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男女双打什么时候加入的(里约奥运技术分析)

混合双打里约奥运周期综述:在伦敦奥运周期,自2011年起,徐晨/马晋,张楠/赵芸蕾,阿玛德/纳西尔,尼尔森/彼得森长期占据着世界排名的前四位置,并在伦敦奥运会上成功会师四强,被称为混双中的“四大”。但进入里约奥运周期,随着四大混双年龄增长,男选手年龄较大的两对组合已经开始呈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而传统四大混双在赛场的统治力也开始逐渐下降。里约奥运周期混双最大的变化在于以徐晨/马晋为代表的传统混双的攻封打法开始落后,而以张楠/赵芸蕾,阿玛德/纳西尔为代表的连贯为主的打法开始显得突出,这是随着技术发展产生的变化,从一定程度上将决定未来顶级混双的发展方向。

NO1.最完美的连贯--张楠/赵芸蕾(China)

如果说在伦敦奥运周期张楠和赵芸蕾在外战胜率上还要屈居于徐晨/马晋之后,那么在里约奥运周期,他们则是当之无愧的奥运第一热门。作为伦敦奥运会的混双冠军,他们自2014年起长达两年以上稳居世界排名第一,2015年在超级赛上统治级的表现都宣告了他们在混双项目上的绝对实力与地位。以赵芸蕾硬朗的网前连续封网与张楠中后半场的超强连贯为特点的他们具备了世界第一的连贯速度与稳定性,女选手赵芸蕾强悍的后场进攻与男选手张楠的网前控制面积令这对混双组合在各方面都变得无懈可击。他们不仅具备了最好的技术,也具备了最好的心理素质。直到2014年仁川亚运会,他们集齐了奥运会,世锦赛,亚运会,全英赛,苏迪曼杯的冠军,成为混双历史上首对大满贯。而他们也在2014年与2015年连续夺得世锦赛冠军,在里约奥运周期的三次世锦赛中两次夺冠,他们的表现无疑证明了他们在这个周期的统治力,他们作为卫冕冠军,也毫无悬念的成为了奥运夺金的第一热门。

NO2.混双女王的绝杀--阿玛德/纳西尔(Indonesia)

对于传统的羽毛球强国印尼来说,他们在混双赛场上的王牌依旧是老将Liliyana Natsir。纳西尔有着印尼传统的网前细腻手感,她和诺瓦的组合甚至达到了超过前辈特里库斯/许一敏的高度,曾经两次夺得世锦赛混双冠军,并在北京奥运会上夺得银牌,而纳西尔本人更在2005,2007与2013年三次夺得世锦赛混双冠军,创造了世锦赛的历史,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三夺世锦赛混双冠军的女球员,被世界羽联御用评论员克拉克称为“混双女王”。在Nova Weidianto 退役之后,她和年轻男队员Ahmad开始搭档,但阿玛德的实力显然难以与诺瓦相提并论。对于这对组合而言,他们的核心仍然在纳西尔定海神针的作用,凭借着纳西尔世界第一的网前细腻手感创造着无数机会让阿玛德进攻,而纳西尔的网前始终保持着“直线-发力”的强势,使他们在网口的控制具备了绝对的优势。虽然他们在2013年的世锦赛上获得了混合双打冠军,但男球员阿玛德的不稳定仍然是这对选手最大的定时炸弹。他们是印尼的王者,就如同无数印尼前辈英杰一般,能够战胜他们的,往往不是对手,而是他们自身。

奥运会男女双打什么时候加入的(里约奥运技术分析)(1)

NO3.重炮手与花蝴蝶--高成炫/金荷娜(Korea)

在新的里约奥运周期中,韩国混双高成炫/金荷娜异军突起,突破了四大混双的格局,首次打破了四大混双对世界排名前四的垄断。他们的搭档始于2013年亚锦赛临时组合的夺冠,自此之后高成炫与金荷娜的组合便被韩国队固定,甚至为此拆分了金荷娜与郑景银的女双。这对组合在初期的得分源自于重炮手高成炫惊人的后场覆盖能力与进攻杀伤力,而唯美的金荷娜则显得可有可无。但随着他们的成长,金荷娜在网前开始逐渐衍生出了另一种灵性的风格,她对节奏的控制与网前抓球的落点精准度在世界混双之中独树一帜,这也使得这对重炮手与花蝴蝶的组合兼具了勇猛与灵气。在里约奥运周期中,他们三杀张楠/赵芸蕾,双杀阿玛德/纳西尔,四连胜徐晨/马晋,成为对中国混双乃至混双四大胜率最高的组合,而他们自2015年年底起四夺超级赛混双冠军,也正式宣告他们继前辈金东文/罗景民与李龙大/李孝贞之后,跻身世界顶尖混双行列。

