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经典的弘扬过程(道家主要经典及简介)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宗仰黄老,以道家、神仙家的修炼理论及方法为中心,用老子「道德」思想告谕、教化众生,追求宇宙和谐、天下太平,教导人们通过修道积德达到安乐幸福、长生久视、得道成仙的我国特有的本土宗教。

道家文化源远流长,道藏更是浩如烟海,普通人想要入门了解往往不知从何着手,这里简单罗列道家部分重要经典,共喜欢道家文化的朋友参详。

道家经典的弘扬过程(道家主要经典及简介)(1)

目录

01.道德真经(老子)

02.南华真经(庄子)

03.冲虚真经(列子)

04.文始真经(关尹子)

05.通玄真经(文子)

06.度人妙经

07.阴符经

08.清静经

09.西升经

10.心印妙经

11.黄庭外景经

12.黄庭内景经

13.玉皇经

14.玉枢经

15.三官经

16.北斗经

17.周易参同契

18.悟真篇

19.太上老君内观经

20.洞玄灵宝定观经

21.太上感应篇

22.文昌帝君阴骘文

23.坐忘论

24.化书

25.重阳立教十五论

26.龙门心法

道家经典的弘扬过程(道家主要经典及简介)(2)

【01.道德真经(老子)】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02.南华真经(庄子)】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便尊之为《南华经》,且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03.冲虚真经(列子)】

  《冲虚真经》即《列子》 ,道教奉为「四子」真经之一。唐玄宗崇道,于天宝元年(742年)封列子为冲虚真人,尊称其书《冲虚真经》。至宋真宗景德(1004年─1007年)中加封列子为「冲虚至德真人」,故又名《冲虚至德真经》。《汉书·艺文志》着录《列子》八篇。现存八篇为《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等,内容多为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以此阐发其思想。就其全书的思想看,属黄老道家,许多地方近似于《庄子》,为道教的神仙长生思想提供了素材。现存主要注本有唐殷敬顺撰,宋陈景元补遗《列子冲虚至德真经释文》,宋徽宗赵佶撰《冲虚至德真经义解》、江遹《冲虚至德真经解》及林希逸《冲虚至德真经斋口义》、金高守元纂集《冲虚至德真经四解》等,均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05.通玄真经(文子)】

  《通玄真经》即《文子》。文子学派思想尚阳。唐玄宗于天宝元年(742)诏封文子为通玄真人,尊《文子》一书为《通玄真经》,道家奉为「四子」真经之一。北魏李暹注《文子》称,计然就是文子。文子是春秋时人,属道家系统,著有《文子》一书。唐玄宗美其名曰《通玄真经》,为道教四部圣典之一。柳宗元始疑其伪,千年来遂质疑不断。1973年河北省定县八角廊村40号汉墓出土大批竹简,其中就包括《文子》一书。这段公案才告一段落。《文子·上德》篇有明显的《易传》特色。《上德》解易与《彖》、《象》为同一思想脉络的发展。

【06.度人妙经】

  度人经全称《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是一部道教神学作品, 其哲学思想较为深远。被后世明代《正统道藏》列为开篇经书。号称群经之首、万法之宗、一切一法界之源头。是道教正一三山符箓灵宝派的核心经典。

【07.阴符经】

  《黄帝阴符经》又称《阴符经》。李筌分为「神仙抱一之道」、「富国安人之法」、「强兵战胜之术」,全书以隐喻论述养生,愚者不查谓兵法权谋等说或谓苏秦之「太公阴符之谋」皆离旨甚远。如《纯阳演正孚佑帝君既济真经》,通篇全部以军事术语写成,不知者初见会认定是一篇兵书。

  《阴符经》旧题黄帝撰,所以也叫做《黄帝阴符经》。因而有题称伊尹、太公、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等注解。这一说,最不合理。宋黄庭坚说:「《阴符经》出于唐李筌。熟读其文,知非黄帝书也」,「又妄托子房、孔明诸贤训注,尤可笑。惜不经柳子厚一掊击也」。好事者说黄帝撰经,并且假托太公、张良等作注,这些都是显明的依托古人说法,不可置信。自唐李筌为《阴符经》作注,以后累朝均不乏好事者步其后尘,迨至晚清,《阴符经》注解本已不下百余种,今仅存于明《正统道藏》的便有二十四种。注解虽多,但众说纷纭,见解纷杂。

