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水稻田里的消失美食(广南古老的稻作习俗)

广南古老的稻作习俗“夜种神田”

六七十年代水稻田里的消失美食(广南古老的稻作习俗)(1)

六七十年代水稻田里的消失美食(广南古老的稻作习俗)(2)

  优质稻谷种植基地

六七十年代水稻田里的消失美食(广南古老的稻作习俗)(3)

  “开秧门”稻作习俗

六七十年代水稻田里的消失美食(广南古老的稻作习俗)(4)

  壮家收获的神谷稻穗必须挂在房梁上

  ●兰天明

  在广南这块781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壮、汉、苗、瑶、彝等11个民族,其中壮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42.6%。壮族先民以稻为生,与“那”为伴。世居的壮族人民最善耕耘稻田,并依靠稻作世世代代在此繁衍和发展,稻作文化在这里源远流长。

  壮族以种植水稻维系生存。据考古资料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壮族的先民百越族已经开始将野生稻驯化为栽培稻,稻作由此成为壮家人世代繁衍生息的主要生活方式。2017年11月,在广南县坝美镇大阴洞遗址出土的碳化稻,充分证明了广南县是世界重要的稻作文化发源地之一。

  “广南,你月下稻谷飘香。登塔望远,迷恋云之香,广南,你何止碧波荡漾。壮族姑娘,春风满面依然。”这首《云之香》是广南县云之香米业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宣传歌曲,醉情广南醇美稻香,透过米,让人看到了广南山、水、人的风采。“云之香”品牌原生态优质米,主要是采用广南本地名优品种“糇閧”(神谷)粳稻加工而成,不添加有害物质和添加剂,其香糯的粳米口感和独特的清香味享誉国内外。

  “云之香”优质米源于壮族民间一个神秘古老的稻作习俗——“夜种神田”的传说:在远古时代,百越后裔壮族的“那閧”和“糇閧”,伴随着许多神奇的经历和故事,倍受壮族人民崇拜。壮语称:“那”为“稻田”,“糇”为“稻谷、稻米”,“閧”为“王、皇”;而“那閧”,译汉语为“皇田、神田”,“糇閧”译汉语为“皇谷、神谷”。地处世外桃源坝美的汤拿村,过去森林密布,一条河流经村前。站在汤拿溶洞洞口处,一眼眺望,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千亩平坦的农田,面积不到一亩的“那閧”(神田)就位于农田中的坝头位置。村前的这些良田按理说,每年的庄稼收成是不成问题的,但是,这些肥田却经常遭受自然灾害,村民年年辛勤耕作,到头来还是不能丰衣足食,常常闹饥荒。特别是“神田”周围的稻田经常出现一些怪现象,不是闹虫灾就是秧苗得病。更神秘的是,村民在四方田里栽完秧后顺着田埂走回家,转来转去就是走不出那块“神田”。有一天晚上,村里的一位寨老做了个梦,梦见一位白胡须老人,腾云驾雾来到面前对他说:“你们这些田中央有一块四四方方的“那閧”(神田),在左侧边600米处山脚下有一棵大榕树,它就是这里的原始神灵‘竜树’。多年来,你们没有祭祀它而冒犯了神灵,致使这些农田终年没有收成。只要你们按照我说的方法在晚上栽秧并祭祀‘竜树’,就可消灾灭难,连年丰收。”寨老醒来后,那个梦依然清晰可见,他想,梦是真是假说不清,但这应该是个好兆头。于是,寨老召集村里的人开会,把仙人托梦的事告知村民。村民们这才恍然大悟,认为生活有了希望,这是“神”的恩赐。于是,大家按照仙人的指点方法试种,寨老还用刻骨历算推算指导:该泡稻种了,大家就将去年精选出来的稻种放入木盆中,用清水浸泡,经过3天时间的充分浸泡后,将稻种捞出,堆放在麻袋铺好的地上,用艾蒿覆盖,等待稻种发芽。到了栽秧季节,做梦的这位寨老就找了个麽公,择了良辰吉日,定在每年农历三月头龙这天,家家户户杀鸡宰鸭,敬供“神灵”,求“神灵”保佑今晚开启秧门后,风调雨顺,当年有个好收成。

  自从村民们按照“仙人”托梦指点的方法试种后,果然见效,粮食大增产,家家户户都丰收了。从那以后,汤拿村以及周边村寨的村民,就年复一年地按古老的传统习俗栽种原生态稻谷。“仙人”的巧妙安排,就是流传至今的“夜种神田”的神话传说。每年农历三月头龙,当地壮族群众都要先供“神灵”后开秧门栽秧,每栽完一丘田,都要在田垌间插若干枝树叶繁茂的丫枝,意在避免自然灾害,使秧苗长得像树枝叶一样茂盛。全村按照时节紧张栽插完稻田后,必须在农历五月头龙这天举行关秧门仪式。关秧门那天,家家户户要杀鸡宰鸭、舂粑粑,富裕的人家还必须杀黑色的公猪祭祀祖先,祭献田公地母,祈求当年大获丰收。

  “夜种神田”虽然来源一个民间神话传说,但却反映出壮族先民们按水稻的栽种、管理、收获的节令要求来进行耕作,是科学的。壮族先民们在实践中还总结出许多适应稻作自然规律的谚语:“立夏栽秧大穗吊,小满栽秧压断腰;芒种栽秧能保产,夏至栽秧轻飘飘。”谁也不敢违背这种规矩,并代代相传。

  由于汤拿村地理、气候、土壤适宜,又有青山环抱的天然屏障,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州县农科部门开始大面积地制种良种,为广南乃至全州改良提升了稻种质量,使粮食10余年连续获得丰产。2012年,汤拿村被评为国家级传统村落。

  云之香!伴着以天地之怀、借山水之韵、汇乡土之情、凝匠人之心,向世人展示广南县独特古老“夜种神田”的稻作文化。(本文图片由云之香米业公司提供)

来源:文山日报

编辑:都市时报一点关注 汤维

审核:字丹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