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真实的李白(李白看古代粉圈文化)

先说观点,疯狂下的灵魂是文化,或者用更精准的表达是有价值和自信的文化

这两天一个新闻刷屏,中国粉丝应援某韩国男子组合,花钱定制飞机为偶像庆生。

史上最真实的李白(李白看古代粉圈文化)(1)

这事离谱吗?挺离谱。这事疯狂吗?也挺疯狂。但撇开其他所有因素,这实际就是粉丝对于偶像表达喜爱的行为,粉丝是不是觉得很冤?

我不先下结论,我们来看看古代的粉圈行为,也许在其中能找到我们想要的答案。

颜值即正义 古人也以貌取人

这样的案例其实中国历史上很多,古人也没那么高尚,在触碰有趣灵魂之前,漂亮的皮囊更是抢先一步。

掷果盈车的潘安

这个故事讲得就是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美男子潘安,潘安的长相唇红齿白,和现在流行的小鲜肉其实很像,古今审美其实差不多。

史上最真实的李白(李白看古代粉圈文化)(2)

网传潘安样貌复原图

潘安年少活泼喜欢驾车出游,经常拿着弹弓坐着车在城里游玩,由于实在长得太帅,城中吃瓜群众,特别是女性,不光是年轻女子,很多年长女性也是按捺不住内心的小鹿乱撞,纷纷将手中的水果扔到潘安的车上,所以每次潘安都能满载而归,免费吃瓜。

帅只是潘安的一个符号

世人皆知潘安帅,但世人也知潘安的才情和品德。

“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这里就是形容陆机和潘安两个人,潘安才华如江水滔滔,潘安是西晋有名的文学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悼亡诗》,歌赋也写得特别棒。

史上最真实的李白(李白看古代粉圈文化)(3)

潘安为人称道还在于,和妻子伉俪情深,妻子亡故后再不续弦,《悼亡诗》就是潘安感怀妻子写下的。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挥涕强就车,路极悲有余。

诗词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这样一个绝世美男子,才气过人又忠于爱情,粉丝遍天下岂不再正常不过。

和潘安相关的趣闻

一个是“洛阳纸贵”的主人公左思,左思这个人才高八斗,但是长得比较一言难尽,后来写《三都赋》天下闻名,他听说潘安拿个弹弓开个车能吸引美女,于是依葫芦画瓢,满怀信心地出发了。

但现实是残酷的,颜值才是王道,当然左思也不是没有收获,只是逛街的老大妈往车里扔的不是水果,而是菜叶子,左思以后再也不敢这样开车逛街了。

另外一个就是四大美男之一的卫玠,卫玠比潘安小,潘安看见卫玠觉得卫玠比自己还要帅气,但卫玠命就没那么好了,留下了“看杀卫玠”的故事。

史上最真实的李白(李白看古代粉圈文化)(4)

卫玠-被自己帅死的男人

京师人士闻其姿容,观者如堵。玠劳疾遂甚,永嘉六年卒,时年二十七,时人谓玠被看杀。

这恐怕是真的应了那句帅到死,卫玠长得太漂亮,但是体弱多病,相当于林妹妹的男生版,每次他出行,粉丝就倾巢出动,把他的车子围个里三层外三层,结果积劳成疾,年纪轻轻就病故了。

为偶像古人也疯狂

现在的粉丝追星,古代的粉丝也追星,古代人的追星疯狂程度也不比现下差在哪里。

我就拿中国人都知道的诗仙李白举个例子。

史上最真实的李白(李白看古代粉圈文化)(5)

头号粉丝杜甫

诗仙的头号粉丝是诗圣,这足以称得上是一句千古佳话了。李白岁数比杜甫大很多,两人之间有交集,两人的交情也不错,但是李白对于杜甫属于一般关怀,但是杜甫对于李白那可称得上膜拜顶礼了。

