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太监有多少人(被太监阉割的中晚唐)

一场血雨腥风的“祥瑞

公元835年,那是一个看似平常的早上,27岁的唐文宗按部就班的开始上早朝,按照往常的规矩,应该先向皇帝报平安,左金吾卫大将军韩约却先向皇帝报告起这样一件事,说左金吾卫衙门里的石榴树上昨天晚上竟然有甘露降临,这是祥瑞之事,按说着祥瑞之事本就可大可小,可文宗兴趣颇高,国家大事暂且搁置一边,命丞相等人亲往查看,还特别提及让仇士良率领宦官也去凑热闹。

这仇士良何许人也?此人可了不得,官至左、右神策军中尉,神策军是什么?那是大唐最重要的禁军,唐廷直接控制的最重要的武装力量,掌握它基本上就掌握住了唐廷的命脉,不过,这支军队的指挥权自晚唐以后归太监所有,仇士良就是其中掌权者之一,权倾朝野,文宗他自然也不放在眼里,文宗当然不满受制于家奴,于是,这场影响晚唐半个多世纪之久的好戏开始了。

唐朝太监有多少人(被太监阉割的中晚唐)(1)

仇士良可称得上是晚唐最出名的权宦之一了,一生历经三朝,杀二王,四丞相,权势滔天,竟然还得以善终

文宗最初的计划是借祥瑞之名,行暗杀之实,谁知道这堂堂左金吾卫大将军心理素质实在差劲,刚和一帮宦官到衙门,竟然吓得发抖,也是仇士良命不该绝,这个时候竟然不知从哪吹来一阵风,帷幔后面手持武器的士兵全都暴露了,这老狐狸撒腿就跑,竟没一个人追得上他,一路跑回朝堂,竟然敢当面对文宗出言不逊,吓得文宗唯唯诺诺话也不敢说,仇士良气急败坏,指挥神策军在长安遍地追寻逃跑的策划者,逢人就杀,血洗长安城,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甘露之变”,自此,晚唐的宦官一发不可收拾,从此以后唐朝再也无力遏制宦官专权的现象,宦官专治几乎贯穿中晚唐时期。

安史之乱,大唐之灾,宦官之幸

在唐朝宦官专权的发展史上,不得不提一个人,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李辅国,此人据说长得奇丑无比,但因辅佐太子李亨即后来的唐肃宗有功,肃宗钦赐“辅国”之名,后肃宗之后又拥护唐代宗继位,更是被代宗称之为“尚父”,成为唐朝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权宦,逼迫唐玄宗退位,囚禁肃宗皇后,甚至对代宗说出“大家(唐朝皇帝的俗称)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这样的大逆不道之语,可见权势之盛,气焰之嚣张,但代宗仍不敢明面上对他怎么样,已“尚父”称之,暗中派人刺杀,割下来的头颅直接扔到了厕所里,算是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但这个时期的宦官权力虽然远超以往,但还没有到刹不住车的程度,唐代宗还算是个励精图治的君主,在他的统治之下,唐朝有过短暂的中兴局面,宦官权力被打压,但真正让宦官专权这匹马癫狂失控的,却是他的儿子。

唐朝太监有多少人(被太监阉割的中晚唐)(2)

李辅国称得上是中晚唐第一位权宦,此人长得奇丑无比,死后的谥号也是个“丑”字

一个逃跑的皇帝,一群掌权的宦官

唐代宗驾崩后,他的长子李适继位,史称唐德宗,唐德宗是一个很复杂的人,前期知人善任,信用百官,朝堂一片中兴之气,后期却宠信奸臣,猜忌百官,强征税收,搞得朝堂一片乌烟瘴气,前期严防宦官涉政,后期却重用宦官,竟将唐廷的“命根子”——神策军也交给了宦官,将晚唐的宦官专权推向了一个高峰。