【08.清静经】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简称《清静经》或《常清静经》,今《道藏》中有白文本及各家注本共七种。本经文字共三百九十一字,经后有仙人葛仙翁、左玄真人、正一真人三篇赞语。

【09.西升经】

  西升经是道教经典书籍,全称《老子西升经》为老子五部著作之一。《道教义枢》曰:「尹生所受者,唯《道德》、《妙真》、《西升》等五卷。」据南宋赵希弁《昭德先生读书后志》记述,该经系函谷关令尹喜据老子所述而成。此经最早称记,后纪而成书。是早期道教的一部重要经典,与《老子》的关系非常密切。该书在道教思想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和相当大的影响。

【10.心印妙经】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也称《无上玉皇心印妙经》,简称《玉皇心印经》或《心印经》。《玉皇心印经》是道士每日功课必诵经典,是修道之径路,是「命功」修炼功法。按照经中所讲悉心做去,小则有益身心,大则证道登真。诵持不退,不但能开通妙理,渐悟真诠,且能感格高真上圣,资助道力。

【11.黄庭外景经】

  《黄庭经》由《黄庭外景玉经》、《黄庭内景玉经》(又名《太上琴心文》 《太帝金书》《东华玉篇》)组成。《中景经》系晚出道书,成书于两晋。《黄庭经》为道教养生修仙专著,它继承《心术》、《内业》、《黄帝内经》、《老子河上公章句》以及《太平经》等思想,发扬了古代汉族黄老道家医学有关脏腑、经络、精气的理论,着重阐述存思身神、守固精气的理论和方法。黄庭内外二经系统地提出了三丹田、八景二十四真理论和相应的存真修炼方法,这对上清派的形成有着特殊的意义。其中有些内容较之《大洞真经》更为接近唐宋内丹术,故而亦被后世内丹家奉为内丹要籍。在唐宋时期流变为内丹道,成为中唐以后道教养生方术的主流。经中的脏腑、经络、穴位、精气及阴阳五行学说,反映了古代汉民族的生理、医理知识。历史上有不少书法家、文学家喜好《黄庭经》,或写法帖,或为文作序,王羲之书《黄庭经》换鹅的故事,更传为千古佳话,故此经的持久影响,已远远超出道教范围。

  根据现有史料可略窥《黄庭经》年代之上下限:《外景经》之韵例似比《内景经》更古更早;《外景经》韵例可早到秦汉,晚不过三国;《内景经》韵例与东汉魏晋诗文用韵相合,而以魏晋尤为可能。

【12.黄庭内景经】

  《黄庭经》由《黄庭外景玉经》、《黄庭内景玉经》(又名《太上琴心文》 《太帝金书》《东华玉篇》)组成。《中景经》系晚出道书,成书于两晋。《黄庭经》为道教养生修仙专著,它继承《心术》、《内业》、《黄帝内经》、《老子河上公章句》以及《太平经》等思想,发扬了古代汉族黄老道家医学有关脏腑、经络、精气的理论,着重阐述存思身神、守固精气的理论和方法。黄庭内外二经系统地提出了三丹田、八景二十四真理论和相应的存真修炼方法,这对上清派的形成有着特殊的意义。其中有些内容较之《大洞真经》更为接近唐宋内丹术,故而亦被后世内丹家奉为内丹要籍。在唐宋时期流变为内丹道,成为中唐以后道教养生方术的主流。经中的脏腑、经络、穴位、精气及阴阳五行学说,反映了古代汉民族的生理、医理知识。历史上有不少书法家、文学家喜好《黄庭经》,或写法帖,或为文作序,王羲之书《黄庭经》换鹅的故事,更传为千古佳话,故此经的持久影响,已远远超出道教范围。

