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情爱 私奔没所谓的从东北民歌大姑娘美看东北传统婚恋观

先说一个题外话:孔子的身世。根据《史记》记载,“纥与颜氏女祷于尼丘野圌合而生孔子。”也就是说,孔子的父母没有结婚,之前两个人甚至没有见过。孔子是他的父亲叔梁纥在社日的狂欢集圌会中,与一个平民少圌女颜氏征在在尼山之丘“野圌合”而孕的私生子。

民歌情爱 私奔没所谓的从东北民歌大姑娘美看东北传统婚恋观(1)

什么是野圌合呢?野圌合是一种与祭祀相关的群婚。那时候人们相信,通过这种行为,可以促进农事的播种和丰收。事实上,在上古之岩画、绘画、雕刻中有多幅“野圌合图”。 野圌合之风沿袭的时间并不短,《后汉书•鲜卑传》记载:“春季大圌会,洗乐水上,饮宴毕,然后婚配。”这里的“婚配”就是指野外性圌交。

孔子是最讲究“礼”的,自己却是野合而生,这岂不是很尴尬?并不会,因为野合也是符合《周礼》的,只要在特定的时期,无妨,无妨。《周礼•地官•媒氏》记载,“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当然,这种习俗后来就没有了。

民歌情爱 私奔没所谓的从东北民歌大姑娘美看东北传统婚恋观(2)

言归正传,东北有一首这样的民歌,《大姑娘美》:大姑娘美的那个大姑娘浪,大姑娘走进了青纱帐。这边的苞米它已结穗,微风轻吹起热浪,我东瞅瞅西望望,咋就不见情哥我的郎,郎呀郎你在哪疙瘩藏,找得我是好心忙……

青纱帐是男女幽会的秘密场所,如此堂而皇之地传唱,东北女性在两性情感上的开放可见一斑。可以说,这是相当地浪,赤裸裸地表白。

民歌情爱 私奔没所谓的从东北民歌大姑娘美看东北传统婚恋观(3)

无独有偶,东北秧歌也是相当开放,大秧歌最经典的情节“老汉背少妻”的一种演出方式是一男一女两个演员,小媳妇因为脚疼走不动,就由老汉背着走。小媳妇不让老汉多喝酒,老汉不同意,小媳妇便撒泼打人,打完之后,还要把老汉推倒,老汉爬起来对观众说:“你们笑什么?家家如此呀!”可见,这种场景在东北民间的普遍性。

民歌情爱 私奔没所谓的从东北民歌大姑娘美看东北传统婚恋观(4)

人说东北有三大怪, “窗户纸糊在外,姑娘叼着大烟袋,养个孩子吊起来”。待字闺中的姑娘家,本应是最文静娴雅的,却都叼个大烟袋,成何体统? 边走边吸,吞云吐雾,真是人间奇景。

吉省产烟叶极富,性辛烈,吸时喉管受刺激,痰唾分泌顿增,妇女酷嗜之,街市间姗姗而来者,均手携烟袋,且行且吸(妇女足镶底,底层三寸许,着衫及踝,而两端无衣叉,顶盘高髻,惟手握三尺烟筒,频频吸之,嘘气成云,顾盼豪迈),亦奇俗也。

从历史上看,东北一直是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根据史料记载,金朝时候,穷人家的女子,沿街歌唱,自叙身世,以求找个人家嫁了。谁想娶她,便带回家,之后再补礼,告诉对方父母。女真女子,也可以如此,和人跑了,先斩后奏。

宇文懋昭《金志》载:贫者以女年及,行歌于途。其歌也,乃自叙家世,妇工容色,以伸求侣之意。听者有求娶欲纳之,即携而归,后复方补其礼,偕来女家,以告父母。

文惟简《虏廷事实》载:虏(女真族)中每至正月十六夜,为之放偷……至有室女,随其家人出游,或家在僻静处,为男子劫持去,候月余日方告其父母,以财礼聘之。

民歌情爱 私奔没所谓的从东北民歌大姑娘美看东北传统婚恋观(5)

