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希望你经历磨难(孩子我宁愿你调皮捣蛋成绩倒数)

讲述人:顿顿妈

孩子年龄:7岁

孩子我希望你经历磨难(孩子我宁愿你调皮捣蛋成绩倒数)(1)

孩子小时候运动方面一直落后同龄小朋友,1岁才会爬1岁半才会走,因为小时候很胖,1岁时我记得是26斤,老人都说他是因为胖才走的晚,带去儿童医院检查过,医生检查都正常。不过从小一直不喜欢运动,但能跑能跳。

去年夏天发现开始有走路异态,同样去了儿童医院看了骨科,拍了片子,正常,医生说是习惯问题,咱们就没深想,回家自己训练。

又过了四个月,感觉没有进步,去了协和,还是看的骨科,拍了片子,医生觉得有一点点发育迟缓,但是还是在正常范围内,建议一年复查一次。

过了两月,找了个协和的名医看,她说是膝外翻,花3500做了晚上睡觉穿的矫正器。做矫正器的医生觉得孩子手脚没什么力气,建议我们做全身检查,接着就检查出了脑部有病变。

儿童医院的医生怀疑是遗传代谢病,同济有两个医生看遗传代谢很有名,但是他们又全部否认他是遗传代谢病,我们兜兜转转同济协和儿童医院跑了无数次,走了很多弯路,甚至还把片子寄到广州去拜托别人跑了三家医院,都说不出是什么病,但他的脑部有病变是肯定的。最后听了同济影像科还有儿童医院神内科的建议,去了北大医院,算是有医生能告诉我们大概是个什么病,缩小了诊断的范围,虽然不知是不是正确的。

7月上旬辞职,带孩子去北大一医院看了儿科有名的神经内科,两位大夫都高度怀疑他是线粒体病。抽了我们仨的血,目前等基因检测结果。

这病,算是一种罕见病吧。属于遗传代谢病。简单的说,就是能量转换出了问题,能量供应不上,导致患者没劲,易疲倦。很多是基因出了问题,也有基因突变引起的。目前没有办法治愈。

医生跟我说通过服药可以控制,预后甚至有可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百度出来的东西,我以为只是无法治愈,但可以控制,就跟糖尿病一样。

我发现我想得太天真了。有个小学4年级发病的,到现在10年了,看他相片10年前胖乎乎的,很结实。现在的他,每天不是在床上就是轮椅上,每天点滴,没劲吃饭,无法走路,肌肉萎缩。有个群友是孩子得的病,也是差不多10年了,他说孩子勉勉强强把初中读完,没有精力继续后面的学业。还有个不记得是3岁还是4岁的小男孩,短短3个月,从活蹦乱跳变得无法走路,目前还没确诊,但我能感受到他妈妈字里行间透出来的绝望。虽然他们基因的突变点不同,但毕竟有和病抗战了10年的经验,用他们的话说,病情能控制好没有倒退就是幸福。

这一周我完全蒙了,似乎他们就是孩子以后的样子。从北京回来做好的持久战准备,一下子败给了现实。以前我只是想着孩子以后不能打篮球,作为一个男孩儿,好可惜哦。现在看来,他以后能不能走路能不能站起来都是问题!可是他才7岁!9月开学才上2年级!这是多么残忍!

现在他每天要吃十几种药,稍微多吃一点饭就会喊胃痛,经常想尿尿却尿不出来,越来越瘦。而我们做父母的,只能看着孩子一点点枯萎,好似一根线在心里拉锯着,痛不欲生,无法解脱。

对于遗传代谢病,国内的总体水平很一般,昨天通过同学,我刚联系上她一个朋友,是在美国贝勒医学院附属医院专门研究遗传病的大夫。昨天刚给他发了邮件,详细阐述了孩子的病情,现在等回复,希望他能对于孩子用药方面有更好的建议。

上上周给孩子报了个电子琴班,本身他也喜欢,再者想让他多一兴趣。我的打算是万一的万一,他真到了无法行走的那一天,即使长期在家里他也不会太无聊。

3月带他去了珠海长隆,他炒鸡炒鸡喜欢那里,跟他约定了每年去玩一次。再要说的,就是这个病真没办法预计。孕前所有的检查,我全做了。怀孕的时候才24,头胎。我跟我老公一直都是健健康康的,小时候都很少生病。我爷爷的爸爸是80岁去世,爷爷的妈妈84。奶奶的妈妈97。而我爷爷奶奶目前一个84一个81,身体倍儿棒。妈妈这边,我外公活到了80岁,外婆99。我跟老公两边都是无家族病史。孩子出生是顺产,也很健康,从没得过肺炎,除了两次门诊手术都是第二天出院外,至今没有生病住过院。至于查基因,我们仨的基因只查三个点的费用是8000,还不一定能查出是否有突变。有可能大人是隐性的,而孩子突变了;也有可能孩子没突变,但医生还是会这样确诊。不确定因素实在太多太多。