  根据现有史料可略窥《黄庭经》年代之上下限:《外景经》之韵例似比《内景经》更古更早;《外景经》韵例可早到秦汉,晚不过三国;《内景经》韵例与东汉魏晋诗文用韵相合,而以魏晋尤为可能。

【13.玉皇经】

  《玉皇经》是道教经典,全称《高上玉皇本行集经》,共3卷,是道士斋醮祈禳及道门功课的必诵经文。经文由《清微天宫神通品》《太上大光明圆满大神咒品》《诵持功德品》《天真护持品》及《报应神验品》组成。主要叙述元始天尊在清微天中宣讲玉帝来历的神话。有多种注本,收入《正统道藏》、《道藏辑要》和《中华道藏》。

【14.玉枢经】

  又名《雷霆玉枢宝经》。撰人不详。约出于北宋末或南宋。经文为雷声普化天尊所说。此神为上天神霄府九辰之一,是总司五雷,普化群生,赏善罚恶之神。经文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两节。第一节论述「至道」。第二节论「气数」。认为人之禀受不同谓之气,智愚清浊谓之数;数系乎命,气系乎天。学道之士若为气数所囿,天命所梏,则不得真道。经文又述消灾解厄之法。谓凡遇三灾九厄,可依法持诵经文,若默念普化天尊之号,卽有诸神消灾解厄;若归命此经,可以长生。

【15.三官经】

  《三官经》是道士们念得最普遍的经,据称能赐福赦罪解厄消灾延生保命。也作《三官真经》或《三官感应妙经》大致称赞的是「三官大帝」的福德及神通妙用。经中的核心就是讲人类的过恶以及解决之道。

【16.北斗经】

  《北斗经》,全称《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经中称,北斗七星君乃造化之枢机,人神之主宰,有回生注死之功,消灾度厄之力。凡人性命五体,悉属本命星官主掌。因而要人于本命生辰及诸斋日,清净身心,焚香诵经,叩拜本命所属星君,广陈供养,自可消除罪业,福寿臻身,远离诸祸。也是道教斋醮科仪「顺星拜太岁」的必诵经书。

【17.周易参同契】

  东汉魏伯阳著。简称《参同契》,黄老道家养生经典。全书以「黄老」参同「大易」来指导炼外丹,以乾坤为鼎器,以阴阳为堤防,以水火为化机,以五行为辅助,以玄精为丹基等等,从而阐明炼丹的原理和方法,为道家最早的系统论述养生的经籍。

  《周易参同契》全书共约6000余字,基本是用四字一句、五字一句的韵文及少数长短不齐的散文体和离骚体写成的。该书假借《周易》爻象论述作丹之意,研究养性延年,强己益身。

【18.悟真篇】

  《悟真篇》,北宋张伯端撰。考该书以诗、词、曲等体裁阐述内丹理论。为内丹之学,传自远古黄老列庄哲学思想,自汉魏伯阳揭其端,唐钟离权、吕洞宾等发扬于后。唐宋以降流衍日繁,蔚为大观。宋张伯端承钟、吕之学,祖述黄老,仿效《周易参同契》,著为《悟真篇》,内丹之学遂大显于世。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之:「是专明金丹之要,与魏伯阳《参同契》,道家并推为正宗。」

  《悟真篇》与《周易参同契》、《老子河上公章句》、《黄庭经》并为中国古代早期四大内丹术专著。

【19.太上老君内观经】

  简称《内观经》又称《内视经》,撰人不详。约出於魏晋朝。陶弘景曾引过此经,是道教的经典著作之一。《太上老君内观经》继承发展战国道家祖师列子的养生思想,义理通明,文字优美通畅,韵古义幽,言简意深。

【20.洞玄灵宝定观经】

  定观,即是自己观察自己的心念,心中念头产生时就立即抱弃,保持无思无虑,寂静明亮的本心。

【21.太上感应篇】

  《太上感应篇》是道教劝善书之一,简称《感应篇》,作者李昌龄。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篇道教经典,被誉为「古今第一善书」。上至朝廷,下至民间,刊印传播者众多,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其内容主要是劝人遵守道德规范,时刻止恶修善自利利他,内容融合了较多的传统民族思想,树立了人在世上的正确形象,许多内容至今仍然具有积极意义。这里「太上」是指太上老君,道门至尊之称也,「太上」是至高无上的意思,是华夏最尊贵的词语。

