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必背成语及注释为孩子收藏(孩子必须掌握的小学语文成语)

大家好,学而思网校语文新增了【每日成语】板块,梦瑶老师从成语出处、成语故事、成语释义、成语结构和成语造句五个方面入手,让孩子轻松掌握词汇。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每天只要五分钟,就能让孩子掌握一个新词汇。

快让孩子来跟梦瑶老师学习吧!

【成语板块每日持续更新,记得点关注哟】

小学必背成语及注释为孩子收藏(孩子必须掌握的小学语文成语)(1)

今日成语

小学必背成语及注释为孩子收藏(孩子必须掌握的小学语文成语)(2)

成语出处

"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魏书·河间公齐传》

《魏书》,北齐魏收撰,是一本纪传体史书,内容记载了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北魏王朝的历史。124卷,其中本纪12卷,列传92卷,志20卷。因有些本纪、列传和志篇幅过长,又分为上、下,或上、中、下3卷,实共130卷。

小学必背成语及注释为孩子收藏(孩子必须掌握的小学语文成语)(3)

成语故事

【小故事】

在南北朝的时候,北魏有一个名叫元齐的人,他很有才能,屡建功勋。

皇帝非常敬重他,封他为河间公。元齐有一个儿子叫元志。他聪慧过人,饱读诗书,是一个有才华但又很骄傲的年轻人。

孝文帝很赏识他,任命他为洛阳令。

不久以后,孝文帝采取了御史中尉李彪的建议,从山西平城搬 迁到洛阳建都。这样一来,洛阳令成了“京兆尹”。在洛阳,元志仗着自己的才能,对朝廷中某些学问不高的达官 贵族,往往表示轻视。

有一次,元志出外游玩,正巧李彪的马车从对面飞快地驶来。

小学必背成语及注释为孩子收藏(孩子必须掌握的小学语文成语)(4)

照理,元志官职比李彪小,应该给李彪让路,但他一向看不起李彪,偏不让路。李彪见他这样目中无人,当众责问元志:“我是御史中尉,官职比你大多了,你为什么不给我让路?”元志并不买李彪的帐,说:“我是洛阳的地方官,你在我眼中,不过是洛阳的一个住户,哪里有地方官给住户让路的道理呢?”他们两个互不相让,争吵起来了。于是他们来到孝文帝那里评理。

李彪说,他是“御史中尉”,洛阳的一个地方官怎敢同他对抗,居然不肯让道。元志说,他是国都所在地的长官,住在洛阳的人都编他主管的户籍里,他怎么同普通的地方官一样向一个御史中尉让道?孝文帝听他们的争论,觉得各有各的道理,不能训斥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便笑着说:“洛阳是我的京城。我听了,感到你们各有各的道理。我认为你们可以分开走,各走各的,不就行吗?”

这个成语是指分路前进,比喻各奔前程,各干各的事。

小学必背成语及注释为孩子收藏(孩子必须掌握的小学语文成语)(5)

成语注释

【注释】

【近义词】各奔前程、一拍两散、风流云散、各奔东西、各行其是

【反义词】志同道合、并驾齐驱、齐头并进

这九头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渺小、轻微,或很大数量中的极少数。

成语结构及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造句

1.误会是一种心灵的隔阂,它与默契分道扬镳。心灵的隔阂由误会产生,它使心灵之间无法自由连通。

2.这场决赛的失利使多赫迪雪上加霜,于是他选择了与球队分道扬镳。

小学必背成语及注释为孩子收藏(孩子必须掌握的小学语文成语)(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