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强县思路(向海发展工业立县)

工业强县思路(向海发展工业立县)(1)

这十年,阳西荣获省园林县城、省卫生县城等一系列荣誉。阳西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工业强县思路(向海发展工业立县)(2)

阳西企业依托本地资源,研发生产预制菜系列新产品。资料图片

工业强县思路(向海发展工业立县)(3)

阳西首期推进“牧海耕田·阳西味道”等4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阳西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工业强县思路(向海发展工业立县)(4)

阳西打造成为“中国调味品之都”,跻身“全国调味品十大产业基地”行列。

阳西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工业强县思路(向海发展工业立县)(5)

阳西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有效促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南方日报记者 赫鹏翀 摄

晨露未晞,一艘艘渔船从渔港陆续驶出,渔民们伴随着轰鸣的马达声,开始了牧海生活;烈日炎炎,种植户们在稻田、果园里辛勤劳作,期盼着丰收时节仓廪实、瓜果香;香气沁人,这是“中国调味品之都”出产的优质调味品,源源不断地销往海内外……

阳江市阳西县地处南海之滨,非凡十年,阳西县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

这十年,阳西入选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效能提升示范县,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跻身全国乡村振兴百强县行列,成为全省首个数字农业示范县,入选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这十年,阳西打造成为“中国调味品之都”,获评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省园林县城、省卫生县城、省双拥模范县、省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城市功能品质全面提升。

这十年,阳西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丰硕,困难群众住房条件有效改善,镇级污水处理厂实现全覆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

勇立潮头敢为先,奋楫扬帆谋新篇。阳西将继续坚持“向海发展,工业立县”,奋力打造沿海经济带重要战略支点、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化滨海城市“两个定位”示范区,在新时代绘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画卷。

●南方日报记者 赫鹏翀

通讯员 张文秀 梁远红 陈廷章

奋斗岁月

牧海耕田产业兴旺 乡村振兴惠农富民

阳西是粤西地区的农业大县,依托“山、海、泉、林、湖”兼优的生态资源禀赋,农业农村又“美”又“好”。阳西“美”在山海兼优,农产品、海产品物产丰富;“好”在乡村产业兴旺,深海网箱养殖、鱼苗养殖、特色农产品种植等领域保持优势。

近年来,阳西农村实现了美丽嬗变,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阳西15个省定贫困村和1.3万多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出列。今年,阳西代表阳江市出征广东省第三届“乡村振兴大擂台”活动。

建设富美乡村,产业兴旺是关键。目前,阳西已成功创建荔枝、程村蚝两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南药、丝苗米两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西瓜、富硒蔬菜等30个县级现代(数字)农业产业园和26个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产业项目,塘口镇下垌村1530亩富硒土壤获全国首批认定。

在确保粮食安全方面,阳西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进垦造水田项目建设。随着农田水利设施的改善,撂荒地被重新引入甘霖,成为广大农民眼中的香饽饽,让五彩薯、沙地西瓜、丝苗米有了“新家”。

阳西海洋渔业和深海养殖产业实现快速发展,获批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推动“育繁推一体化”发展,使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从陆地一直延伸到海洋。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已有苗种生产场(点)186个、面积1.3万亩,池塘1.27万亩,车间15万平方米,并建成实验室、标本室等科研场所一批,其中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家。2021年,阳西县海水种苗生产总产值5亿多元。

在现代农业创新发展方面,阳西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建成“一馆一云四园”示范项目,深入推动农业生产端、供应端、销售端的“三端”数字化发展,成功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跻身全国“互联网 ”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省数字农业示范县行列,作为唯一的地方代表在世界数字农业大会介绍实践经验。

为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阳西成立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建立县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着力培养一批“乡村工匠”和“土专家”,补建华获得全省唯一的“大国农匠”(种植能手)称号。通过设立省农科院(阳西)数字农业研究所、省农业科学院阳西博士工作站,阳西进一步夯实农业产学研基础。

在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过程中,阳西首期推进“牧海耕田·阳西味道”等4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已建成边海、双鱼城、渡头、谷围等示范村。在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检查验收中,阳西获“优秀”等次。

