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和石核桃(堪与鳗鱼媲美的华夏之果)

山核桃:堪与鳗鱼媲美的华夏之果

汪鹤年

南和石核桃(堪与鳗鱼媲美的华夏之果)(1)

如果说核桃是泊来的果品,那么,山核桃则是土生土长的华夏之果。全世界共有山核桃属植物18种,分布遍及亚、欧、美等洲。其中我国有5种,分别为昌化山核桃、大别山山核桃、湖南山核桃、贵州山核桃和云南山核桃。

我国山核桃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湖南、贵州、广东、广西等省(区)的长江以南、南岭以北的广大山区和丘陵区,主产地在浙江的临安、淳安、安吉、桐庐、孝丰、分水,安徽的宁国、歙县、旌德、绩溪、黟县等地。其中以浙江临安产量最多,品质也最优,故享有“中国山核桃之乡”的称号。

山核桃是山核桃树结的果实,形似核桃而小于核桃,故又名小核桃、小胡桃、山胡桃。产地亦称山核、山蟹、沙核桃或野核桃。昌化人还有称山核桃为“大明果”的,据说曾在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斗争中起过重要作用,故有此称。

山核桃为胡桃科山核桃属落叶乔木,高达10~20米左右。一般生长于海拔400~1000米的山坡或谷地,喜气候温和、土质肥厚和排水性良好的钙质土壤。树皮光滑,灰白色。其叶单数,羽状复生,叶面绿色,叶背呈锈黄色。雌雄同株异花。果呈圆形,外皮很厚,带棱翼,黄褐色。仁肉不规则,内壁有大小分隔,颇有些像核桃的仁肉,滋味也相似。一般是待总苞颜色由黄绿转变为黄褐色时采收。采后要及时脱苞,坚果还需用水蒸煮脱涩,然后晒干或烘干。山核桃寿命长,一经种植,可多年收获。一般6~7年开始结果,20年以后进入盛果期。

山核桃果仁香脆可口,营养丰富,是无公害绿色食品。其含油率尤高,每百公斤坚果可榨取高级食用油及工业用油27~30公斤。山核桃油,清澄透亮,香味芬芳,有润肺补肾之功效,为油中上品。山核桃还富含蛋白质、维生素E和磷脂、不饱和脂肪酸、7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钙、镁、磷、锌、铁等22种矿物元素,因此有人认为其营养价值堪与鳗鱼相媲美。

南和石核桃(堪与鳗鱼媲美的华夏之果)(2)

中医还认为,山核桃味甘,性温,无毒,具有壮腰补肾、益肺定喘、滋润补养等功用。炒山核桃仁用黄酒送服,可治肾虚腰痛;如加党参水煎,吃仁喝汤,可治肺虚久咳;用总苞捣烂的汁液,搽于患处,可治皮肤癣症。

我国是山核桃原产国之一。有关专家通过对化石资料的研究认为,山核桃是古老的孓遗树种之一,远在4000万~2500万年前的第3纪渐新世,在我国华东地区就有山核桃分布;到中新世时,山核桃与桦木科、壳斗科的一些树种已成为华东地区的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的主要组成树种;之后由于遭受第4纪冰川的毁灭,仅在浙皖交界的天目山区保存下来。

我国有关山核桃的最早文字记载始于唐代。唐段公路《北户录》曾说:“郑虔又云:山胡桃无穰实心,磨之可为印子。”郑虔系盛唐著名书画家,由于职业上的原因,他对印章自然是偏爱有加,因而对山胡桃可磨制为印这一点尤为关注。

《太平御览》引唐刘恂《岭表录异》除了讲到山核桃可为印外,还谈及其生物性状等:“山胡桃,皮厚而坚,大于北府。底平如槟榔,多肉少穰,亦与北中者相似。以斧锤之方破,或取之,自底磨平,以为印子,其隔屈曲,类篆文也。”

南和石核桃(堪与鳗鱼媲美的华夏之果)(3)

唐段公路《北户录》中也有“山胡桃皮厚、底平,状如槟榔。其仁如扶容头,味次”的记载。

可见,至迟在唐代,山核桃已为人们所食用,并经常被用作刻制印章的用材。

不过,因山核桃果仁有涩味,其食用价值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并未能得到很好的利用。如昌化山核桃便长期处于野生状态,人们任其自生自灭于空山野谷之中,少有人问津。据说,还是明朝开国军师刘伯温从厨师汤汆芹菜以去涩味中受到启发,才发明了蒸煮山核桃以脱涩的方法。此种传闻不一定可靠,但山核桃脱涩后才为人们所重视却是实情。

或许是其食用价值的重新发现,才使得山核桃的栽培开始提上了人们的议事日程。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浙江《余杭县志》就隐约地透露出余杭北山出产山核桃的事实:“山核桃,俗称沙核桃,产余杭北山,似胡桃而小,壳圆元棱,八、九月上市。”

明代王象晋撰于万历年间的《群芳谱》也提到了南方出产的山核桃:“山胡桃,底平如槟榔,皮厚而坚,多肉少仁,其壳甚厚,须椎之方破。此南方出者,殊不见佳。”

南和石核桃(堪与鳗鱼媲美的华夏之果)(4)

清光绪十年《淳安县志》不仅记载了浙西淳安出产山核桃的情况,还记述了时人烂皮取核的新方法:“山核(桃)产邑西乡,似胡桃而小,树高大,叶厚而尖,四月间花如柏,其果外生绿软厚皮,白露前后采之,烂去其皮取核,核中仁盘结,色如丹,味微涩,颇有固精补肾之功焉。”

到了清末,核桃的种植更加普遍,一些地方政府不仅提倡并极力扶植山核桃的种植。清宣统二年第八期《浙江官报》就刊载了这样的史实:“宣统二年,劝业道董批准昌化潘炳文禀,饬属广为购种昌邑土产山核桃等果木。”

南和石核桃(堪与鳗鱼媲美的华夏之果)(5)

晚清和民国时期,人们还开始以山核桃榨油,并由此确定了山核桃作为上等油料的身份。据民国31年《昌化经济调查报告》载:“从前山核桃不为人所注意,民国初年间才开始榨油而向外营业,嗣后被有闲者发觉以之为茶助,于是逐渐推广。”

如今山核桃更是声名远播,其口味、品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山核桃一般以炒食为主,人们用炒制方式加工成的椒盐味、奶油味、五香味的山核桃便成为杭州著名的土特产。

参考文献(略)

《咱们祖先的瓜果园》(连载)

版权作品:鄂作登字-2017-A-0001684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