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之钦差选妃(泉州故事俗语无疑连理生韩琦)

民间故事之钦差选妃(泉州故事俗语无疑连理生韩琦)(1)

以前,泉州的老百姓很喜欢观看南戏《攀枝花》(也称《打连理》),因为这出戏取材于泉州本府,内容贴近生活,故事真实感人,情节离奇曲折,语言通俗生动,兼带神话色彩,具有深远意义,人们喜闻乐见。这出戏还产生一句泉州俗语:“无疑连理生韩琦”。(‘无疑”,泉州话指“没有疑问、意想不到”之意;“连理”是一个婢女的名字。整句话的意思是:谁曾料到一个下贱的婢女竟会生下一个历经三朝的名相韩琦。世人常引用这句俗语感叹出乎意料之外的好事。

民间故事之钦差选妃(泉州故事俗语无疑连理生韩琦)(2)

话说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相州安阳人韩国华到京城会试,进士及第,任大理评事,通判泸州,升右赞善大夫,监察御史,还奉旨出使高丽(今朝鲜、韩国)和契丹,皆出色地完成外交使命。后授刑部员外郎,改兵部员外郎,人判大理寺,调任河阳、潞州知府。真宗景德年间,泉州已经发展成为对外通商的大港口,韩国华以太常少卿出任泉州知府。国华仪态俊伟,质性纯直,勤政廉洁,爱护百姓,人们都称颂他是一位好官。

传说有一天深夜,已是寅时,国华梦见清源山神降临床前指点:“老爷学识渊博,德高望重,恩泽于民,命有三子……”国华大喜过望,立即醒来,慢慢寻思着:我已有韩琚、韩璩两个儿子了。夫人已年过四十,不能生育了。这第三子从何而来?莫非……他不敢再往下想,就进入梦乡了。天刚蒙蒙亮,突然有人推门进来,国华定神一看,原来是婢女连理,手里拿着一枝攀枝花(又叫木棉花),上前给老爷报喜。这婢女长得仪表端庄,姿容秀丽,口齿伶俐,手脚勤快,府中上下都很疼爱她,国华对她更是另眼看待。时,连理站在灯光下,手里拿着红艳艳的攀枝花,花容相映,更显得妩媚艳丽。国华看了,增添几分怜爱之情,稍定神后间道:天刚亮,喜从何来?“连理兴致勃勃地说:“今早起来,我看见府中的榕树竟然奇迹般地开出攀枝花,觉得它与开元寺桑树开莲花同样是一种祥瑞,便把它采摘下来赶紧献给老爷。花开得这么神奇,又这么红艳,当然是一件大喜事!”国华立即想起刚才清源L神的指点,联系眼前这一喜报,又见连理如此楚楚动人,便推断这是天意,遂亲切地将连理叫到床前问道:“连理啊!老爷待你怎样?”连理很天真地回答:“老爷对待侍婢甚好,实在感激不怎样?”连理很大真地不答:“老爷对待付辫妊好,实在感激不答:“侍婢非常愿意!”国华遂与她“私结连理”。世间事总是无巧不成书,连理就此怀了身孕。后人传说韩琦是清源山神转世,即以此为依据。

民间故事之钦差选妃(泉州故事俗语无疑连理生韩琦)(3)

连理怀孕后,身体长胖,时吐酸水,这哪里瞒得过夫人的眼睛?夫人便责问老爷是怎么回事。老爷说:“纳婢为妾是天经地义,人之常情,有何值得大惊小怪?”夫人反问:“此事你与我商量没有?”老爷说:“现在告诉你也未迟!”夫人说:“我偏不答应!你奈我何?”事情闹僵后,连理天天吃苦头,夫人不是无端辱骂,就是有意鞭打,甚至施加种种刑罚,想以此让其流产,彻底消除心头之恨。俗语说:“男主外,女主内。”国华虽然有意庇护,却因整天忙于公务,无暇顾及。眼见连理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夫人更是气愤万分:便定下毒计:在连理分娩后下毒手,以绝后患。奴婢们知道这件事,都为连理抱不平,偷偷地出主意,鼓励她赶快逃出虎口。随着分娩时间的临近,连理的危险也日益增加。她思虑再三,只好暂时忍辱度日,等待机会再作打算。国华对此一筹奠展。显得十分无奈。