【22.文昌帝君阴骘文】

  《文昌帝君阴骘文》简称《阴骘文》,道教重要典籍。作者不详。《阴骘文》是道教劝善书之一种,以通俗的形式劝人行善积阴德,久久必将得到神灵赐福。「阴骘」一词,其源盖出于《尚书·洪范》:「惟天阴骘下民」,意谓冥冥之天在暗中保定人们,这是古代比较简单的天命论思想。

  在《阴骘文》中,「阴骘 」具有天人感应的含义,要求人们自已多积阴德阴功,就是说行善做好事不要到处张扬,只是阴悄悄地去做。即使个人独处而别人不知晓的情况下,也不做坏事,以此为条件,洞察一切的文昌帝君就会暗暗保佑你,赐给你福禄寿。

  此书成于《太上感应篇》之后,有各种手抄本、刊刻本,清代道士将其收入《道藏辑要》集,另外《昭代丛书别集》、《三益集》均有收录。

【23.坐忘论】

  《坐忘论》是一部道家坐忘的理论专著,其宗旨,就是讲述修道的「阶次」,也就是修道的七个步骤和层次,集中讲坐忘收心、主静去欲的问题。按修习次第,《坐忘论》分《信敬》、 《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7章。

  《坐忘论》认为学道之初,要须安坐,收心离境,不著一物,入於虚无,心於是合道。因为境为心造,只有收心,使其一尘不染,超凡脱俗,才能向「静」和「虚无」的心体回归。其主旨说对後来宋代理学家影响极大。「坐忘」说初见於《庄子·大宗师》,後经魏晋玄学加以发挥,赵坚继承稷下道家、老庄思想,力倡「坐忘」,在外丹转向内丹的进程中起了重要理论作用,对後世道教内丹学也有一定影响。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

  《坐忘论》的作者,一说为道士赵坚。

【24.化书】

  《化书》是道家经典,唐末五代谭峭撰。共六卷,分道、术、德、仁、食、俭六化,一百一十篇。谭峭继承老子 「有生于无」 最后「有」 又归于 「无」 的思想, 认为 「道」 是万物变化的根本 ,全书基本上发挥黄老列庄学说,禀承了传统道家思想,受列子化、盗天等思想影响颇大。该书还继承张湛《列子注》所论述的最高哲学「太虚」,亦即虚,谓「太虚一虚也」,「其说多本黄老道德之旨,文笔简劲奥质」。谭峭的《化书》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25.重阳立教十五论】

  《重阳立教十五论》是全真道的经典论著,王重阳撰,一卷。主要内容为:凡出家先须投庵,身依心安;云游访师,参寻性命;学书宜采意心解;精研药物,活人性命;以丛林为立身之本;静坐须心如泰山,剪除念想以定心;调和五行精气於一身,以正配五气;修炼性命;入圣之道须积功累行;超越欲界、色界、无色界;养身之法在於得道多养;超离凡世等十五条。该书论述了全真道创教的基本宗旨,规定了严格的修道戒规,融合儒释道三家精华,为研究全真道的重要经典文献。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

【26.龙门心法】

  《龙门心法》(或《碧苑坛经》),清王常月述,经弟子整理成书。王常月为全真派一代宗师,龙门派「律宗」创始人。在《龙门心法》之中,王常月从戒律行特的角度,强调悟道以修正心性为先,再次阐发了全真北宗「先性后命」的修道思想。书中指出,修道先要皈依道、经、师三宝。

  王常月开创「律宗」,公开讲授戒律心法,使当时的全真道风为之一新,道教再次出现复兴局面。在他的影响之下,相继出现了一批龙门高道,证明王常月的律宗思想,对于后来的道教产生了重大影响。《龙门心法》在道教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道家经典的弘扬过程(道家主要经典及简介)(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