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夫人陈希米(没有陈希米谁来爱史铁生)

小时候,我们好多人都玩过二人三足的游戏,两个人并排站着,把挨在一起的两只脚绑起来,然后肩并肩朝前走,先到达终点的一组就赢了。玩过这个游戏的就会知道这样走对两个人的默契程度要求有多高,一个不小心就会摔得鼻子流血。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像这个游戏一样艰难的故事,史铁生和陈希米,两个人三条腿的爱情故事。

(一)史铁生的轮椅生活


史铁生夫人陈希米(没有陈希米谁来爱史铁生)(1)

年轻时期的史铁生


史铁生,1951年出生于北京市,是一名作家、散文家。在他二十一岁那年,命运就对他开起了玩笑,对他露出了凶狠的面孔。1972年,史铁生因腰疼加重在北京的友谊医院治病,治了一年半,治疗结束之时即轮椅生涯开始之日。他再也不能站起来行走了,他的书中写着,不能动的时候,他看见医院一个身着病服的老人,在夕阳下踱步,他想自己只要能这样就行了。他努力的去回忆脚踩在草地上的感觉,回忆可以自由行走的感觉,回忆一边走一边踢着一颗石子的感觉,这些竟都是回忆不出来的。

史铁生绝望了,二十一岁,生命才刚刚开始,自己就瘫了。轮椅上的他脾气开始变得暴怒无常,母亲知道他心里难受,但做母亲的更难受,那是年轻的史铁生无暇或者说还没有意识到该去顾及的。有一日,母亲说北海的花儿开了,想推着他去看看。他的母亲喜欢花,但是自从儿子腿瘫痪后,母亲养的花便都死了。史铁生狠命捶自己的双腿,对母亲嚷着不去看,活着还有什么劲。史铁生想死,不止一次有这种念头。

史铁生夫人陈希米(没有陈希米谁来爱史铁生)(2)

可是想死却迟迟没有行动,史铁生不怕死,但不怕死和想去死还是两回事。他想来想去,自己还有欲望,还有着对世界的好奇心,还想从世界上得到点什么,觉得自己似乎还应该得到点什么再走。后来他告诉自己先别死,再试着活一活。母亲的爱和身边的朋友及友谊医院也都给了他活下去的勇气。史铁生选择了活着,选择了写作,他的写作不是停留在自己的悲惨命运上,而是对生命进行了拷问,思考存在的意义。

托尔斯泰说:“只有伟大的作品,没有伟大的作家。”一个人品恶劣、性格有缺陷的作家也可能写出一部高尚的作品。莫言却说他对史铁生满怀敬仰之情,不仅因为他是一个杰出的作家,更是一个伟大的人。作家王安忆第一次去看他,以为他会讲述生命的艰辛,世事无常,没想到史铁生从头到尾聊的都是饺子。王安忆感叹道:他的乐观和率真,让我们这些身体健全的人都自愧不如。

就是这样一个人,带着活着的欲望活了下来,让人心里觉得暖的是,他确实得到了一点什么。一个女人走进了他的生命,属于他的爱情来了。

(二)两个人三条腿的爱情生活


史铁生夫人陈希米(没有陈希米谁来爱史铁生)(3)

他和她相差十岁,这一张是电脑时代的功劳,让他们青梅竹马。


1989年的一天,陈希米,一个拄着拐的女人走进了她的生活,她的左腿有轻微残疾。史铁生第一次见着比他小10岁的陈希米,就冲着她说:“你是我想象中的样子。”一切都像是安排好的,这是陈希米后来的回忆中说的。陈希米曾是《希望》杂志的一名主编,她在这本杂志上读到了史铁生的一篇小说,从此便同史铁生开始了长达十年的书信往来。史铁生给他讲自己,讲自己经历过的往事,讲自己感受过的感受,越讲两个人的心越近。直至十年后初次见面,史铁生生命中的光彻底的照射进来了。

他们的爱情一开始也曾被质疑,更有的人对他们进行言语攻击:瘫子配瘸子,倒也般配。伟大的爱情是不会被任何言语所伤害的,他们在一起了。张爱玲说,爱情经得起风雨却经不起平凡,这句话用在陈希米和史铁生身上并不合适。他们在此后二十多年的婚姻生活中,一起过起了柴米油盐的生活,史铁生的生活被陈希米悉心的照料,随时为丈夫递上药片,给丈夫捏腿,接电话...陈希米拒绝大多数对史铁生的采访,说史铁生身体不好,也会提醒给史铁生打电话的人不要聊的时间太长,不要太晚。

