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电影票的摩托佬(操着京片子的售票员)

在北京乘坐公交车,一站一停,如同给街巷之间画上逗号,上上下下的乘客也翻新了车内的景象甭管车内乘客站着、坐着,总有一人坐在高出一级的台阶座位上迎来送往——售票员,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卖电影票的摩托佬?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卖电影票的摩托佬(操着京片子的售票员)

卖电影票的摩托佬

在北京乘坐公交车,一站一停,如同给街巷之间画上逗号,上上下下的乘客也翻新了车内的景象。甭管车内乘客站着、坐着,总有一人坐在高出一级的台阶座位上迎来送往——售票员。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乘公交车,乘客有的借着窗外看见什么景儿,遇见什么事儿大发感慨,虽说萍水相逢,第一次见面也能闲聊两句,那熟稔劲儿就像老友。不像现在,车厢里大家全在闷头刷手机,一机在手,哑口无言。车厢安静了,公交车里行走的文化也随之淡化。

如果说司机肩负着全车人安全的使命,那么售票员就是维护秩序的监督人,一里一外配合得当方能顺当行完一程。逃票的、不按车门上下的、随便乱扔东西的都躲不过她的火眼金睛,还有给老幼病残孕让座,吆喝找个零钱什么的,给晕车的乘客以援助,赶上雨雪天车里走道的卫生就要格外重视……总之车内的事全靠她一人负责。说了半天,这些仅是售票员的“副业”,而报站、卖票才是她的“主业”。

北京公交车上售票员的报站出现在不少作品中,比如姜昆、李文华的相声《我与乘客》,马晓晴、贾宏声演的电影《北京,你早》。总结起售票员的报站特点大致有三:一是首字发声高亢明亮;二是弱化中间字的发音,“菜市口”说成“菜日口儿”;三是末字儿化音拉长声儿。这独特的报站口音靠的是日复一日的念叨,报站已经成为一种职业化的提示。

初到北京的因听不清报站错过下车的大有人在,一是方才说过的北京口音异于普通话的几点,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地名不按常理出牌,比如马家堡(“堡”读“铺”)、国子监(“监”读“见”)、积水潭(“潭”读“摊”)、白纸坊(“坊”读“方”)、西河沿街(“沿”读“艳儿”),差别最大的当属“大栅栏”(“栅栏”读“拾烂儿”),不知情的说出来问路,前门大妈准当场纠正一遍发音。

京片子,男人讲出来“痞”,女人说出来“飒”,有人说北京售票员“态度恶劣”,这恐怕是对北京话的腔调有些许误解,京籍作家王小波也曾为此辩护。现如今呢,不管乘客爱听的还是厌烦的说辞,那些活灵活现,画面感及其生动的语音都被电子报站代替了。

如今无人售票和电子化的普及,鲜少有机会听到人工报站了。街头巷尾的叫卖声、售票员的报站曾经都是北京话流动的、鲜活的素材,他们的存在让人能真切地感受到你来到了一座叫“北京”的城市。

售票员凭着一张嘴,操着脆生的京片子,如同相声的捧哏演员,陪衬着驾驶员,给坐车的诸位带来归属感。如今,他们渐行渐远,北京口头文化也只能在文艺作品中再现了。 (刘 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