造成德宗对宦官前后差别这么明显的原因,还要从削藩说起,唐朝自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就一发不可收拾,藩镇名义上听从国家调遣,但实际上在安史之乱之后的多数时间内,藩镇都是相当于独立的小国,中央强的时候,大家明面上还过得去,当然这种情况是比较少的,中央弱的时候更不用说了,藩镇鸟都不鸟你,特别晚唐时期,大唐只不过是个名义上的国家,朝廷中央能直接管控的地方少得可怜,“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就是摧毁大唐的主要两大毒瘤,中晚唐的每一个皇帝都想解决藩镇割据这个问题,唐德宗也不例外,他继承父皇的遗愿,即位之初就打算拿藩镇开刀,可巧的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就到来了。公元781年,即建中二年,河北承德节度使李宝臣去世了,按照以往的规矩,节度使都是世袭制的,李宝臣的儿子李惟岳就装模作样的给中央上表请求继承他老爹的位置,这只不过是个流程而已,然而德宗不按套路出牌,竟然拒绝了这个提议,节度使们的利益都是一体的,于是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山南节度使梁崇义商量了一下,决定捍卫自己的利益,四个人合伙造反了,德宗一看正中下怀,武力削藩正式打响。

这场仗打的很顺利,过程虽然有波折,外加造反团伙内部发生矛盾,就剩下还在苟延残喘的魏博节度使田悦,不管怎么说这场仗基本上打赢了,但在最后的论功行赏环节出事了,原来李惟岳部下的王武俊从中倒戈了唐廷,可他自以为功劳不小,以为可以封个节度使当当,却落得一场空,于是就和另一位也因奖赏不满的讨伐功臣朱滔又造反攻唐,顺带解救了被围困快要不行的魏博节度使田悦,伙同已经去世的淄青节度使李正己的儿子李纳,四个人都称王了。

唐朝太监有多少人(被太监阉割的中晚唐)(3)

王武俊早些年跟着李惟岳起兵造反,后来归唐,然后又反叛,可是后来和朱滔发生冲突又叛变归唐,最后还被封为郡王,这人生经历,也称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之后的讨伐战争败多胜少,德宗建中四年十月,德宗命令泾原节度使姚令言援助被困的襄城,并且下令让他犒劳士兵,也不知道这节度使是真的穷呢还是单纯的抠,竟只给劳累奔波为国卖命的将士们赏了些粗茶淡饭,将士们受不了,辛辛苦苦的给你卖命,就这?干脆造反了,这就是著名的“泾原兵变”

饿疯了的士兵洗劫了长安城,德宗不得已带着妃嫔仓皇的逃离了京城,很荣幸的成为了唐朝第三位弃城逃跑的皇帝,常言道落魄的凤凰不如鸡,这位皇帝也属实惨了点,在叛军入侵长安之时,禁军首领却召集不了一兵一卒保卫自己,仓皇逃跑的途中曾经信任的将领竟无一人在身边,还是那些太监们,那些从他当太子时就跟随他的太监们,一路上护卫自己的安全,不是有那句话吗,人在最无助的时候才能看透人心,那些太监们是真的出于忠心呢还是另有目的,德宗可不管了,他被这群赤胆忠心的宦官们感动的不要不要的,这一比较差距就出来了,从此以后,德宗对身边的宦官好感度爆棚,而对那些明面上对自己忠心耿耿到了危急时刻不见人的禁军首领们深表厌恶,削藩战争平息之后,德宗就将左、右神策军的指挥权都交给了他信任的宦官,并且将以往宦官担任藩镇监军的传统真正制度化,从此,宦官集团真正掌握了兵权,手握朝廷命脉,宦官专权之祸日危。

宦官时代的巅峰,王朝最后的黑暗

历史上有三次宦官时代,分别是汉、唐、明三朝,其中明朝的宦官时代持续时间最长,历时两百多年,但相比于汉唐而言,宦官权力最低,其次是汉朝,主要是指东汉末年,虽然也出现过皇帝认太监当爹这样荒唐的事情,但危害还没有那么大,严格意义上来来说,汉明两朝并没有用严格意义上的“宦官专权”,汉朝的宦官时间持续时间短,并且有外戚集团与之抗衡,明朝更不用说了,太监从未威胁过皇帝的权威,魏忠贤权倾朝野被称为“九千岁”,崇祯想处理他还是分分钟的事情,而只有中晚唐近百年时间内的宦官权力之大,势力之强,猖狂之深,可谓历史之最,可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宦官专权”。

据统计:

中晚唐一百多年间,被正史记载的宦官直接杀害的皇帝——唐敬宗李湛(外出和太监打夜狐的时候被捅死,享年17岁)

间接死于宦官手里的皇帝———唐肃宗李亨(重病之际在太监李辅国和张皇后之间的宫廷政变中被吓死)——唐文宗李昂(发动“甘露之变”不料被太监仇士良等反杀,之后抑郁而死)