朋友安慰过我,这病能治就治,治不鸟,最坏的打算无非是养一辈子。我也是这样计划的,只是看着半大的孩子,很多事他还没开窍还不懂,最近他也不知怎么了,老是问我妈妈我长大了我怎么认识我的老婆呀,妈妈我长大了要当司机因为你开车太水了。。。等等等等,听的我很心酸,每次遇到他长大了的问题只能应声敷衍过去。

我已经很久没流泪了,一直以“孩子起码目前是活蹦乱跳的,不想以后就好啦”这样的安慰自己。今天就是忍不住,现在天冷,孩子身上没有脂肪,穿再多都还是冷,我经常叮嘱他不要老坐着,起来动一下,要是怕人多会摔跤,就原位跺跺脚;他远端无力,小便会有点力不从心,衣服裤子穿的多,他没劲儿拎上去;有时饿了会想吐,偷偷备了点零食带着,让他觉得饿了就吃.这些都是我经常挂嘴边嘱咐他的,一直以为他当耳边风,没想到他都记着。。。

去年9月开学起,每天中午接回来吃饭。11月停课在家调养了一个月,12月复学。目前病情呈进行式,走路明显不如几个月前。体重持续下降,但肠胃比以前好多了,精神也不错。我很纠结是不是该给他直接停学算了,可是不上学每天在家晃荡显然也不是上策。而且孩子挺喜欢学习的,虽然停课一个月,但复课后的第一次听写,全班居然就他一个全对。

这样的孩子,我怎能忍心让他弃学呢?

我记得他满月,我奶奶问我希望他长大成为什么样的人? 当时新闻里经常报道90后抢劫啊杀人啊等等等等,我说只要他不作奸犯科就行。 奶奶当时蛮惊奇:你的要求是不是太低了? 现在想来,我只要他健康,只要他健康就好。

育儿分享科普

线粒体病(mitochondrial disorders)是遗传缺损引起线粒体代谢酶缺陷,致使ATP合成障碍、能量来源不足导致的一组异质性病变。

线粒体病是儿童期常见的遗传代谢病之一,发病率至少为1/5 000。由于线粒体分布广泛,多器官受累是本病临床特点,常常累及脑、骨骼肌、眼、耳、消化、内分泌、心血管、肾脏及血液系统等。线粒体是"能量加工厂",为人体提供90%以上的ATP,能量需求大的组织如脑、骨骼肌、肝脏、心肌和视网膜等线粒体分布多,反之,则线粒体分布少,造成了线粒体组织分布的异质性。线粒体病的遗传方式复杂,涉及到线粒体基因(mtDNA)的母系遗传和核基因(nDNA)的孟德尔遗传,遗传异质性强,给基因诊断带来很大困难。一般的诊断流程包括临床表现、生化代谢和影像学检查等,当高度怀疑线粒体病时需进行基因检测。基因检测阴性时,应重新进行临床评估,仍然怀疑线粒体病时,需要进行肌肉或皮肤活检,进行病理学分析和呼吸链酶学检测,同时进行组织标本遗传学分析。

线粒体病的症状

1.线粒体肌病多在20岁时起病,临床特征是骨骼肌极度不能耐受疲劳,轻度活动即感疲乏,常伴肌肉酸痛及压痛,肌萎缩少见。易误诊为多发性肌炎、重症肌无力和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

2.线粒体脑肌病包括:

(1)慢性进行性眼外肌瘫痪(CPEO) 多在儿童期起病,首发症状为眼睑下垂,缓慢进展为全部眼外肌瘫痪,眼球运动障碍,双侧眼外肌对称受累,复视不常见;部分病人有咽肌和四肢肌无力。

(2)Keams-Sayre综合征(KSS) 20岁前起病,进展较快,表现为三联征:CPEO和视网膜色素变性、心脏传导阻滞。其他神经系统异常包括小脑性共济失调、脑脊液(CSF)蛋白增高、神经性耳聋和智能减退等。

(3)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综合征 40岁前起病,儿童期发病较多。表现突发的卒中样发作,如偏瘫、偏盲或皮质盲、反复癫痫发作、偏头痛和呕吐等,病情逐渐加重。

(4)肌阵挛性癫痫伴肌肉破碎红纤维(MERRF)综合征 多在儿童期发病,主要表现肌阵挛性癫痫、小脑性共济失调和四肢近端无力等,可伴多发性对称性脂肪瘤。

育儿分享说

妈妈和宝宝都要坚强面对啊,这是一场持久战,也许结果没有我们想的那样坏。

喜欢就关注本号,反正多一个关注又不会怀孕

育儿分享,一个专业分享育儿故事和育儿知识的自媒体,由同样在养育孩子的我们和您一起学习科学育儿技巧。

更多育儿精彩育儿文章,请关注:yefx9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