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山水佛甲草景观(飞瀑草重现流溪河源头山涧)

枯山水佛甲草景观(飞瀑草重现流溪河源头山涧)(1)

飞瀑草 温仕良 摄

枯山水佛甲草景观(飞瀑草重现流溪河源头山涧)(2)

飞瀑草群体沐着水流开花 温仕良 摄

羊城晚报记者 张璐瑶

消匿60多年的珍稀植物“飞瀑草”重现广州流溪河源头。日前,广州市水务局局长姚汉钟在广州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汇报了流溪河流域的保护工作情况。

姚汉钟介绍,近年来,流溪河流域保护取得明显成效。良口、流溪河山庄和李溪坝3个国考断面和流溪河水库省考断面均稳定达标。

此外,水生态持续恢复,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强,在流溪河源头山涧中,发现消匿60多年的珍稀植物“飞瀑草”,清水绿岸的美景随处可见。

姚汉钟介绍,近年来,广州市以河湖长制为抓手,上下协同、系统谋划、综合施治。

在优化水源管理方面,广州完善落界生态公益林131.6万亩,保障9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编制流域2021年度水量分配方案及调度计划,强化统一管理调度,深化节水型城市建设。

在筑强安全保障方面,广州推进海绵城市示范建设,预计2023年前完成夏湾拿湿地公园、鸭洞河流域两个示范区建设,2025年前完成62个防洪防涝整治工程;推进生态流量管控,流域内小水电站已全部制定“一站一策”清理整治方案;24小时巡查流溪河干流堤防。

在强化源头治理方面,广州19条合流渠箱改造已有7条开闸;第10号市总河长令中涉及的11条劣Ⅴ类支流均已消劣;2021年整治“散乱污”场所1288个,查处各类水环境违法案件500宗;建成污水厂17座,处理能力达114.3万吨/天,实现农污治理自然村全覆盖。

在提升生活品质方面,广州建成碧道176公里,为市民提供美丽滨水空间,保护修复水务遗产;开展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倡导共建共治共享。

姚汉钟表示,下一步,广州将加强流溪河流域系统治理,深化源头治污攻坚,推动流域高质量发展。

知多D

飞瀑草出现的地方 必然水质清澈

2021年10月31日,广州公布了第二次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结果,宣布发现消失60年的飞瀑草。

发现飞瀑草的,是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王瑞江研究团队。2019年初,他们在从化流溪河源头一处山涧发现了已经消失60年的珍稀植物飞瀑草。

飞瀑草,川苔草科植物,形态似苔,高仅几毫米,因生长在飞瀑中而得名。它们出现的地方必然是水质清澈的环境。飞瀑草冬季开花,其环境适应性、传粉机制是待解之谜。飞瀑草非常稀有,也非常宝贵。资料显示,目前飞瀑草属植物全世界发现约10种,中国仅有华南飞瀑草、福建飞瀑草、鹦哥岭飞瀑草等。

目前收藏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的最早一份飞瀑草标本是由S.Danest于1958年11月采集,此后60多年,广州再无发现飞瀑草的记录。

2019年1月18日,王瑞江研究团队在从化流溪河定向调查寻找飞瀑草时,团队成员在溪流边岩石上发现飞瀑草。后来,调查团队在发现飞瀑草的那条长长的山涧溪流里,发现两处非常小的飞瀑草集群,一个小集群估计仅有几百株。

“飞瀑草的根部扁平而狭长,像八爪鱼一样紧紧抓在石上,很牢固。不然,它们很容易被水流冲走。”王瑞江介绍,飞瀑草虽然微小,但对研究植物系统演化有重要意义,在植物演化中具有很重要的系统学位置,是不可缺失的一环。

他在《飞瀑草,激流中的花》一文中介绍,这种神奇的植物对水质的要求很高,只有在水质良好并且是流水的环境下才能够生存。飞瀑草在时隔60年后,在广州“重现芳踪”,这对于植物界来说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这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延续了飞瀑草的魅力,在冬季开花的飞瀑草也表现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如果你来到飞瀑草生长的地方,不妨低下头,弯下身,也许美丽的飞瀑草就在对你微笑,这些在流水中坚强生长的小生命也让我们投以敬畏之情。那时你会发现,生活因自然而变得更美好。”王瑞江说。

目前,飞瀑草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UCN)中,保护级别为易危(VU)。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信息系统评估认为,飞瀑草极易受威胁,致危因子为环境污染,水体污染与公路建设都会带来影响。

来源: 羊城晚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