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浣碧认长姐(原来舒太妃一眼相中的儿媳)

作为书剧双爆的大IP,《甄嬛传》衍生了不少讨论热点,虽然看似以主角一代的爱恨纠葛作为主线,但其实更多配角每个人的选择和命运,也同样充满看点。

用佛经的说法,这个故事里的人也多少带着“有情皆苦,无人不冤”的画风。

女主甄嬛的异母(私生)妹妹浣碧(甄玉隐),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她云遮雾罩的微妙身世、求仁得仁的悲剧结局,但是容易被忽略的则是前代“女主”舒太妃与她的一层特殊关系。

所以,也难怪舒太妃一眼就相中浣碧做儿媳,这其中,和浣碧母亲曾经的身份有很大关系。

甄嬛传浣碧认长姐(原来舒太妃一眼相中的儿媳)(1)

安栖观初见

这两个未来将建立婆媳关系的角色,初次见面在凌云峰时期。

当时甄嬛出于远离宫廷的想法选择到甘露寺修行,彼时还是她贴身侍婢的浣碧自然随同伺候。

而由于早与甄嬛关系不凡的果郡王允礼的引见,她们几乎是顺理成章地见到了在安栖观出家清修的先皇宠妃舒太妃,也就是此时的“冲静元师”。

甄嬛传浣碧认长姐(原来舒太妃一眼相中的儿媳)(2)

见面的契机比较波澜不惊——甄嬛随身携带的瑶琴断了一根琴弦,闲谈中舒太妃提到自己或许可以试着修修它,于是再次见面时,浣碧便抱琴同往。

然而,异样的情景就发生在这次初见。

当甄嬛与浣碧抱着瑶琴“长相思”出现在舒太妃面前时,舒太妃明显表露出了极大的震动和亲切,甚至看上去都快眼含热泪了。

甄嬛传浣碧认长姐(原来舒太妃一眼相中的儿媳)(3)

她夸赞浣碧生得细皮嫩肉,还刻意让对方走近点以便仔细瞧瞧,又特别问起她母亲的身份。

在之后的相处中,舒太妃甚至有时用特有的“摆夷语”与浣碧交谈。

至于这种时候,情节和身份上真正的“正主儿”甄嬛在旁边会不会多少有些尴尬,这就不得而知了。

这种种反常之举,实际上都指向同一个事实,那就是浣碧的身世之谜,以及她身世所证明的、甄嬛之父甄远道当年的一段隐秘情史。

甄嬛传浣碧认长姐(原来舒太妃一眼相中的儿媳)(4)

浣碧的身世之谜

浣碧的身份到底有什么特殊之处?

自从她初初登场,虽然名字上与甄嬛的另一侍女流朱恰成一对,仿佛就是为了形成一种对称美。

但其实从一开始,情节中已经暗示了浣碧与流朱并不是一模一样的情况。

甄嬛的父亲甄远道把最为看重的女儿送进皇宫,既期待她能提升家族的影响力,也指望她能够为浣碧的人生助推一把,完成自己作为父亲想要达成、但却未能做到的部分。

于是浣碧的真正身份很快浮出水面,她是甄嬛的异母妹,但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身份无法见光,非但无法正式冠上“甄”这个姓氏,当然就更谈不上认祖归宗。

甄嬛传浣碧认长姐(原来舒太妃一眼相中的儿媳)(5)

随着情节发展,浣碧与流朱完全不同的立场和人设也逐渐展现出来。

流朱是典型的以小姐为天的忠诚婢女,因为出身与甄嬛根本就不在一个阶层,所以压根不会有相互比较的想法。

她的立身立场始终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再加上从小一起长大也确实有足够的感情基础,最后也是为了生病垂危的甄嬛而死于刀下。

而浣碧,不但在日常举动中远远不如流朱那么毫无保留,甚至还有过曾经背叛甄嬛的劣迹。

即使是她的背叛被发现了,甄嬛也只是用手段加以弹压,并没有采取更激烈的举动。

甄嬛传浣碧认长姐(原来舒太妃一眼相中的儿媳)(6)

不说宫斗中司空见惯的物理消灭,即使只是让她重新回到甄家,也足够保证浣碧不再有机会对核心主线发挥作用,那么之后的小像事件、孟静娴之死自然也就都不会发生。

明明有机会一了百了,但甄嬛却偏偏选择了截然相反的道路,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浣碧身世背后的巨大能量。

其实,虽然甄远道一直都在努力掩盖浣碧的身世,但甄嬛母亲云辛萝其实早已知情,只是出于自身以及家族利益的多重考量而没有说穿。

甄嬛传浣碧认长姐(原来舒太妃一眼相中的儿媳)(7)

后来她直接对丈夫说出那句隐喻意味浓厚的“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足以证明这个女人已经了解了绝大部分细节。

