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劫富济贫之人(历史上那些出身贫寒却终成大业的豪杰)

历史上的劫富济贫之人(历史上那些出身贫寒却终成大业的豪杰)(1)

1、韩信:年少时饭都吃不起,受胯下之辱,终成一代名将,爵至淮阴侯。

韩信为平民时,酷爱兵书,未被不擅长谋生之道,基本就靠在别人家蹭饭度日,许多人都讨厌他。韩信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韩信去时,就说饭食吃完了。韩信也明白亭长妻子的意思,遂离去。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佩带刀剑,其实是个胆小鬼。”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胯下之辱”由此而来。

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平定了魏国, 又背水一战击败代、赵。 之后,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国。汉四年,韩信被拜为相国,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 于是,刘邦立韩信为齐王,次年十月,又命韩信会师垓下,围歼楚军,迫使项羽自刎。汉朝建立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被人告发谋反,贬为淮阴侯。后人奉为“兵仙”、“神帅”。

历史上的劫富济贫之人(历史上那些出身贫寒却终成大业的豪杰)(2)

2、苏秦:穷困潦倒到佩戴六国相印,被封武安君。

苏秦早年师从有名的辩论家鬼谷子,学成之后,出游数载,希望靠自己的口才谋得一官半职,但却一无所成,他的家人甚至家里的仆人都嘲笑他、看不起他。

后来苏秦先后去了周朝和秦国,并未获得重用。后来他又到燕国,终得燕文侯的信任和重用。先后出使赵国、韩国、魏国、齐国、楚国。苏秦游说完各个诸侯后,六国达成合纵联盟,团结一致。苏秦被任命为从约长(合纵联盟的联盟长),并且担任了六国的国相,同时佩戴六国相印。《史记·卷六十九·苏秦列传第九》:于是六国从合而并力焉。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被赵国封为武安君。

历史上的劫富济贫之人(历史上那些出身贫寒却终成大业的豪杰)(3)

3、匡衡:从凿壁借光到官至西汉丞相、乐安侯。

匡衡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这就是著名的“凿壁偷光 ”的故事。

匡衡九次考试,才中了丙科,被补为太原郡的文学卒史。汉元帝即位后,任用匡衡为郎中,迁为博士,给事中。后来匡衡迁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汉成帝即位后,匡衡被拜为丞相,被封为乐安侯。

他们无论官至丞相、将军,还是裂土封侯,都是一般人无法达到的成就。他们的成就并不是偶然性的,当他们在低潮期时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不断充实自己。当机会来了,他们的能力可以让他们获得成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