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故事和感受(难忘的抗战经历)

难忘的抗战经历

作者 张振华

我的老家在山东省莱芜县(现改为莱芜市)常庄乡东邢村。莱芜县地处山东省中部,沂蒙山区北部。东邢村位于莱芜县东南部,距县城30多公里,距淄博市仅20多公里。在抗日战争中,我们村处于鲁中根据地边缘,是遭受鬼子反复扫荡、野蛮实施“三光”政策最严重的地方。

抗战故事和感受(难忘的抗战经历)(1)

张振华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法西斯由此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烧杀淫掠,制造了惨绝人寰的人间地狱。1938年1 月,日军在青岛登陆后,立即对山东抗日军民进行了疯狂屠杀。

抗战故事和感受(难忘的抗战经历)(2)

群众支援前线战斗

山东沂蒙山区是黎玉、罗荣桓等同志领导下的老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爆发后,山东根据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迅速组织起来,组成了广泛的群众性地方武装。我家附近的村庄普遍成立了农会,区、乡均成立了抗日动员委员会,后来改成区、乡政府。我们村大多数青年,除了地富子女之外都参加了抗日自卫队。1938年刚刚20岁的我便参加了自卫队。上午下地干活,下午由村里集中进行军事训练。当时我们没有枪支,用的都是自家造的大刀、红缨枪。后来自卫队改为民兵组织。自卫队的任务是护秋保家,敌人来扫荡时掩护群众转移,斗地主打土豪,减租减息。有时在区中队的组织下,到鬼子据点袭扰敌人。距我们村八里地的南博山村设有一个敌人据点,由一个小队伪军把守,每到天黑,我们就埋伏在离据点不远的地方,用纸糊的喇叭向敌人喊话。因为天黑,伪军一般情况下不敢出据点。我们临走时打上几枪,悄悄撤离后,敌人吓得一夜不敢合眼。1938年下半年村里成立了农会,因为我有些文化(高小毕业),又是自卫队的骨干分子,被群众推举为农会主任。上任不久,在上级的领导安排下,对本村两户较大的地主搞了清算斗争,实行了减租减息,把清算出来的粮食、衣物分给了本村最贫困的贫雇农。1939年经本村党员谢加福介绍,我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为民求解放、为共产主义的崇高目标而奋斗的革命道路。1940年初,组织抽调我到常庄区动委会担任宣传干事、宣传部长等职务。主要任务是深入各乡、村宣传发动群众,建立地方武装,发展党员队伍,组织群众坚壁清野,筹粮、筹物支援抗日根据地。我区武工队和各村民兵手中的武器都是从敌人手中夺来的,打击目标主要是些零散的地主还乡团和从据点里出来的伪军。经过1938、1939两年的斗争,民兵和区武工队员基本都用上了枪支。

抗战故事和感受(难忘的抗战经历)(3)

八路军帮助村民抢收粮食

发动群众、支援抗日前线是区政府的主要任务,我时常一个人深入到各村庄的基本群众和党员家中了解情况,给群众党员上课。常庄区是全县群众工作开展得比较好的一个区。虽然我们处在对敌斗争的最前沿,敌人每次对根据地的扫荡,我们这个区都会首先遭受敌人的摧残和蹂躏,但是这里的抗日军民斗争热情非常高。

抗战故事和感受(难忘的抗战经历)(4)

日军侵占村庄

坚壁清野是区动委会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每到秋季据点里的敌人就到乡下抢粮。我们区动委会和武工队就赶紧下乡组织群众抢收粮食,并把粮食尽快地隐藏起来,有的藏入山洞,有的藏入地窖。区政府的口号是:保证群众有基本的生活用粮,不让鬼子、伪军抢到一粒粮食。

抗战故事和感受(难忘的抗战经历)(5)

八路军攻打敌人

我时常和区里的领导到村里去,走到哪里就住在哪里。抗日战争头几年区政府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区政府大印就放在区长的背包里,走到哪里坐下来就开会办公。我们这些工作人员吃的、用的大部分是从自己家背来的,上级不发薪水。虽然生活、工作极为艰苦,但每个人都心甘情愿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随时准备为人民流血牺牲。一次我和一名叫高栋的民兵去敌人据点侦察敌情,不料被敌人发现,几十名鬼子和汉奸对我们二人进行围追堵截,敌人的子弹打在身旁的石头上火星四溅。我们凭借着山区沟壑纵横,山林茂密,跑了十几里,才摆脱了敌人的追击。在战场上,这样的险情已记不清遇到过多少次。在群众的帮助下,每次都凭借我对本地地形地貌的熟悉侥幸摆脱了险境。

1942年是鲁中抗日根据地最为艰难的一年,日寇在春秋两季对根据地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扫荡。日寇采取的政策一是步步为营,对根据地实行蚕食政策,妄图把根据地军民困死;二是集中大部队对根据地进行全面包围,妄图一举歼灭八路军主力和地方武装;三是对根据地实行疯狂的“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整个根据地处于腥风血雨之中。在敌人的这次扫荡中我失去了两位亲人。大约是四五月的一天清晨,天刚蒙蒙亮,逃难奔波一天的村民们还在沉睡之中,突然一阵枪声把村民们惊醒,村民们立即背上早已准备好的干粮,驱赶着牛羊猪等家畜,在农会及民兵的组织下向我们村的西峪大山沟里奔去,这是我们村村民躲避敌人扫荡的地方。此时我的父亲已经病了几天了,年迈羸弱的身躯已无力支撑起来,他硬是催促着我的几个哥哥搀扶着母亲先去逃难,自己一个人躺在炕上准备一死。

鬼子进村了,他们嚎叫着挨家挨户搜查,随之点燃了全村的草屋。我的父亲被熊熊烈火包围,他从炕上爬起来踉踉跄跄地走到房后的场院里,跳进了几米深的地窖里。一个病魔缠身的老人跳下几米深的地窖里一定摔得骨折筋断。对这样一个病危的老人,残忍的日寇也不肯放过,他们点燃了场院的柴火,并推下地窖里。父亲被敌人杀害的经过被躲在山上避难的乡亲们看得真真切切。敌人撤走后,我的三个哥哥搀扶着母亲回到村里。父亲的尸体被乡亲们救上来时,全身烧焦,身体佝偻成一团,惨不忍睹。父亲被害时我正在区里组织群众转移,听到父亲被害的消息才赶回家中。母亲经不住这个沉重的打击,哭得多次昏厥过去。父亲去世后不久,母亲也含恨去世。

血海深仇进一步激发了我投身革命的决心,国恨家仇增强了我跟党走的坚定意志。我怀着抗战到底、不打败日寇决不罢休的信念,擦干了眼泪,投入到抗日救国的革命斗争中。

抗日战火的腥风血雨锤炼了我的意志,我在艰难困苦的斗争中不断成长。1945年,日本投降,抗战胜利,党组织任命我为区长。正当我即将上任之际,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全面内战,党中央决定从抗日根据地抽调大批干部到东北去,县委通知我立即赶赴东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党叫干啥就干啥,党指向哪里就冲到哪里,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辞。我匆匆回家告别了亲人,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新战场,奔赴陌生但却极其神圣的战斗岗位。

张振华简历:1919年4月出生,籍贯山东省莱芜县。1938年10月参加革命,193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山东省莱芜县常庄乡东邢村农会会长,莱芜县常庄区宣传干事,辽阳县政府民政科科长,七岭区区长,营口市繁荣区委书记,市供销联社主任,市政府秘书长,营口市副市长、市长,市委副书记、书记兼市长、代理第一书记,阜新市委副书记,营口市委书记,省顾委委员,1990年12月离职休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