杜甫现存写给李白的诗有十五首,而且质量都非常高,前面我们说的潘安悼念他的夫人,也只不过写了三首《悼念词》。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这几句恐怕我们都耳熟能详,都是千古名句,可见杜甫对于偶像李白多么上心。

后人有句玩笑话,杜甫一生“吃饭睡觉思李白”,虽然是句笑谈,但证明了杜甫对于偶像的狂热喜爱。

千里寻踪魏万

李白人称谪仙,放荡不羁,又潇洒浪漫,魏万也是这样一个人,于是对李白倾慕不已。

粉丝当然特别想见到偶像,但是古代一没有电话手机,二没有汽车火车,偏偏加上李白喜欢游山玩水,居无定所,这可苦了想见偶像的魏万。

史上最真实的李白(李白看古代粉圈文化)(6)

但是这点问题可阻止不了想见偶像的决心,于是魏万从嵩山出发,跋涉三千里,扑空数次,最后在扬州附近终于见到了偶像,见偶像之前心中忐忑,生怕偶像不理粉丝,于是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还好我们李白李大诗人对于这个虔诚的粉丝还是很关照的,不仅促膝长谈,还把自己亲手书写的诗集赠送给魏万,成就了一段佳话。

心机粉汪伦

偶像越是成功,粉丝越是众多,如何在众多粉丝中脱颖而出,见到偶像就成了粉丝们每天琢磨的事,汪伦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史上最真实的李白(李白看古代粉圈文化)(7)

《赠汪伦》

汪伦为人豪气,特别佩服李白,但是怎么才能见到李白呢,于是他写了封信给李白,“听闻先生喜桃花,爱喝酒,我这里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

李白斗酒诗百篇,一听有酒有花,立马过来了,结果一看上当受骗了。汪伦这才告诉偶像,“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

李白听了哈哈大笑,不以为意,与汪伦从此成为好友,也写下那首《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古人粉圈文化有灵魂

上面我们举了潘安、李白的例子,其实中国古代这类偶像很多,但归根结底中国是一个儒家社会,往小了说,孔子是天底下读书人的偶像,往大了说是全天下的偶像,而潘安也好,李白也好都是这个框架下的偶像。

儒家六艺 古人粉圈基础

儒家是一个很庞大的学术体系,不单单是我们想的仁义道德,中庸之道,这其中还有很多具体入世的学问,六艺就是其中的代表。

史上最真实的李白(李白看古代粉圈文化)(8)

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这些概念延伸到现代,代表的就是礼仪、娱乐、运动、管理、文化和科学。

而这才是古代粉圈的基础,古代真正的偶像都是可以在六艺中找到对应,古人看人绝不是只看个外表,我相信历史上美男子众多,为什么是潘安留下了名声?而不是其他人,只是因为外貌只是一个附加属性而已。

正向价值观 六德六行

古人常说以德服人,忧道不忧贫,说明古人是把品德放在前面的。品德用今天的话那就是价值观,时代虽然不同,道理却几乎不变,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需要正确的价值观。

必须承认儒家有儒家的问题,独尊儒术扼杀了其他思想的发展,但是儒家把六德六行提炼出来,也为我们民族的长盛不衰提供了原动力,而这也是古人粉圈文化总体积极向上的原因。

文化自信 舍我其谁

在世界上几乎再也找不出一个国家拥有如此璀璨的文化,《诗经》、《秦王破阵曲》、《孙子兵法》、《九章算术》、《徐霞客游记》等等,各个领域,你感兴趣的几乎都是一个大宝藏。

《淮南子·原道训》,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

中国文化的传承是有根的,这个根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基础。

陆机《文赋》: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抚四海于一瞬”是多么强的文化自信,古人能做到的,难道我们今人却做不到吗?


古代粉圈的内核其实是文化,而文化透露的是自信,而当今的粉圈是否把这个灵魂继承下来了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恐怕也不会有文章开头的应援事件了吧。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学无止境,笔者愿做中华文化的一生粉。

(我是正经青蛙说史,喜欢请关注,给您带来更多历史故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