民间故事之钦差选妃(泉州故事俗语无疑连理生韩琦)(4)

一天晚上,连理预感到腹中的婴儿就要出生了,赶紧带着行装悄悄地开后门逃走。她步履艰难地走着,腹中阵痛不断加剧,刚勉强地走出巷口,就再也走不动了。举头一看,前面就是州顶小城隍庙(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大门处),觉得可暂时避难,便拼命地往前走,用力推开庙门,连忙躺在供案桌前那块专供善男信女求签问卜的石板上。休息片刻后,一个极不平凡的婴儿便呱呱坠地了。此处离府衙很近,如果夫人派人出来搜寻,婴儿很容易被发现。连理咬紧牙关振作精神,草草地给婴儿断脐包好,并撕下一条衣裙,手沾血水在上面写着:“此系国华子,连理投水死”十个字,扎在婴儿身上,忍痛把婴儿孤零零地留在那里,便匆匆离开小城隍庙踏上逃生之路。她沿着东街一直往前走,瞻前顾后,只怕被抓回去,那就性命该休呀!天刚亮,东城门打开了,她第一个出城,走到五里亭时停下歇脚,但见四野茫茫,东方染红。她思念国华,咫尺天涯;想起儿子,肝肠寸断……她再定神一看,前面就是德济庵。事到如今,她万念俱灰,看破红尘,腿软心坚地一步步向庵内走去,毅然在那里当尼姑。

韩国华的夫人发现连理出逃,随即派心腹家奴四处寻找。家奴终于在小城隍庙发现一个男婴和身上的血书,赶紧将他抱网府中交差。老爷看到儿子诞生,心里高兴,但得知连理已死,心如刀割。夫人知道连理已死,婴儿安全,正称她的心意,就取名韩琦.并真心真意地抚养教育他成长。

花开花谢,潮起潮落,二十年很快就过去了。宋仁宗时,韩琦弱冠举进土,名列第二。他衣锦还乡时,来到东门外五里亭,突然天降暴雨,人马难行,便在德济庵暂歇。事有碰巧,老家奴在庵中发现连理,就将连理生韩琦的全过程说出来。韩琦听后大受感动,便在庵中认母。韩琦跪在连理的面前,愧疚地说:“母亲啊!孩儿不孝,请您饶恕吧!”连理赶快将儿子扶起来,说:“孩儿啊!不知者不怪罪。你今日已经出头,正是你母亲所愿也!”韩琦历任开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拜右司谏,进枢密直学士,后兼秦凤经略安抚招讨使,拜武康军节度使,召为三司使,转枢密使。后辅立英宗登基,英宗拜琦为右仆射,封魏国公。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再人相,勋业彪炳与富弼齐名,号称贤相,人称“富韩”。徽宗追认韩琦定策勋,赠魏郡王。在数千年中,泉州府像韩琦这样出将入相的人物极少。此外,他两位兄长皆中进士,五个儿子都相继为官,堪称名门世家。

泉州人为了怀念韩琦的功德,将府治之堂称“忠献”,并雕刻其石像于府中,还把连理生韩琦的小城隍庙改建成生韩宫(将小城隍庙迁建在现泉州第六中学的地址)。当时连理分娩沾血的那块三尺见方的石板至今血迹犹存(笔者读泉州中学时曾瞻仰生韩宫,亲眼看到过这块石板)。后因古庙拆除,这块奇石保存在泉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生韩宫近处的小巷被称为连理巷(在福医大附属二院附近)。东门外的德济庵的旧址至今尚存。连理生韩琦的故事被画家描绘成八幅古画。每逢生韩宫过节日时,古画便挂在宫壁上供人观赏。民间艺人并将其临摹在别处佛宫壁上加以颂扬。

千百年来,“无疑连理生韩琦”这句俗语一直在泉州流传着。(来源:刺桐会 傅孙义 编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