浣碧的母亲名叫碧珠儿,这个名字一看就不是名门出身,她的身份也确实有不寻常之处,这是一位摆夷女性,又是罪臣之女,甄远道和她的情事自然没办法正大光明摆到台面上来说。

至于她的另一个名字“何绵绵”,有说法认为是她自己取的,也有认为是甄远道给她的新名字。

甄嬛传浣碧认长姐(原来舒太妃一眼相中的儿媳)(8)

不管是哪种情况吧,单从“绵绵思远道”这句古诗来看,也很容易看出这个名字的含义。

甄家姐妹中,甄嬛才是长姐,也就是说甄远道娶了甄嬛之母云辛萝为正室,之后也仍然保持着与何绵绵的关系。

甄远道对何绵绵用的心思,可能是因为摆夷女子出名的美貌,也可能因为她身上有着名门闺秀不可能具备的一些东西,更有可能是因为无法给她名分的亏欠和愧疚感。

甄远道曾经对妻子说过“是我不能自已,和绵绵做了对不起你的事情”,足以证明即使在那个三妻四妾算常规操作的时代,他自己也知道,自己与何绵绵的关系是会遭到反对的。

甄嬛传浣碧认长姐(原来舒太妃一眼相中的儿媳)(9)

更何况何绵绵不但没有拿到任何类似名分的东西,反而很快就香消玉殒了。

这就好像皇帝在对方最美、情感最完美的时刻失去纯元一样,在记忆中总是会留下对方最为完美的形象。

而这份回忆和情感,就被甄远道完完全全地转移到了何绵绵留下的女儿身上。

这个女儿被取名浣碧,虽然看似与流朱同等身份,但特意保留一个“碧”字显然是为了纪念她的生母。

甄远道为了她的未来,可以说是用尽了心思。

甄嬛传浣碧认长姐(原来舒太妃一眼相中的儿媳)(10)

摆夷人的惺惺相惜

那么舒太妃为什么一眼就能看出来浣碧的身世,也暗示了她的容貌,必定和当初的碧珠儿也就是何绵绵极为相像。

碧珠儿的身份是摆夷人,舒太妃阮嫣然其实也是摆夷人。

所谓“摆夷”,也有的书中写作“百夷”,其实就是中国古代对南方傣族的统称。

甄嬛传浣碧认长姐(原来舒太妃一眼相中的儿媳)(11)

中国古代一般认为摆夷女子肤白眼大、体态优美,很容易出美女。

金庸笔下美女如云的《天龙八部》里,曾经被段延庆误认为白衣观音的刀白凤也是摆夷人。

两人当初由于同样的出身背景、相似的命运而结成了挚友,而且由于文化背景的原因还存在着其他人难于理解、也插足不了的同病相怜。

舒太妃的“阮嫣然”这个名字也是来自义父知事平章阮延年,她真正的名字叫做移光。

她因为容貌美丽而得到前任皇帝专宠,但是却因为出身原因不能和其他妃嫔一样得到正常的册封礼,当然更谈不上封妃晋后。

甄嬛传浣碧认长姐(原来舒太妃一眼相中的儿媳)(12)

然而即使如此,皇帝却仍然专门为她大兴土木,召集能工巧匠在行宫修筑了桐花台为她行册封礼,又赐给她名叫“长相思,长相守”的一琴一笛。

正因为舒太妃当初受到专宠,又生下了更受皇帝喜爱的果郡王,这才导致了她出家清修的结局,既是为了避祸,更是为了保护儿子。

由于同是摆夷人,又有罪臣之女的身份,这两人不但惺惺相惜,更有一层相互照应的隐秘心理。

不过舒太妃受到的毕竟是皇帝宠爱,她的底气要足得多。

毕竟除非出现了皇帝权力旁落的情况,皇帝才会受到其他人的掣肘。

甄嬛传浣碧认长姐(原来舒太妃一眼相中的儿媳)(13)

相比之下,甄远道的势力当然就弱势很多,他甚至还是汉军旗的臣子,既不敢明确地与何绵绵扯上关系,哪怕是心里一直想要给私生女浣碧更好的环境甚至让她认祖归宗,也只能让她顶着婢女的名头在甄府生活。

而舒太妃在认出浣碧之后,不但本人对她十分亲近照顾,甚至还直接向果郡王揭示了她“故交遗孤”的身份,要求儿子帮忙上心,给浣碧谋求一个好的归宿。

有了舒太妃这番话,即使她并没有明确要求儿子就纳了浣碧为妾室,但假若这样的事情真的发生了,可以预想到太妃也是十分乐见其成的。

甄嬛传浣碧认长姐(原来舒太妃一眼相中的儿媳)(14)

历史中的舒太妃

众所周知,原书的背景设定为虚构架空的大周朝,改编为电视剧则尽量贴合清代中期的历史,例如皇帝对应雍正,甄嬛对应孝圣宪皇后钮钴禄氏,而舒太妃则被认为对应康熙的纯裕勤妃。

有了这些对应关系,不免令人浮想联翩,在这些历史人物的关系和命运之中,是否隐藏着作者创作过程中的某些特征呢?