室韦是东北地区少数民族之一,“室韦的婚姻是不落夫家,服役三年,交聘礼领回妻子”。高句丽的婚俗,“男女言语已定,女方家在大屋之后,营造小屋,名为婿屋。男方每当夜幕来临之前,到女家门外跪拜求乞,如是者再三。女方父母认为男者心诚,是理想之婿,才允诺进屋就宿。直至生子长大,才让婿携妇抱子归家。”

此外,还有“兄死妻嫂”“男女多相奔诱”的习俗。这些,都和中原汉人男性霸权的婚姻制度形成鲜明对比。清太宗皇太极,打了胜仗之后,还娶了人家的老婆作为福晋。寡妇难嫁?这种情况不太存在的。

民歌情爱 私奔没所谓的从东北民歌大姑娘美看东北传统婚恋观(6)

从自然环境上看,山高皇帝远,中原文化难以走进天寒地冻的东北。从社会发展上看,作为“马上民族”的满族,跑步进入封建社会。女性不需要做什么贞洁烈妇,立什么贞节牌坊,也不需要三从四德。寡妇也能找对象,《马寡妇开店》讲的就是寡妇急于再嫁的故事。

民歌情爱 私奔没所谓的从东北民歌大姑娘美看东北传统婚恋观(7)

从宋朝到清末的近一千年间,汉族妇女都有缠足的习俗,“三寸金莲”是美女的一个重要标志。东北并没有这个习俗!女人没有如此物化,去迎合男性这种奇葩审美。东北地区狩猎民族和游牧民族妇女,整日劳作于山林草原,满族人对“三寸莲”坚决抵制。“清代皇帝不仅传谕满洲妇女禁止裹脚,而且也命汉军八旗妇女放弃过去的旧习,清入关之前,甚至要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妇女裹脚之俗。”

民歌情爱 私奔没所谓的从东北民歌大姑娘美看东北传统婚恋观(8)

从前,东北的大姑娘也喜欢骑马,有些少数民族女性刚在野地生完孩子,婴儿用羊皮包裹后,就带上孩子骑马奔行,足见其泼辣和彪悍。东北二人转中的女性形象,也很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架势。战乱的年代,还产生了许多女土匪。占山为王,劫富济贫,行侠仗义。在东北,女性不是弱势文化群体,甚至其所作所为令男性汗颜。

在东北,没什么缠绵委婉的闺怨诗,大胆去爱,大胆去争取。在东北,女性不是被保护和顺从男性的弱者,而是从事和男性相同的劳动,甚至和男性一样独立、强悍、勇武。作为流民的一员,女性在饱受流离之苦的同时也收藏起中原文化的温文尔雅和繁文缛节,反而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锻炼了强健的筋骨和意志,也因此多了一份我行我素。

民歌情爱 私奔没所谓的从东北民歌大姑娘美看东北传统婚恋观(9)

在二人转《摔镜架》中,王二姐思夫心切,以至于“镜子摔得八下搁,摔了镜子摔镜架,上炕拉倒大被格”,又拿起红菱被和鸳鸯枕撕扯。这还不够,还要“手拿镐头去刨炕,搬起石头去砸锅,手拿斧子去劈柜,香粉头油地下泼”。损坏了东西后便拿着三尺白绫要上吊,可见其情之真之切以及情感表达方式的泼辣。这些为情奋不顾身几至狂乱的行为在其他地域文化中是不可想象的。

敢爱敢恨,大胆去争取,是东北女生的传统。东北有句俗话“姑娘丢了没人找”,就是说到了待嫁的年龄,姑娘会自己寻找心上人而父母不予干涉,寻找配偶,来去自由。私奔,真的没所谓的。东北女性不必遵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寻找配偶,也没有严格的从一而终的规定,在“性”方面相对缺少束缚。

民歌情爱 私奔没所谓的从东北民歌大姑娘美看东北传统婚恋观(10)

大姑娘美,大姑娘浪。“”是一种自然流露,是根植于潜意识中的本能诉求,也是东北姑娘相对开放的性观念的间接反映。“它们是原始心理状态的遗存,是留在进化过程中的化石。用民俗学的术语来说,它们即是‘遗留物’。对于心理学家来说,它是射向史前原始心理的一束指路的光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