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心梅艳芳(天王之后还会有天王)

当江志强宣布自己要拍《梅艳芳》时,许多人不赞成。“当时很多人跑来和我说,你可以拍《捉妖记3》,也可以拍《寒战34567》,为什么要去拍一个传记片呢?(票房)死定的!”江志强透露。

的确,在电影行业摸爬滚打几十年,江志强已有一张非常漂亮的制片履历:《捉妖记》在上映首日就收获1.73亿票房;《寒战》获香港金像奖最佳影片。有人说江志强的安乐公司就是一个“电影王国”。而李安的《卧虎藏龙》、张艺谋的《十面埋伏》亦先后经其手打入好莱坞市场,有人评价,深谙中美电影文化差异的江志强为华语电影制作出了一张张烫金名片发往海外。而这次江志强选择触碰商业属性较弱的传记片,则缘于一个约定。

金海心梅艳芳(天王之后还会有天王)(1)

江志强接受南都专访

2003年,江志强与梅艳芳约定,将在《十面埋伏》中为梅设定一个“江湖大姐大”的角色。最终遗憾的是,梅艳芳没能出现在《十面埋伏》的演员列表中。

“多年前我答应过梅姐要和她合作一部电影,未能成行。梅艳芳离开后,香港建了一个‘香港女儿’的铜像。她是天王中的天王,带动了整个Canton pop的粤语娱乐文化。但一个天王之后,还会有天王。梅艳芳的独特在哪里?就是她赢得了香港人的认同和尊重。梅艳芳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这是我们的电影要讲述的故事。”江志强说。这一次,他以拍传记片的形式完成与梅艳芳的约定。

金海心梅艳芳(天王之后还会有天王)(2)

Part1

缘起一个约定

与梅艳芳的相识非常偶然,彼时,江志强托朋友邀请梅艳芳为自己的电影站台,梅艳芳一口便答应。“当时我们生活在不同阶层,她已经很红了,而我是一个正在奋斗的不知名电影人。但她轻易便答应。”2003年时,梅艳芳说自己想拍一部能留下来的电影,最后这部电影没有等来梅艳芳的加盟。18年后,江志强想完成这个约定。

南都:回忆下你和梅艳芳的相识过程?第一次见她是在什么机缘下?

江志强:第一次见到梅姐,是在1984年的暑假。当时我比较年轻,从事的是进口片行业,即买进口片来香港发行。当时我们生活在不同阶层,她已经很红了,而我是一个正在奋斗的不知名电影人。她在上面奋斗着,我在下面奋斗着,生活不同,不是能经常见面吃饭的。我记得当时我买了一部日本电影《子猫物语》,为了宣传,我们在香港的新城市广场做路演。我拜托一个朋友问梅姐肯不肯(来帮忙站台),梅姐一口就答应。当时梅艳芳站在台上,新城市广场几层楼都站满了人,那也是我第一次见她。

南都据说拍摄《梅艳芳》这部电影,是源自于你和梅艳芳的一个约定?

江志强是的。自84年之后,(梅姐)还帮过我其他忙。不过我相信我只是其中一个,我见她帮过很多人,帮像我们这种小人物去奋斗。在2003年5月还是6月的一天,梅姐打电话约我出来喝咖啡。我记得约的地方叫阳明山庄,很安静。她那时的神态、面色还是很OK的,但很瘦。她说想拍部好戏。我问她是不是如传闻中的那样(生病了)。她却让我放心,说只是一点小事。后来我才知道她的心境。

当时她说得很兴奋,问我在做什么,我说我在筹备和张艺谋拍《十面埋伏》,她听了开心地问她能不能加入。我说人人都想和她合作,既然有档期,我会很快回复的。当时我最记得的是她说,“你要记住啊,我很想和张艺谋合作,我很喜欢你们的阵容,我也一定会做到最好,拍一部可以留得下来的电影!”

南都这个承诺当时没有实现?

江志强当时,我在那一刹很受感染,马上打给张艺谋,他正在筹备《十面埋伏》。他说要立马为梅姐加一个角色,那个角色是飞刀门里的掌门人,是一个江湖大姐大。但等到11月底,我们收到消息,说不要等她了。这对张艺谋和我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张艺谋在电影结尾写了怀念梅姐。这对我来说更是一个遗憾,当时我还不知道她生病了,那个时候我都不能帮她拍一部戏,这个承诺在我心里留存了好久。

Part2

难度在于真实

《梅艳芳》筹备了很久。江志强说,“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圈子里,我不接近她这个人,但我也不能乱说。”为此,他和团队开始了访谈、搜集资料,但访谈正是电影筹备中最难的部分。

“每个人第一句话都会问,我为什么要回答你,你是不是要拍部来消费梅姐的电影呢?”江志强提到,为了追求真实,他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如果我们资料收集不够丰富,找不出一个我们心里想讲的梅艳芳的故事,我们就不要做。”

金海心梅艳芳(天王之后还会有天王)(3)

南都拍摄传记电影,而且是时间隔得并不久的传记电影,是否有压力?