工业立县捷报频传 做优营商环境筑巢引凤

“没想到在阳西办事这么便捷,不到两天我们公司就办好了申请的审批事项。”阳江市恒茂包装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说,阳西高新区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审批速度,确保企业办事不出园。

随着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阳西正在筑巢引凤吸引优质企业落户,经济发展的“朋友圈”不断扩大。2022年(上半年)阳西县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现场会期间,12个项目集中签约、25个项目集中动工、25个项目集中竣工,总投资达514.68亿元。

作为阳西招商引资的主战场之一,阳西高新区近年来加快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园(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绿色建材产业园、临港产业园、绿色能源产业园、刀剪帽袋产业园的“一区五园”建设。

阳西高新区紧紧围绕“打造沿海经济带产学城融合发展新典范”的主题,突出空间协同、创新发展、品质提升、服务提升。今年上半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5.6亿元,同比增长4.3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68亿元,同比增加4.16%。

阳西有着得天独厚的风力资源,近年来不断掀起绿色能源项目投产并网的热潮,有力推动了县域工业发展。其中,阳江广核汇宁绿色储能电站项目计划投资约120亿元,争取在明年年初正式开工,将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绿色储能电站项目。

在打造刀剪帽袋产业集群方面,阳西规划建设刀剪产业园,推动五金刀剪行业技术改造、品牌塑造,推动帽袋产业向镇村延伸,努力打造全国知名刀剪帽袋生产基地。

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阳西县坚持贯彻落实企业特派员、企业服务员的“双员”制度,服务贯穿企业落地全过程,全力以赴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努力为企业营造一流的投资环境、建设环境、人文环境、市场环境。

为了进一步提高服务企业效率,阳西高新区根据各部门审批流程和标准,实行“统一受理、分类审批”的“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模式。自成立以来,园区已办理行政审批业务超过320宗,最快办结时限为半天,平均办结时限为1.5天,办结率达100%。

“上好学”“看好病”“走好路” 城乡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为了让学生“上好学”,阳西由县四套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带头挂点联系学校和服务困难师生。阳西实现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全覆盖,阳西一中新校区建设已于今年6月动工,新校区按照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标准建设,争取在明年秋季投入使用。

为了让群众“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阳西县为卫生健康工作开出“处方”。通过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阳西县有效促进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2017年,儒洞镇中心卫生院依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有利契机,按照中等县级医院标准升级建设,目前开放床位180张,还拥有螺旋CT、四维彩超、电子胃肠镜、光电自动分析心电图仪等先进医疗设备,让当地群众“小病不出镇”。

作为全省15个试点县之一,阳西总医院整合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妇儿医院3家县级公立医院,以及8间镇卫生院和138个行政村的村卫生站,打造“1 3 8 138”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优化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

在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过程中,阳西县不断加快农村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着力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目标,全力创建“畅、安、舒、美”的农村公路出行环境。

经过“白改黑”的乡村道路不仅平坦宽阔,也促进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软变硬”之后的乡村道路连通了城乡交通骨干路网,有效解决村民们的日常出行和农产品运输问题;乡村道路“窄变宽”,不仅打通了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也让农产品卖出好价钱。

按照广东省下达给阳西县的建设攻坚任务要求,阳西县已全面实现砂土路清零改造近400公里。按照“一路一长”的要求,阳西农村公路推行“路长制”,着力构建政府主导、分级负责、部门协作、群众参与的农村公路管养新模式。

阳西县建设156个村级便民服务点,为村民提供医疗保险、法律援助等20多项事务代办服务,以无偿代理形式提供“一站式”服务。有困难找党组织和党员,已成为广大农村群众的共识。近两年来,全县468名代办员无偿为村民办理25785件次事项。

赓续奋斗

力争“十四五”期间经济总量质量“双提升”

阳西县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力争实现经济总量和质量的“双提升”——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3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在农业产业发展方面,阳西县以建设广东省数字农业示范县为驱动,阳西将全力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深海网箱养殖、海洋渔业种业等30个县级现代(数字)农业产业园,打造全省最大海洋渔业捕捞县。