奥运会男女双打什么时候加入的(里约奥运技术分析)(2)

NO4.攻封巅峰的余晖--徐晨/马晋(China)

徐晨与马晋的组合曾经是中国混双的王牌,他们在2011年与2013年的苏迪曼杯中几乎全程取代了排名更高的张楠/赵芸蕾出战,这是中国羽毛球队中凤毛麟角的弃用一双而启用二双的特例。他们延续了中国混双传统的打法,采用高男配快女的搭档,想要延续张军/高崚,郑波/马晋的辉煌。在名将郑波退役后,选择了后场移动快,进攻强势的徐晨与马晋搭档,希望能够充分利用马晋网前的细腻技术与世界顶尖的快速抢网给徐晨制造连续的进攻机会,后攻前封。而他们组合以来惊人的外战胜率也不负教练组的期望,他们也在2012年到2013年期间长期排名世界第一。但随着徐晨年龄增长,马晋球风偏软,他们进攻的威胁开始减弱,在2015年迎来了职业生涯的最低谷,超级赛屡次八强出局,首次无缘世锦赛决赛。但在奥运年,这对老将开始回春,对打法进行了微调的他们在进攻端更加灵活多变而非一味重杀,防守分工的明确也使得他们更加全面。或许对于32岁的徐晨与27岁的马晋而言,他们不再是冠军的最大热门,但他们曾经站在攻封打法的巅峰,即使在落日之前,他们没有放弃最后一丝的余晖,依然努力追逐着前方。

奥运会男女双打什么时候加入的(里约奥运技术分析)(3)

NO5.双压的欧洲悍将--尼尔森/彼得森(Danmark)

与亚洲混双截然不同,欧洲混双更加崇尚暴力与凶悍,他们的混双打法往往充满了压迫性,尼尔森与彼得森便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37岁高龄的尼尔森依旧具备了欧洲猛男的特质,球风强硬且犀利,大刀阔斧,直捣黄龙;而彼得森的力量与身高优势更是她的绝对能力。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女球员彼得森突出的个人能力,这对混双具备了一般混双所不具备的双压能力,这使得他们在球路组合的压迫性上比起其他混双组合更胜一筹,正因如此,他们也长期位居四大混双之列。进入里约奥运周期后,由于尼尔森年龄的逐渐增大,他们在球风上的凶悍程度有所下降,但与此同时,彼得森在网前的精进使得她能够在场上承担更多的内容,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尼尔森的压力,但即便如此,他们的下降仍然明显。虽然他们不再具备伦敦周期的恐怖能力,但他们的威胁依然不可小觑。与徐晨/马晋相同,受到岁月侵蚀的他们不再是夺冠的最大热门,但他们仍旧在奋勇前行。

奥运会男女双打什么时候加入的(里约奥运技术分析)(4)

NO6.不成熟的未来星--乔丹/苏珊托(印尼)

在诺瓦与林培雷淡出混双赛场后,传统强国印尼在很长时间里陷入了混双男选手过于孱弱的尴尬中,直到乔丹的出现。身材高大威猛的乔丹似乎与前辈诺瓦细腻多变的手法截然不同,崇尚猛攻的他往往能够凭借着身高与力量一击必杀,而年龄较长的苏珊托在网前的出球稳定,持续的为乔丹制造着连续重杀的机会,可以说他们是继徐晨/马晋之后又一对的典型传统混双。但乔丹技术上的不完善也制约着这对组合的发展,中半场控球的高失误往往成为他们的败因,但即使如此,他们的上升趋势依然不可小觑,三杀尼尔森/彼得森,双杀徐晨/马晋,在奥运年的全英公开赛上也首次突破了张楠/赵芸蕾。他们虽然尚未长成,但他们的星途不可限量,相信终有一天,他们将会复制前辈诺瓦/纳西尔的辉煌。

奥运会男女双打什么时候加入的(里约奥运技术分析)(5)

NO7.配合无间的夫妻档--爱德考克/加布里(England)

