样视同知已, 他更像一位可亲的兄长,携杜甫游历见识,事毕,大哥挥手潇洒而去,给杜甫留下满是眷恋的回忆。

他们互相写的赠寄诗可见一斑。杜甫在《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中写道:“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李白在《沙丘城下寄杜甫》中说:“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都知道李白是个浪漫主义诗人,“飘然而来,忽然而去”,慕仙、漫游、追求人生的自由,却不知道,年轻时的杜甫,也是极浪漫的。

唐朝的读书人有一种风气,青年时代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背上一把长剑,去周游闯荡。

李白二十五岁左右出川“来从楚国游”,杜甫从二十一岁漫游吴越,还差点跑到日本,二十四岁才回到家乡参加科试,紧接着又畅游齐赵两地,“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天宝三年(744)在洛阳的杜甫遇到李白,陪李白到王屋山访道士华盖君,在梁宋一带又遇上高适,三人一起在河南、山东等地求仙访道。

李白、高适都比杜甫大十几岁,杜甫并不怕有年龄代沟,照他的话说:“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他是个少年老成的人,只喜欢跟自己年龄大的人来往,同龄的年轻毛头小伙子,他看不上眼。《论语•学而》中,孔子告诫弟子“无友不如己者”,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友,要交一些对自己的帮助的“益友”,李白和高适都是阅历丰富、知识更丰富的“益友”,一个是奇丽浪漫派高峰,一个是豪迈边塞诗的代表,杜甫跟他们在一起,岂能不受益?

杜甫的《赠李白》写于天宝四年: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秋天离别时两相顾盼,像飞蓬一样到处飘荡。

/没有去求仙,真愧对西晋那位炼丹的葛洪。

/每天痛快地饮酒狂歌,白白消磨着日子。

/像您这样意气豪迈的人,如此逞雄究竟是为了谁?

同年秋天,李白也写下了《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离痛饮后大醉而别还有几日,我们登临遍附近的山池楼台。

/什么时候在石门山前的路上,重新有我们在那里畅饮开怀?

/漾漾的秋波摇荡在眼前泗水,熠熠的海色映亮了远山徂徕。

/我们就如飞蓬一样各自飘远,且来个淋漓痛快饮尽手中杯!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从中流露出诗人依依惜别,与杜诗中的“秋来相顾尚飘蓬”句参照。李白被赐金放还,与杜甫会于山东之时,情志相投。

李白嗜酒如命,“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杜甫性格也喜欢豪饮,还有一副疾恶如仇的刚烈情怀,“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苏轼称李白:“眼高四海空无人”,四海没人能入李白的法眼;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同样的目空一切。李白“十五好剑术”,剑法了得;杜甫"射飞曾纵鞚,引臂落鹙鶬”,善长射骑,李杜不仅以诗并称,在勇武上也可以并肩媲美。

同样从这两首诗可以看出,李白和杜甫个性气质又大不一样,一个嗜酒大气、豪放不羁;另一个稳健理智,进取求实。

杜甫出生于世代为官的官宦之家,儒家的十三经中的《春秋左传集注》就是杜甫的远祖杜预所写,杜甫本人“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十四五岁的时候就“出游翰墨场”,他的志向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儒家思想使杜甫持有一种清醒的理性,一种非常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也塑造了他非常稳健求实的个性和深沉博大的胸怀。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洒脱超然的李白能够“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每饭不忘君”的杜甫做不到,虽然杜甫跟着李白求仙访道,他骨子里还是纯正的儒家思想,儒家君君臣臣的概念,让杜甫时刻关切着人民疾苦,国家命运,与国家血水交融。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杜甫始终保持一份清醒,求仙访道之后,三人就各走一方,李白下江东,高适回梁宋,杜甫独闯长安。此后不久,李白和杜甫又是鲁东短暂相聚,此后再也没有机会走在一起,杜甫的诗歌,对国家,对人民,对亲人无一不挚情满怀,对李白,更是饱含着牵肠挂肚的浓浓思念。

《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不见》:人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冬日有怀李白》: 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 更寻嘉树传,不忘角弓诗。 短褐风霜入,还丹日月迟。 未因乘兴去,空有鹿门期。

《梦李白(一)》: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 梦李白(二)》: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李杜之诗万口传”。李白在乐府、歌行、绝句上成就最高,其诗雄奇飘逸,讴歌山河自然,感情奔放一泻万里。杜甫诗艺精湛,在律诗上无人超越,其诗反映社会风貌、民间疾苦,忧国忧民,感情凝重沉滞。李杜两位伟大的唐朝诗人,留给中国诗词一份永久不衰的瑰宝。他们之间兄弟般的情谊,同样令人羡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