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老马识途(成语中的古人生活)

打草而惊蛇,比喻计划不周密,走漏了风声,结果惊动了对方,就像蛇一样溜之大吉这个比喻义是今天使用的义项,但是这个成语最初的义项却与此并不完全相同,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成语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老马识途?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成语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老马识途(成语中的古人生活)

成语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老马识途

打草而惊蛇,比喻计划不周密,走漏了风声,结果惊动了对方,就像蛇一样溜之大吉。这个比喻义是今天使用的义项,但是这个成语最初的义项却与此并不完全相同。

“打草惊蛇”一词出自由南唐入仕宋的学者郑文宝所著《南唐近事》一书:“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为好事者口实焉。”

南唐时期,当涂县令是一个叫王鲁的人,此人“颇以资产为务”,这是一种委婉的说法,意思当然就是贪污受贿。适逢当涂百姓连名上状,向县令控诉主簿贪贿。主簿是类似于文书的官员。王鲁接到状子,不由地吃了一惊,因为他这位县令其实跟主簿一样贪污受贿啊!不过王鲁很可爱,提笔就在状子上批道:“汝虽打草,吾已蛇惊。”你们虽然打的是主簿这根草,可是我这个县令已经像草丛中的蛇一样受惊了。

明代藏书家郎瑛所著《七修类稿》卷二十四的记载稍有不同:“‘打草惊蛇’,乃南唐王鲁为当涂令,日营资产,部人诉主簿贪污,鲁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王鲁担任县令,唯一做的事就是“日营资产”,这个评价就很不客气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县令如此,他手下的主簿又怎么能够清廉呢?

清人唐训方所著《里语徵实》则直指王鲁“黩货为务”,“黩货”即贪污纳贿。唐训方在引述了这个故事之后注解道:“言汝诉主簿贪贿如打草,则我为蛇之被惊已知戒矣。”这个注解非常准确地传达了王鲁判词的含义:你们向我控诉主簿贪贿,我一定要惩罚对方;但同时你们也提醒了我,原来我的行为跟主簿一样,我也因此受到了警诫。

这就是“打草惊蛇”一词的最初含义。今天只用来比喻做事泄密而惊动对方,失去了这个成语中的自警自诫成分,王鲁在状子上的公开判词岂非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