在混双的赛场上情侣组合屡见不鲜,但真正的夫妻组合却是屈指可数,爱德考克夫妇就是其中之一。与同样来自欧洲的丹麦双森不同,他们并非采用双压的强压迫打法,而是采取了与前世锦赛冠军罗伯特森/埃姆斯相同的传统欧洲混双打法。他们的核心在于男选手爱德考克的大范围跑动与控球,而女选手加布里则在多数情况下仅仅负责冲网,其主要目的也并非为爱德考克制造机会进攻,而是在爱德考克进攻产生优势的时候利用冲网加强下压的压迫感。与前辈罗伯特森/埃姆斯不同的是,加布里在绝对能力上的略逊一筹导致了这对组合存在着绝对的突破口,而过多的承担也往往导致爱德考克的连续失误,他们只能也正在用默契的配合程度去弥补着这一短板。他们虽然不具备绝对的夺牌实力,但无间的配合依然使得他们具备了足够的冲击力,他们是真正携手共进,不离不弃的赛场夫妻。

奥运会男女双打什么时候加入的(里约奥运技术分析)(6)

NO8.上下两难的世青冠军--刘成/包宜鑫(China)

成年赛场的许多高手来自于世青赛的赛场,例如王仪涵,内维尔,因达农,于洋/田卿,马晋/王晓理。刘成与包宜鑫同样是以世青赛冠军的身份脱颖而出,并在成年赛场上继续搭档。他们的实力源自于刘成突出的连续进攻能力与杀球的绝对重量,这种“实力派”的打法使得他们在2015年的一段时期内成绩突出。但随着刘成伤病的出现,这对组合暴露出了目前看来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刘成照顾面积的过于庞大理所当然的带来了伤病,而包宜鑫既不具备赵芸蕾均衡的全场能力,也不具备马晋绝对的网前优势,她所依仗的节奏变化在出道初期颇有成效,但随着对手对其研究的深入已经收效甚微,与此同时,刘成技术上的不够细腻与包宜鑫灾难级的防守能力成为了他们的不可承受之重。可以说他们在奥运的竞争中已经处于上下两难的境地,但上下两难的不只是他们的这张奥运门票,还有他们未来的位置,面对更加年轻的鲁恺/黄雅琼与郑思维/陈清晨,他们也难有优势可言。

奥运会男女双打什么时候加入的(里约奥运技术分析)(7)

NO9.大马女神的奋勇直前--陈炳顺/吴柳萤(Malaysia)

作为传统的羽毛球强国,马来西亚目前在混双领域能够称得上出类拔萃的就仅仅只有陈炳顺与吴柳萤了。他们保持了亚洲选手一贯的打法风格,女选手抢网控网为主,男选手主要负责连贯与进攻。在这对组合中,吴柳萤的坚韧与拼搏往往会成为他们在比赛当中的一支强心针,吴柳萤的拼搏常常带动着陈炳顺,而他们以连贯为主,进攻为主的打法也保证了他们的实力。但他们的不足之处源自于能力,陈炳顺虽然保持着较好的连贯,但力量上的劣势使得他进攻的威胁降低,而吴柳萤虽然抢网积极,但同样由于能力的不足,她往往会借助对角球去限制对手的网前直线发力速度,而无法主动的做到“直线-发力”的网前封网压迫,可以说他们是天赋不足但勤能补拙的刻苦球员。正因为如此,他们一直处于一流的行列,但始终难以登上顶尖,但即使如此,他们在场上的拼劲与努力依然值得尊敬。

奥运会男女双打什么时候加入的(里约奥运技术分析)(8)

NO10.不稳定的神经刀--李晋熙/周凯华(Chinese Hong Kong)

中国香港的组合李晋熙和周凯华在奥运积分的第一站比赛澳大利亚公开赛中就夺得了混双的冠军,在这一站比赛中,他们就连续战胜了丹麦双森,阿玛德/纳西尔。李晋熙后场的弹跳惊人,他优秀的弹跳带给了他出色的后场进攻能力,而周凯华作为一名左手女将,左右手的搭档使得他们的球风更加生猛。发挥出色的他们具备了战胜几对顶尖混双的能力与实力,但他们的问题恰恰在于不够稳定,过于神经刀。在奥运的比赛中,如果他们能够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稳定的发挥,那么他们的竞争力将会是超一流的。但关键在于,又有谁能保证他们稳定的发挥呢?

奥运会男女双打什么时候加入的(里约奥运技术分析)(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