史铁生夫人陈希米(没有陈希米谁来爱史铁生)(4)

陈希米了解丈夫的身体状况,并坚持自己一个人照顾丈夫,坚持不请保姆,相比生活上的便利他们更喜欢二人有独自相处的空间,灵魂对彼此毫无保留的袒露。他们长久的坐着,读书、交谈,一起读尼采、一起吃饭,一起交流《理智设计论》,一同去医院透析...他们两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拥有的小小空间中,编织着属于他们无限广阔的精神世界。

作家铁凝回忆起多年前到史铁生家做客的情景,不大的房子中,陈希米亲手和面团、烤面包。“这个充满面包香的家,整洁、朴素、温暖,那样的有尊严,他们过的每一天,都那么有情有义。”

(三)让“死”活下去


史铁生夫人陈希米(没有陈希米谁来爱史铁生)(5)


之后史铁生病重,陈希米更是没日没夜的守护,他只要睁眼开就看见她在身边。史铁生生命的最后几天,陈希米要忙着帮史铁生办理器官捐献手续。陈希米刚一离开,史铁生的心电图就乱了,陈希米回来,史铁生便好了,陈希米不得不把手续拿到病床旁边办。不管什么时候,爱的人在,心就安。

史铁生曾对朋友说:没有陈希米,自己就活不到今天。遗憾的是史铁生还是走了,2010年12月31日3时46分,史铁生停止了心跳,走的安详、平静。

史铁生夫人陈希米(没有陈希米谁来爱史铁生)(6)

史铁生死后,陈希米用写作的方式继续同他一起生活。她写给史铁生的书《让“死”活下去》,开篇引用了《旧约·诗篇》中的一句话:

“除你以外,在天上,我还有谁呢?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无爱慕。”

我常觉得人怀念一个再也见不到的人时,最好的方式就是写作,让脑子中的那种看不见的痛苦和想念有一个落脚点,人才能得以活下去。陈希米也是这样,她说:“写出来,才跟什么真正的东西贴近了,没有空隙了,心才是实心的。”“写出来的,就像保障,想念落成了想念,悲伤驱走了悲伤。”

史铁生不喜欢遗体告别,陈希米就坚决不搞,只是以“聚会”的名义来怀念史铁生。2010年1月4日,在与史铁生最后的聚会上,陈希米说:“死,是我们两个人几乎随时调侃的话题。记得1997年,我们在普林斯顿大学,草坪上,一个孩子在捉萤火虫,他向往地看着那个孩子,对我说,你记着,有一天我死了,那个孩子,你肯定认得出,就是我。”

史铁生夫人陈希米(没有陈希米谁来爱史铁生)(7)

史铁生曾在给陈希米的诗中,写道:

希米,希米

你这顺水漂来的孩子

你这随风传来的欣喜

听那天地之极

大水浑然,灵行其上

你我就曾在那儿分离

希米,希米

你来了黑夜才听懂期待

你来了黑夜才看破樊篱

听那光阴恒久

在也无终,行也无极

陌路之魂皆可以爱相期

他喜欢称陈希米为孩子,这让我想起了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托马斯同特丽莎三个星期前相识于一个小镇上,他们待在一起不到一个钟头就分开了。十天后,当这个后来成为自己妻子的女人只身一人去找他时,他感觉到了一种莫名其妙的爱,夹杂着不习惯。他觉得特丽莎像是一个被放在树腊涂覆的草筐里的孩子,顺水飘来他的床榻之岸。托马斯站在窗前问自己,这不是因为爱情,又是因为什么呢?

是啊,正如陈米希同史铁生。陈希米是意外出现在自己眼前,又像是一切都早已经安排好。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史铁生遭受过的痛苦以及他对生命的追问、作品的深度带给人们的思考值得上天给他送来最好的礼物,值得有着天使一般笑容的陈希米来到他的身边。她像个孩子,飘来他的身边。这不是因为爱情,又能是因为什么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