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成事不说遂事不谏)

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八佾》

孔子说:“对于那些已经成了既成事实的事情就不必再去探讨论述,对于那引起已经有了最终结局的事情也不必再加分析评论,对于我现在吞下了我往昔种下的苦果,你们也不必再来责备和处分我了。”

事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成事不说遂事不谏)(1)

故事背景:

一天,鲁哀公约孔子及其弟子宰予交谈社祭(祭土地神)之事。哀公问宰予:“供奉土地神的神土(木牌位)用什么木料?”

宰予回答:“夏代用松木,商代用柏木,周代用栗木。周代用栗木的意思是使黎民百姓害怕得战战栗栗。”

对此,哀公请孔子加以评说。

孔子说:“已经完成的事就不要再说了,正在顺势办的事,就不要再劝阻,而对已经过去的事,应既往不咎,不必再予追究了。”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成事不说:凡事已成定局的,就不必说了。

遂事不谏:已近完结的事情,就没必要再去匡正,挽回。

既往不咎:过去的事情,就没必要再去追究它的得失与责任了。

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道理并深受其害。哲学上的是与非,对与错,没有绝对,只有相对。角度问题,当然会有影响。

如:我只说你迟到了三分钟,不说你每次都迟到,说你这个月迟到了三次,就是基于事实说话。

事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成事不说遂事不谏)(2)

生活中,我们经常对于一件错误的事情会反复追究,反复假设,这又是何必呢?

错误已经犯了,无论怎么追究与改变,那个错误始终在哪里。

何必浪费更多宝贵的时间与精力在错误上面呢?只须吃一堑长一智即可。下次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即可。

处理事情前,我们可以做的是未雨绸缪,事情后,我需要做的就是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本文由学国学网(lexueguoxue)发布

事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成事不说遂事不谏)(3)

【学国学网】一个有视角的国学传播平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