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写作欣赏(每期名家詹文格)

名家写作欣赏(每期名家詹文格)(1)

松涛(外一篇)

◎詹文格

开大山后,我就没有真正听过松涛,为寻找当年的感觉,我又回了一趟山乡老家。

弃之不住的泥土屋像一位缺牙少齿的老妪,静卧松林,踩着满地枯黄的松针,脚下传递字典林地的松软与柔和,叶子改变了一条路的属性。春阳已暖暖地爬上山梁,幽暗的林子里有星星点点的蘑菇让人双眼发亮。拱出地面的蘑菇让我看见了时间的颜色和自然的内质,让我看见了生命的面容和乡野的境地。蜂飞蝶舞,虫鸣鸟叫,这是一支永恒的生命小曲。

这样的小曲让无边的松林有了伟岸的灵魂和坚韧的品格,让我对土屋有了一种向往和依归。对于松林来说,破旧的土屋是匍匐的;对于一座巍峨的大山来说,松林又是微小的。只有居于土屋中,你才能平静地把大山林一层层剥开,细心地去寻找什么,发现什么。晚上躺在散发着松木气味的木板床上,听见松涛阵阵,如雷贯耳。激越时似大海般咆哮,惊涛拍岸;土屋如一叶孤舟,飘荡在梦幻般的天际,松涛不息,此起彼伏。

静卧松林,我感觉人的一生似乎太短,而组成人生的每一天又是否太长。我是曾听着松涛长大的,在松涛里有祖父的鼾声伴奏,那是世间最好的催眠曲。若干年后的今天,久居市井的我,已不适应夜听松涛了,反觉这种天籁之音有些刺耳,视觉与听觉都习惯了笙歌玉笛车马喧闹的市声。祖父已躺在山间那片荒野里,不知他是否还在静听松涛。

清晨我搭车回家,沿途的山峦生出一道道问号般的弯口。我惊悸山乡四季的变化,蛰居都市的空调生活下,人体对季节的触角早无灵敏可言,神经也已退化。转眼又是一片秋景,河滩上的芦苇随风荡漾,金黄的色泽直涌天际。路见一些少年背着书包上学,我不知道他们现在的课本上安排了一些什么课文,当年我上初中时的课文现在还记忆犹新,如《松树的风格》、《白杨礼赞》、《谁是最可爱的人》。

蜜蜂和主人

一只勤劳的工蜂采着一串花粉飞回来了,但是却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原来上午一辆卡车拉走了一百多箱蜜蜂,主人要带它们到南方的大山里去采蜜。工蜂实在太累了,找了个树枝停了下来,它看见摆放蜂箱的窝棚已经空空荡荡,知道主人带走了所有的同伴。

早上天下雨,同伴们都没有出门,因为进入冬季花就越开越少了,所以大都不需要去采蜜。自己因为有这个早起的习惯,加上远处的山里还开着一株冬桂,就是蜷缩在蜂箱中似乎也能闻到桂花的清香,于是便决定起个大早,飞往开花的地方。如果它不出门,也没有谁会说它懒惰,但是它偏偏闲不下来,就这样被主人抛在这座清冷的山里。

主人不会知道失去了一只勤劳的蜜蜂,南方的冬天满山开花,嗡嗡叫的蜂群漫山遍野,主人坐在公路旁,身边的木桌上摆满了用瓶子和塑料壶装着蜂蜜。地上竖着一块板子,写着几个有点儿歪扭的字:原汁原味,纯天然绿色蜂蜜。过往的司机不时会停下车,买上几瓶。主人手上提着蜜糖,脸上笑容更是胜过蜜糖。主人不食蜜糖,他只喜欢山泉水,一边喝水,一边看着他手中的棋谱。主人一生只喜爱一样东西,那就是象棋。可能是因长期孤身一人,苦研棋谱,破解残局,方寸之间,风云变幻,输赢胜败一人承受,所以他下棋只追求个过程,从不需要目的。在家里他有不少棋友,他从不与人争胜负,每次下棋皆为和棋。如此结局对方棋友心有不甘,但是关键时候还是这个结局。有人不解,总想寻出他下棋的奥妙在哪,他却说毫无奥妙而言,只不过能下棋者要求眼光长远,最好能看到两步或三步棋,输棋者就是因只顾眼前,走一步,看一步。

来年主人带着蜜蜂回来了,但是他不知道去年有一只晚归的蜜蜂在这里死去。

作者简介:

詹文格,中国作协会员,文学创作二级。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作品200万字。

《包头晚报》文学副刊首推双稿费模式

每一篇文字都值得被尊敬,每一篇文字的价值都应该被无限放大,为此,《包头晚报》文学副刊《鹿原》在业内首推双稿费模式,除报纸刊发后报社支付稿费外,文章在《鹿原》微信平台推出后开通读者打赏功能,所得打赏金额60%归作者所有,两天后结算打赏收入,并以微信红包方式发放。

《秦直道散文专页》第57期(2017年1月23日)目录

每期名家

詹文格………………………松涛(外一篇)

实力

黄静泉………………………人唱戏,戏也唱人

随笔

范墩子………………………激荡在体内的暗流

名家写作欣赏(每期名家詹文格)(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