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名师课堂实录于永正(省特级教师陈斌)

来源:咸宁日报

全媒体记者 查生辉 朱亚平

掌上咸宁报道

陈斌,鄂南高级中学语文老师,湖北省特级教师,中学正高级教师,湖北省首届优秀语文教师,湖北省教育科研100佳人才,咸宁市首届学科带头人。

风雨兼程三十七年,育得桃李满天下。陈斌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500余篇,编写专著2部,主持参加省级以上重点科研课题研究2个。所写论文《中学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和乐”思想》刊登于《中学语文教学》,并获省教研室优秀论文二等奖,1998年讲的《荷塘月色》获市优质课一等奖。

小学语文名师课堂实录于永正(省特级教师陈斌)(1)

记者:新高考下,您如何开展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改革?

陈斌:自从新课程标准推出后,语文教改之风盛行,从教学观念的更新,到教学方法的探讨,全国上下,“炒”得热火朝天。大语文教学、高效课堂、创新教育、合作学习、导学案等传统的或现代的专业术语,名目繁多,应接不暇,然而,变的只是一些说法,不变的是教育的本质。

为了打破多年积淀下来的“填鸭式”“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逐渐把学生“要我学”的思想状况变为“我要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狠抓日常教学的同时,我一直在探寻适合自己的教学路子。

37年来,我提出了高中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和乐”思想的主张。“和乐”,顾名思义,即和谐、快乐,老师乐教,学生乐学,寓教于乐之中。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揭示了学习过程本身应充满乐趣,应使学生从中获得情感的满足。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使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甚至提出“没有和谐的教育就没有和谐的发展”。

现代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轻松、乐观、愉快的良好情绪,不仅能使人产生超强记忆力,而且能活跃创造思维,充分发挥心理潜能;而焦躁不安、悲观失望、忧郁苦闷、激愤恼怒等不良情绪则会降低人们智力活动水平。从兴趣的生理机制看,兴趣能增进并引起大脑皮层的积极态度,心情愉快地去学习,学习的效果就会很好。可见,“和乐”教育思想是以现代科学理论为基础的。

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之路出现了障碍,教与学的渠道有阻塞。要想扫清障碍,畅通渠道,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贯彻“和乐”思想,达到教与学、师与生的和谐。在贯彻“和乐”思想主张的同时,我归纳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五步”教学法。一是自学导读:重在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读课文;二是质疑释疑:重在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思维训练;三是讲析重难点:重在有的放矢,指导学法,一课一得;四是复习巩固,注重总结;五是迁移提高,重在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新高考后,我对不同学生,因课制宜,一切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不断优化“五步”教学法。

记者:如何在语文课堂上践行“和乐”思想?

陈斌: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要主动改变学生对老师“怕”与“畏”的这种关系,让学生不仅尊敬自己,更要佩服信赖自己,要用自己的人格去熏陶学生,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去感染学生,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从而达到师生关系的和谐,这是贯彻“和乐”思想的前提。

课堂上,精心设计导入语。如何将学生注意力从课间转移到课堂上来,是提高一节课效率的关键。导入语设计得好,可以引导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导入语的设计,一要抓住学生的心理,二要扣准所教的内容,找到学生兴趣与所教内容的“切入点”。如讲《拿来主义》,我针对学生爱看课外书的兴趣点,结合课文主要讲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重点来设计导入语:“同学们平常爱看课外书,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古今中外作品都想涉及,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这些作品?学习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会给我们不少启迪。”这样“导入”容易吸引学生。

巧妙设计问题。好的提问是激发学生思维的突破口,问题的设计一要有坡度,二要有角度,不要在一个平面上提问,切忌“怎么写”等大而空的提问。如讲《窦娥冤》,是一篇戏曲,教学任务多可通过熟悉情节、分析人物、把握主题等环节来完成。一般地问:“情节可分几个部分?”“人物性格怎样?”“反映了什么主题?”假如换个角度这样问:“窦娥冤在何处?”“是谁使她受冤的?”“面对冤情,窦娥是如何做的?”内容一样,但两相比较不难发现,前一种提的问题是平行的,俗套式的,无新意;后一种问题设计则有坡度,角度新,容易引起学生兴趣。

注重教学语言。好的教学语言会给学生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觉。其要求是:言简意明,生动形象,幽默风趣。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特长,充分利用手势、动作、表情等体态语言感染学生,从而使师生之间情绪达到和谐,引起共鸣。

适当利用现代化教具。学校教室一般配有多媒体,我会精心制作课件,争取课堂上做到有形、有声、有影,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乡村学校很多教室没有这样的条件,但也可以利用“小黑板”“收录机”等直观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记者:聊一聊,您记忆最深的一节语文课。

陈斌:有一次上课,我和学生们一起落泪,当时上课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那时我带了一个高一班的语文,那是一堂以“认识自我”为主题而组织的语文活动课。一进教室我就在黑板上书写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两句名诗作为活动的主题,简单地交代教学目的后马上请学生代表上台发言。

一位学生以“下辈子还做你们的儿子”为题,讲述身为农民的父母怎样含辛茹苦地把自己养大,且不因债台高筑而断送自己的学业,而自己也终于理解了父母的良苦用心,于是勤奋学习,立志成才,用优异的成绩回报他们。

听完他朴实无华、情真意切地倾诉,我和同学们无不为之动容,我们的眼睛湿润,那是感动的泪水,也是愧疚的泪水。此刻,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为这群可爱的孩子送去温暖的激励:“任何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但可以选择自己的奋斗;不要埋怨上苍的不公,唯有奋斗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一石激起千层浪。进入自由发言环节后,课堂气氛异常热烈。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讲述与父母相处的真实故事,充分表达对他们的感恩之情。同学们的深情诉说勾起了我对母亲的思念,35年前病魔夺去母亲年仅51岁生命的惨状让我心酸。于是,我讲述了自己13岁丧母的经历以及对母爱的无限渴望,并要求他们要珍惜母爱、懂得回报。我的话尚未说完,有两个孩子突然从座位上站起来,哭着恳求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

听着他们泣不成声地诉说,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没想到本应无忧无虑的花季少年竟承受了这么多的不幸。为了抚慰受伤的心灵,我平静地告诉自己的学生:“让我们学会享受挫折吧。因为挫折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拥有这笔财富的人定能创造生命的辉煌。”下课时,我们激情齐诵《游子吟》,悦耳的声音在教室久久回荡。

是什么原因让我们一起落泪、收获感动?细细思量,活动课的选题和内容安排必须贴近学生实际,符合其内在需求;活动课要求设计合理,组织得法,过程清晰,特色鲜明;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引导要适时、到位。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扎实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所有语文老师共同思考的问题。进入高中后,由于功课负担加重,学生大多不愿在语文上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他们无暇顾盼周边的世界,对于生活的激情大为减退,许多心爱的读物也早已束之高阁。

为了优化语文的备考环境,我始终坚持新课标背景下的大语文教学观,指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在感受、品味生活的同时积极探寻语文同生活的对接和相通,使学生多一份灵性和智慧,让备考多一份轻松和趣味。

责编:丁婉莹

本文来自【咸宁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