纯裕勤妃陈佳氏与舒太妃一样出身不高,舒太妃被设定为摆夷人,陈佳氏则出身汉军旗包衣,是二等侍卫陈希阂的女儿。

甄嬛传浣碧认长姐(原来舒太妃一眼相中的儿媳)(15)

以陈佳氏的出身,她的进宫之路和清宫戏中常见的选妃截然不同——先是当宫女,后来生下了皇十七子胤礼,但哪怕是这个孩子都二十岁了,她也没能得到任何封号。

看到这里其实已经可以推测,纯裕勤妃虽然被认为是舒太妃的历史原型,但讲到“专宠”两个字,那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毕竟作为清代中期的强势帝王,如果对一个后宫成员稍微有一点上心,也不至于生下皇子后整整二十年都想不起来给个例行的封号。

甄嬛传浣碧认长姐(原来舒太妃一眼相中的儿媳)(16)

康熙五十七年,康熙才告诉礼部,要他们把后宫中六位生下了皇子但却没有封号的嫔御册为妃嫔,于是直到这一年,陈佳氏才赶上了这趟集体封嫔的末班车。

不过,历史上的勤妃并不得宠,对皇十七子胤礼来说反而是个好事。

历史上真正的果郡王胤礼,从九岁开始就常常跟随康熙出塞外。

雍正继位之后也很看重他,觉得他忠诚又清廉,工部、户部、西藏、苗疆的种种事务都肯交给他去办,甚至在临终时候遗命要他辅政。

因为他身体比较不好,雍正甚至特别照顾,让他日常在私邸中办事,几天进宫一次就行。

胤礼直到逝世都受到皇帝信任,这和小说里面复杂的三角关系自然也不可同日而语。

甄嬛传浣碧认长姐(原来舒太妃一眼相中的儿媳)(17)

浣碧的命运

其实如果要按史书记载来看,清朝大部分皇帝与其说是纳妃,不如说是联姻女性背后的家族和势力。

甄嬛传浣碧认长姐(原来舒太妃一眼相中的儿媳)(18)

类似先皇帝专宠摆夷美人舒太妃、甚至为她专门筑桐花台这类情节,更多来自小说作者的虚构和衍生。

作者流潋紫曾经说过,她写《甄嬛传》时着眼于思考爱情,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不管怎么说,小说中舒太妃的看重照顾,再加上亲爹多年来的另眼相待,这一切的确都成为了浣碧“不安分”的诱因。

甄嬛传浣碧认长姐(原来舒太妃一眼相中的儿媳)(19)

不少人都会觉得浣碧和流朱的思考模式、行为逻辑大相径庭,实际上这也是很自然的。

因为从故事一开始,浣碧就从未认为自己和流朱是一样的人。

比起流朱的忠心耿耿,她更多为自己做出打算。

正是出于这样的心态,她一度背叛过甄嬛,投入了其他妃嫔的阵营。

也是出于这样的心态,她一手导演了小像事件,迫使甄嬛不得不认同她嫁入果郡王府为侧室,不但不能反对,反而还得出手帮她。

书中点明,正是这桩婚事促成了浣碧终于能够冠上“甄”这个姓氏,她更换了甄玉隐这个全新的名字。

甄嬛传浣碧认长姐(原来舒太妃一眼相中的儿媳)(20)

也是在她即将新嫁的前夜,何绵绵的牌位才能以妾室的名义进入甄家祠堂。

当然她所利用的一切助力、所做过的一切算计,并不全然是为了这个母亲,但不得不说她的举动,也确实有几分告慰逝者的意思。

即使是成功当上了果郡王的侧福晋,她的人生道路也并不好走。

这里面固然有男方心有所属的因素,也不乏府内情敌相争的环境,她自己曾经“罪臣之女”的身份也同样是个负面原因。

就如同在清朝的历史实际中,“包衣出身”并不是什么好话,即使后来通过努力往上爬而脱离了这个等级低下的身份,也仍然会被其他人用“抬旗”作为讥笑的由头。

甄嬛传浣碧认长姐(原来舒太妃一眼相中的儿媳)(21)

浣碧也不例外,如果不是摆夷血脉、曾经为奴为婢、罪臣后裔、私生女儿等等过去的阴影始终笼罩在她身上,她也许不必要那么始终要求自己做到无懈可击,以免被人看低看轻。

而到了故事的最终,随着果郡王不可避免的死亡,她也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半生以来的种种心机算计,全部付诸流水。

这样的结局,只怕是舒太妃当初也万万预想不到的了。

甄嬛传浣碧认长姐(原来舒太妃一眼相中的儿媳)(22)

参考文献:

《清史稿 卷214 列传一 后妃》

《流潋紫:从《甄嬛传》《如懿传》到《久悦记》》;东方今报社;2021-10-3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