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是正确抉择吗(艰难而正确的抉择从何而来)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专访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陈宇

■本报记者 宫玉聪

长征是正确抉择吗(艰难而正确的抉择从何而来)(1)

陈宇,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从事长征史研究30多年,10余次组队全程考察长征路,出版长征专著《草地龙虎》《长征精神万岁》《长征精神论》《谁最早口述长征》《蒋介石败战长征路》《长征:一本读不完的书》《红军长征年谱长编》等。

怎样走近长征这段80年前的历史?浴血重生的红军将士为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经验?对我们今天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具有怎样的启示意义?让我们听听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长征史专家陈宇的看法。

记者:时光荏苒,80年前长征途中的枪声远去,但对长征的研究、纪念和宣传从没停止。80年后的今天,我们如何走近这段历史?

陈宇:很多重大的历史事实,留到最后就是几句概括性的语言。当历史只是写在纸上的一个结论的时候,我们就断了历史的脐血。弘扬长征精神,需要我们走近这段历史,重温长征路上的细节,这里面有着几万人的生离死别,有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孔。只有走近他们,我们才能清晰地认识到当年的红军面临着怎样的心理考验、生理考验,为何能够坚持下来。

讲述长征故事的经典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是我们重温这段历史的一个窗口。现在回看电视剧《长征》,当红军战士挽起手来在松潘草地迎着暴雨唱起“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的时候,我依然会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我10余次重走长征路,从很多历史见证者的口中,了解到更真实的长征。站在湘江边上,会更懂得“湘江一战,损失过半”的悲壮;立在娄山关前,会真切地感受到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

记者:走在长征路上,在历史和现实的交汇中,您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陈宇:最深刻的印象可以归结为一个“难”字。过草地时,我感受到了随时倒下的危险。当年红军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下脚穿草鞋,在几乎没有雨具又饥寒交迫的情况下跋涉草地,面临着比今日凶险几十倍的处境。自然环境的恶劣只是一方面,要面临外部的围追堵截、内部的弥合分裂、牺牲与逃亡……

正因为有了长征,红军将士脚穿草鞋跋涉了祖国最险的山和最恶的水,用血肉之躯铸就了中华民族最坚强的灵魂。这些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英雄,在经受过血与火的考验后,成为革命队伍中的骨干,从长征胜利的终点出发,走上了抗日救国、解放全国的坦途大路。同时,长征也砥砺了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并将其提升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高度,引导我们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

记者:长征中,我们党领导红军经受住了各种难以想像的艰难困苦考验,夺取了长征的胜利。当前,党领导人民群众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同样也面临着急流险滩、重重关隘。

陈宇:恩格斯说“历史的必然通过大量的历史偶然去实现”。历史不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安排好了的,而是靠人的努力、奋斗、牺牲。不是说革命必然胜利,它就自然而然会成功,在这个过程中会经过许多路口,经受各种考验。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所处的环境和肩负的任务与红军长征时不同,但任务使命同样艰巨,时间更加漫长。我们越来越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心,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也前所未有。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一些新问题、新矛盾、潜在风险渐渐浮出水面。改革也是一场深刻革命,改革与发展中的这些陷阱和潜伏的危机,犹如长征途中的大渡河、腊子口、毛尔盖雪山。涉险滩、克险关要有勇气,没有压倒一切敌人和困难的勇气,就不可能成功。直面艰难困苦,敢于迎难而上,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是长征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记者:从您墙上的这张红军长征路线图可以看出红军转战10多个省,战胜重重艰难险阻的曲折历程。

陈宇:曲折路线图的背后是红军一次次突破敌人重围,折射出长征中一次次艰难的抉择。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陕甘,并不是长征一开始就确定的,途中多次变更落脚点,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抉择过程。长征最后的落脚点选择在哪里,新的革命根据地建立在哪里?关系到长征的成败和中国革命的前途。然而,能不能建立新的根据地,并不完全取决于党和红军的主观意愿,还要取决于敌我双方力量上的较量。在长征途中,为了摆脱敌人,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党和红军不得不依据敌我情况的变化,随时改变建立根据地的原定计划,作出符合实际情况和有利于革命发展的新抉择。

刘伯承元帅回忆中提到,红军长征到了川西北的时候,谁都不知道往哪儿走。张国焘说,这儿多好呀,我们就在这儿建立个红色政权吧。毛泽东说,藏区这样偏僻荒凉的地方,你在这儿能发展什么呢?共产党要发展,还要抗日,要到抗日前线去,老百姓才能拥护你,这样才能发展壮大。

这些艰难而正确的抉择从何而来?来自于共产主义信念的支撑、民族大义的坚守、坦诚自纠的创新胆略、不惧艰难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这些品质永远不会过时。大到国家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重大决策,小到个人在人生十字路口的进退去留,都能从中汲取丰富的养分。

记者: 您认为红军能够排除万难,争取最后胜利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对于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有何启示?

陈宇:1938年4月,张闻天在给陕北公学学生的演讲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为什么二万五千里长征能够有这样伟大的影响呢?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在这次长征中充分表现出了她为了自己的理想而牺牲奋斗与坚持到底的精神。在这次长征中,我们的确曾经碰到了无数的困难。困难几乎是不能克服的。然而那时我们只有一个思想,就是无论如何要克服这些困难,要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到底。”

“坚持到底”“奋斗到底”是张闻天对长征精神的诠释。这份“坚持”是对理想和信念的坚持。在当时那样恶劣的环境下,如果没有信仰的支撑,根本坚持不了多久。在信仰的感召下,红军战士的生命意志和生命能量空前迸发。这份坚持需要战胜内心对于死亡的恐惧,抵制住外界的诱惑。一路上有不少扩红进来的新兵,实在吃不了那份苦就不辞而别。这份坚持体现了对革命必然会取得胜利的自信,无论道路多么曲折,始终坚信前途依然光明。

从红军长征到当前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接力赛。比起80年前那段远征,当前至未来的这条道路更长、更伟大。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也需要我们每个人继续保有内心的那份坚持:坚持红军长征时的初心和理想,坚持抵制诱惑、砥砺信念,坚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定成功!

长征是正确抉择吗(艰难而正确的抉择从何而来)(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