江志强不是有压力,而是有难度。当时只是想帮梅姐拍一部电影,没有想过其他。编剧和导演都是有很多难度的。编剧的话,拍古装戏找个编剧写个故事就好。但梅姐的话,你要做很多资料收集才能拍出来,这是需要酝酿的。

南都听说这部电影筹备了5年?为什么筹备了这么久?

江志强2009年的时候我曾经想要拍过,找不到编剧。2015年时我其实那时候有很多事情在忙。那时刚拍完《捉妖记》第二部,《寒战2》又开始做宣传。但我突然间觉得有些东西(在心里),就是我还欠梅姐一部戏。

我当时打给了梁乐民,说我心里放了一个很久的承诺,我想拍阿梅。第二天早上梁乐民打电话给我,说“昨天是12月30号”(梅艳芳去世的日子)。他叫我等他三个月,三个月我们再一起碰一下。如果能拿出大纲,我们就去做吧。当我们开始投入写大纲时,首先要全力去找梅姐公开过的事件,比如报纸登过的。当时我们便开始想大纲的事。梁乐民说,如果我们资料收集不够丰富,找不出一个我们心里想讲的梅艳芳的故事,我们就不要做。我非常认同这一点,我们就开始做资料收集。

金海心梅艳芳(天王之后还会有天王)(4)

南都:你觉得拍摄这部电影困难是什么?

江志强我自己觉得拍梅姐这部戏,一定要时间长,因为我不是和她很(亲)近,对她不是很了解。从1984年到2003年,我和她都相隔比较远,我们不是生活在同一个圈子里,所以我要收集资料,才知道自己究竟想拍什么。难点就在这,我不接近她这个人,但我也不能乱说。

于是我们访问了几十个认识梅艳芳的人。他们有些和梅姐很熟,有些和梅姐保持工作关系,还有一些人与梅姐身处不同阶层,我们通过访问来了解梅艳芳从小到大的生活细节。八个月后剧本出来了,我们想了个方向,但还要继续找(资料),因为我们还没想到故事的主干,由谁来饰演梅艳芳(这个问题)也没解决。但在那个过程中,我们已经定下了要拍个什么样的梅艳芳。那时候导演梁乐民不是很认识梅艳芳,他没和梅姐合作过,我们都是跟着资料走。

其实难度也在于(访问)这些人,每个人第一句话都会问,我为什么要回答你,你是不是要拍部来消费梅姐的电影呢?所以这一块是很难的。你看到很多纪录片式的片段,最后那年她有开记者会,有“1比99”演唱会,当时还有非典。为什么要加入这些东西?我们就是想要告诉大家,(在电影里)她的很多事迹都是真的,她做人的宗旨也是真的。

南都这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江志强好在2015年,我已经有一些稍有成就的戏,当时大家觉得,你明明已经有那么多成功,你可以拍《捉妖记3》,你可以拍《寒战34567》,为什么去拍一个梅艳芳呢?没生意的呀,肯定不行。他们也很怀疑这个事情。从2015年我打给导演梁乐民,到开拍时是2018年的暑假,有很多困难和压力,有很多东西本来是做不到的,但不知道为什么,在我们的努力下,遇到这么多的困难都能迎刃而解。

我们自己回看电影的时候,梁乐民说,里面有场戏,是梅艳芳年轻的时候喉咙生茧,她本来在想是不是要去工厂打工。后来她还是决定唱歌。你看到那个镜头,她逆着人流走,我们被她的精神感染到了。这件事情可能也是天注定的,或者是她在保佑我们,(困难)迎刃而解。

Part 3

精神:“梅艳芳精神”

王丹妮的最后一场面试是穿上婚纱唱《夕阳之歌》。为此她准备了很久,“我看了一些访谈和演唱会视频去学习梅姐的神态,比如她想事情时,眼睛会看一下上面或者下面,比如她唱歌跳舞时,会用一些独特的手部动作。”王丹妮说。

也正是这场戏,让团队定下了由王丹妮来饰演梅艳芳。当时王丹妮刚开口唱《夕阳之歌》,现场便有几个工作人员捂着嘴跑出了场外。江志强说,他在王丹妮身上看到了梅艳芳的坚持和精神。“天王之后还会有天王,但梅艳芳被称为‘香港女儿’,她从小便有这种品质,不服,不信,要把事情做到最好,哪里跌倒,便在哪里爬起。王丹妮身上有相似的特质。”

金海心梅艳芳(天王之后还会有天王)(5)

王丹妮最后一场面试就是穿上婚纱唱《夕阳之歌》。

南都你刚刚提到了一个细节,梅艳芳本来想去工厂做工,但最后还是坚持唱歌像这么细节的事实,也是通过访问?这个镜头代表了什么

江志强也是通过访问。其实也是在访问的时候,我们才找到自己究竟想拍什么,就是因为在收集资料的时候,我才发现她这个人是非常了不起的,非常了不起,非常了不起。怎么了不起呢?如果你看电影的话,你已经知道了。

你说得很对,我们的戏里面有一些纪录片的元素和细节在里面,如果我们不把这些放进去,认识梅姐的人,他们看过她的戏,如果你不认识梅姐,你可能是90后、00后,当你看这部戏时,你会觉得,这只是你在说而已,能有多真实呢?

