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wc大会什么时候开幕(新技术和趋势首日集中亮相)

TechWeb 6月30日报道 文/卡卡落6月28日是MWC2017上海站的首日,也是专业观众和媒体日,所以是展会最热闹的一天,各大品牌集中公布自己的新技术和产品之前我们曾经为大家提前预热介绍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焦点,比如众多新手机、新技术以及与通信行业相关的内容,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mwc大会什么时候开幕?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mwc大会什么时候开幕(新技术和趋势首日集中亮相)

mwc大会什么时候开幕

TechWeb 6月30日报道 文/卡卡落

6月28日是MWC2017上海站的首日,也是专业观众和媒体日,所以是展会最热闹的一天,各大品牌集中公布自己的新技术和产品。之前我们曾经为大家提前预热介绍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焦点,比如众多新手机、新技术以及与通信行业相关的内容。

当然了既然是移动通信领域的盛会,自然主题是围绕通信和移动生活。自从智能手机火爆,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它了,但这个终端产品仅仅是移动互联网的呈现载体,而移动互联网领域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软硬件技术,正因为有了技术的发展,网络才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而MWC作为该领域的最大展会重要程度甚至不输CES(消费数码站,也是全球第一大科技行业展会)。

可以说MWC上海不仅仅是巴塞罗那的延展,更是针对亚洲和中国本土对于通信世界化的舞台。随和开展以来,逐年热度递增关注度和参展企业增加。

物联网的热度持续升温

物联网是最近两年兴起的词,它被看作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英文全拼是Internet of things,经常看到loT就是物联网的意思。其实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万物相连的互联网,这里的意思就是基于互联网,不仅仅是信息在网络上交换,而是延展到了实物层面,互联网的作用真正得到延伸和开拓,由原来单调的信息方式延展到物品上,而维度的增加带来的不仅仅是物与网络的关系,还有物品和物品之间的关系。

其实早在95年比尔盖茨就曾经提到过这个词,只不过并没有引起重视。直到近些年,由于O2O领域的发展,物联网的概念才被经常提及,甚至被视作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本届MWC大会上依然可以见到物联网的身影。当然了物联网领域太过于宽泛,不同的企业在这一领域当中扮演的角色也不一样,比如阿里巴巴在MWC上海2017展会期间,旗下阿里云IoT事业部正式发布“智能生活开放平台”,该平台通过提供连接、设备管理、数据分析等一揽子解决方案,帮助合作伙伴低成本实现智能化。

当然了BAT级别的公司有平台化的解决方案,而小公司也有自己在细分领域的专注。比如有公司展示了基于物联网落地的智能火灾预警系统。通过一个可以覆盖直径20公里的小型便携化基站实现快速部署完成云端系统以及大规模物联数据网络。通过物联网数据网络和火灾预警系统,对有火灾隐患的位置进行远程实时监控。在物联网络中感知、进行传输,及时发现险情,防患于未然。应该算得上是物联网在一个独特领域的落地。

当然了,未来还会有更多此类产品和方案出现,我们的生活与物联网更加息息相关了。

5G依然看不到终点 但没人愿意停下脚步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5G依然是个很飘渺的概念,为什么这么说,现在3GPP联盟才仅仅确认了5G网络的LOGO,除此之外再也没有5G相关的说法和标准了,根据业内人士乐观的分析,最早相关的标准也要等到2018年年底才会有相应的标准出台,而且这个标准未必会非常成熟。如果到商业上认可再到消费者能够大规模体验,至少也要2019年或者2020年才有可能了。这就意味着至少还要等上两三年才能实现5G网络的真正商用。

但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尽管5G网络遥遥无期,但相关的企业似乎不愿意等待或者慎重观察,而是积极投身到5G网络的设计和研发当中,甚至急于推出相应的产品。

本届MWC上很多厂商展示了5G相关的技术和方案,比如中兴通讯联合中国移动对广东5G外场试验网进行了直播,向全球展示了5G eMBB场景带给用户的极致体验。现场直播演示了5G低频网络覆盖下的超高速率,使用100MHz带宽,单用户峰值吞吐量达2Gbps以上。

另外爱立信联合SK电讯开发的全球首款5G互联汽车项目甚至得到了最佳创新奖。其实这个项目之前就有过介绍,去年年底,爱立信与SK电讯一起部署了网络切片和5G无线网络基础设施,测试网络覆盖了宝马驾驶中心的一条完整轨道。基于爱立信5G外场测试网络,它包括28GHz频带上的多个无线传输点,以覆盖整个测试轨道和安装在每辆汽车中的UE。测试显示吞吐量始终稳定在Gbps级别,延迟只有几毫秒。当速度超过100km/h时,通过在不同传输点使用波束跟踪和波束传输实现了无间断的连接。

这些5G网络的展示都令人惊讶和向往,但也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短时间内与普通消费者无缘,毕竟规范和标准还没有出现,现在展示的往往都是概念,而且最终实现商用是一个庞大的基础设施升级的工程,5G还需要很久才能让我们切身的感受到。

TechWeb.com.cn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