被宦官逼迫退位的皇帝——唐顺宗李诵(继位之初发动改革,企图动摇宦官,节度使权力,被宦官逼迫传位唐宪宗,在位186天,期间还做了近五个月的太上皇)

唐朝太监有多少人(被太监阉割的中晚唐)(4)

唐顺宗短暂的帝王生涯中却创造了唐朝皇帝之最:他是唐朝所有皇帝中当储君最长的(25年),当了不到一年皇帝,竟然做了一多半时间的太上皇,这不仅在唐朝历史上,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也是凤毛麟角

八位皇帝被宦官扶持登上皇位——唐穆宗李恒、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唐宣宗李忱、唐僖宗李漼、唐僖宗李儇、唐昭宗李晔

直接被宦官所废的皇帝——唐昭宗李晔(昭宗最初由宦官扶上皇位,公元900年,被宦官所废,并且惨遭囚禁,每日三餐都要从墙上掏洞送入,可以想象有多凄惨)

综上所述,自唐肃宗之后的中晚唐十三帝,仅有唐德宗李适、唐宪宗李纯和末代皇帝唐哀宗李柷这三位皇帝继位和生死和宦官无关,可见宦官之专权有多严重。

宦官时代的终结者,唐朝的掘墓人

公元889年,唐昭宗在宦官杨复恭等人的扶持下登上帝位,此时的大唐已经摇摇欲坠,黄巢起义刚刚被平定,这场起义横扫了大唐的半壁江山,唐朝国力大衰,本来就不把中央放在眼里的地方藩镇这下更猖狂了,昭宗倒是个雄心勃勃的君主,不顾大唐衰败的国力,继位之初就重新招兵买马扩充禁军,更是不顾朝中百官的反对进攻晋藩李克用,中央禁军师出有名,浩浩荡荡,地方的豪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更有朱温等藩镇大佬的支持,昭宗信心满满,吃了个败仗,输得很惨,这下不仅仅面子没了,里子也没了,七拼八凑的中央禁军又损失惨重,这下唐朝中央在藩镇眼中彻底成了个笑话。

公元900年,宦官刘季述想换个新主子了,于是商量着把唐昭宗给废了,正好被他逮住了个机会,昭宗有次大宴群臣,晚上喝多了,回宫的时候,几个太监宫女躲闪不及,被昭宗砍死了,刘季述可抓住把柄了,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说这皇帝如此的荒唐,怎么能治理好天下呢,还不如把他给废了,另立明君,这不是造反,这是为了国家大计,为了黎民百姓。于是就起草了份诏书,装模作样的在朝廷上询问百官意见,这谁敢反对,于是皇帝被一个太监废了,这不仅仅在唐朝,就是放在所有的朝代也是闻所未闻的奇事了。

唐朝太监有多少人(被太监阉割的中晚唐)(5)

唐昭宗曾两次受到宦官的逼迫,除了被刘季述囚,后来还被宦官韩全诲逼迫带往凤翔,在那被朱温围了一年多,城内粮食不足,吃人的现象非常普遍,连昭宗也不得不在宫里弄个小磨用来喝粥,差点没饿死

宦官虽然无法无天,但还是有怕的东西,怕什么,怕藩镇啊,晚唐那可是比皇帝还大的存 在,于是刘季述想抱个大腿,就把朱温找来了,可朱温此时还没有打算把唐朝取代,想着能榨点唐朝最后的油水,于是就把那群把昭宗废了的宦官都杀了,估计宦官死的时候还是懵的

公元903年,朱温杀尽数百名内侍省的宦官,算是比较彻底解决了自中唐以来的宦官专权的局面,但昭宗悲惨的命运并未到此结束,刚从宦官的魔爪中逃出来,又落入了朱温的手里,为了安抚这位杀人魔,昭宗对朱温极尽荣宠,封他为诸道兵马副元帅,相当于副总司令了,后来又封为梁王,并且给朱温上了个“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如此高大上的荣誉称号,这还没完,竟对朱温说出“宗庙社稷是卿再造,朕与戚属是卿再生。”这样的话,也就差没给朱温跪下了。

但朱温不是那群只知道弄权的宦官,他的野心越来越大,公元904年,朱温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后将其杀害,另立他的儿子李柷为皇帝,这就是唐哀宗,权势无人能敌。

公元908年,朱温废唐哀宗,代唐建梁,结束了大唐王朝统治二百九十八年的历史,同时也给宦官们最辉煌的专治时代画上了一个句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