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方面,阳西将全面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优化建设“四小园”,打造多条乡村振兴示范带。以创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为契机,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推动5G基站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到2025年,阳西80%以上行政村将达到美丽宜居乡村标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率达100%。

在产业发展方面,“十四五”期间,阳西计划引进食品行业龙头企业及上下游企业超100家,完成投资超百亿元,完善食品行业全产业链,打造南派酱油文化中心、世界最大的调味品生产基地。

在城乡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到2025年,全县将实现镇到较大建制村通四级双车道公路。“十四五”期间,阳西将构建“融湾接带”的交通体系,大力推进广湛高铁阳西段、沈海高速阳西服务区建设,构建沈海高速阳西支线等“两横两纵”高速公路网,加快建设以县城环线为环、七条连通各镇的国道省道为射线的“一环七射”交通骨架。

在城乡教育方面,到2025年,阳西将新增公办基础教育学位16780个,彻底解决教育大班额、入学难问题。阳西将扭转教育质量落后局面,力争中考、高考水平居阳江各县(市、区)前列。

在深化县域紧密型医共体改革方面,阳西将完善医保基金包干机制,推进“三院一区一中心”卫生项目建设。到2025年,力争实现省级卫生镇全覆盖,每千人口拥有床位数达6.5张。

一线案例

老牌调味品企业

搭上预制菜“快车”

麻辣鲜香的烤鱼、香气扑鼻的黄焖鸡、爽口开胃的酸菜鱼、鲜味十足的基围虾、口感弹牙的墨鱼饼……这些色、香、味俱佳的菜品并非出自大饭店的名厨之手,而是阳西企业生产的预制菜新产品。

预制菜是将各种食材配以辅料,加工制作为成品或半成品后,再经过简易处理即可食用的便捷风味菜品。这种产品不仅迎合了都市白领群体对便捷用餐的迫切需求,也为露营、民宿等许多领域的配餐需求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成为国内餐饮领域的新“爆点”。

做好预制菜离不开高品质的食材和调味品,作为“中国调味品之都”和粤西农业大县,阳西发展预制菜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为此,阳西调味品企业和食材源头企业也积极转换“赛道”,抱团发展预制菜产业。

“十多年前,我们是最早进入园区的企业,从一个产值50万元的小工厂做到现在,目前规模是年产值3亿多元的上市企业。”广东美味源香料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袁思强介绍说,阳西高新区原本只有一两家企业,成为“中国调味品之都”后,园区上下游产业链被连为一体,原材料供应也比较方便。

美味源公司此前主要生产香精香料、酱料等调味料产品,近年来受疫情影响,企业在传统领域销售大幅下滑。为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美味源公司积极研发复合调味料、预制菜等新产品,通过提倡中餐标准化,大力开拓下游市场。

“我们投入1000多万元购置生产设备,做了‘一酱一菜’预制菜的酱料包,目前销售增长非常快。”袁思强介绍说,公司还为国内知名餐饮连锁企业提供成熟完善的预制菜产品整体解决方案,并采用电商直播形式进行销售。

虽然“触电”时间不长,但美味源公司生产的预制菜和复合调味料产品,已取得了不俗的电商销售业绩。“仅‘黄焖酱’这一个单品,我们今年就卖出了超过2000万包。”袁思强介绍说。

继调味品企业之后,如今在阳西,广东顺欣海洋渔业集团有限公司这样的传统水产品加工企业以及部分农业企业、合作社也纷纷加入预制菜“赛道”,将金枪鱼、罗非鱼、生蚝等传统水产品打造成为预制菜,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

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阳西预制菜产业,顺欣集团还作为牵头实施主体,会同县内5家企业共同申报了预制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该产业园建设总投资约1.55亿元,创建后预计可为阳西提供劳动就业岗位约1.5万个;年综合产值达35亿元,可为阳西每年增加税收约5000万元。

数读

●2021年,阳西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4.09亿元,同比增长8.5%,十年年均增长7.8%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61万元,十年年均增长8.2%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5亿元,十年年均增长16.72%

●规上工业增加值64.84亿元,十年年均增长17.7%

●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99万元和2.25万元,十年年均分别增长7.9%和10.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