但这些细节都是找很多人来告诉我们的。比如梅姐为什么不转行做其他事情,因为当时她有决心唱歌,她不服,她也不信。1993年她因“掌掴事件”离开了香港,处于事业的谷底。为什么后来会回来呢?就是她不信,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站起来。其实她小时候就体现过这种品质了。这就是我们想表达的,我们将它叫作“梅艳芳精神”。

金海心梅艳芳(天王之后还会有天王)(6)

南都整部影片其实隐去了一些梅艳芳的其他重要事件,我们会发现呈现事件是有选择的,能不能介绍下是依据什么去选择这些事件的呈现,或者说我们是否有一个主题呢?

江志强我们这部戏不是在说梅姐生平的事迹,她的人生实在太精彩了。我们的故事从梅艳芳小时候开始,她四岁便开始到社会工作和打拼。她不会英文,经常自卑地问“为什么个个都会英文,而我不会”。

但她离开时,香港有个铜像写着“香港女儿”。这为什么会有这个铜像呢?92年到93年,她已经是天王中的天王了,她带动了整个粤语文化、粤语娱乐文化,我们称之为Canton pop。一个天王出现,若干年后又会有一个天王。而那个铜像的存在,不是表彰你做了多少公益,也不是代表你事业做得多有成就。那个铜像是香港人给她的,到现在,都没有第二个铜像,所以我们电影讲的就是这件事,这个女孩子为什么能做到这件事,她怎么赢得香港人的认同,为什么香港人要做个铜像告诉别人有梅艳芳这个人。而梅艳芳如何做到这一点,这个过程就是我们想要讲述的故事。

金海心梅艳芳(天王之后还会有天王)(7)

南都起用新人王丹妮来出演梅姑,会担心观众的反应吗?

江志强2009年我们有想过哪个适合演梅姐的,但是找不到。到2015年写出剧本要拍时,又感觉任何一个演员都难有代入感。譬如找刘嘉玲,观众心里已经有个刘嘉玲,很难去代入梅艳芳,所以找成名演员来演是很难的。如果你找她们,观众的注意力会集中在:究竟刘嘉玲演得有多像梅艳芳呢?

以前张曼玉演阮玲玉演得非常好,我们就会觉得是这个演员演绎得很好。但我们想拍梅艳芳,想focus在她身上,而不是模仿。我们的出发点不是找一个最像她的,而是要找一个气质(最像的),找一张白纸,这个人能演出剧本里的梅艳芳,讲出她的故事。而不是说她有多像。天下间,我们没有见过任何一个人,是会很像很像她的。

南都:您说想找一个新人,但新人很多,王丹妮有什么特质令你觉得她适合演《梅艳芳》呢?

江志强:我们最高峰时,在几千人里去选一个。有一天我们见到王丹妮的照片,她是做模特的,轮廓很好。后来才发现她那么高。面试时,我们给了她两张纸。第一次,第一张纸里有一场戏,是《胭脂扣》里梅艳芳和哥哥(张国荣)在一起,那段戏里梅艳芳要唱男音的。我们让她两周后回来试一下。两周后她准时回来,唱完了这场戏。然们再给了她一张纸,让她再准备另一场。其实从第一场戏到最后宣布结果,这中间隔了6个月,而她每次来,都很用心。

金海心梅艳芳(天王之后还会有天王)(8)

南都:王丹妮有哪些与梅艳芳相似的特质?

江志强在这6个月里,我们也聊天。我们了解到她的为人、出身、做事的态度。我们是在电影的最后一场婚纱戏时,决定选她的。最后一天很多人来片场,她穿着婚纱,在舞台上唱《夕阳之歌》。当她化完妆,一个在梅艳芳身边做了十年的化妆师说,“梅姐好像回来了”。当丹妮上去唱《夕阳之歌》时,大家都觉得梅艳芳回来了。那时候我转过头才发现,全组女孩都在哭。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并不觉得丹妮有哪些地方像梅艳芳。但最感动的是,她原本有份工作(要做),但在这半年面试里,她每一次面试都想做得最好。半年里,从她的做人态度、出身、待人接物,我们看到了梅姐的影子,这就是我选她的原因。

南都:为何会邀请梁乐民来执导这部电影?

江志强:梁乐民也一样,很多人问我为什么选梁乐民,因为很多香港导演不会花六年时间拍一部戏,通常都是每年拍很多部。但他能花五六年,因为他和我一样,每一件事情都要做到最好,所以我们选他。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 林文琪 实习生 梁秋颖

摄影:南都记者 陈东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