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优秀硕士论文(视光学专业技术论文)

浅述检测水平隐斜视过程中使用马氏杆法和Von Graefe法的对比分析(下),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光学优秀硕士论文?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光学优秀硕士论文(视光学专业技术论文)

光学优秀硕士论文

浅述检测水平隐斜视过程中使用马氏杆法和Von Graefe法的对比分析(下)

2.3.马氏杆法(Maddox杆法) 在检测隐斜视的时候,是人为的使用马氏杆制造视混淆,用以打破隐斜视个体的融合反射,从而暴露其偏斜的眼位。所以马氏杆打破融合反射比较彻底,被测者调动融合较为困难。

马氏杆是由多根小玻璃柱平行排列构成的,由于-柱状透镜-具有与其轴平行的光线通过不发生屈折,而与其轴向垂直的光线发生屈折的特性。所以通过马氏杆观察点状光源,被测者就会将点状光源,描述成为一条与柱镜轴向垂直的光条。 马氏杆(Maddox Rod)测试隐斜视:主要是双眼测试,右眼或者左眼前放上Maddox杆片(综合验光仪上辅助功能钮的右边RMV、RMH,左边WMV、WMH),双眼分视,所验出的斜视量包括隐斜视与显斜视两部分之和。它分别有“单Maddox杆法、双Maddox杆法”。单Maddox杆法用于定性与定量水平或垂直性斜视量,双Maddox杆法用于定性与定量旋转性斜视。

2.3.1本文探讨的主要是水平隐斜视,所以,被测者的反应主要有一下几种情况:

使用单Maddox杆法:在非斜视(如果不知是否有斜视,放在哪只眼前都可以,但是一般情况下,把Maddox片放在主视眼上。)

例如:使用综合验光仪右侧内置的红色水平Maddox杆片,按照被测者的注视方向,请其描述所看到的视标状态。如果被测者把右眼看到的点光源描述为红色垂直光条,左眼看到是点。为精确起见,检测期间验光师依然要不断打破被测者的融合反射,如果其描述红色垂直光条与点叠合在一起,通过对描述的分析,被测者为双眼正位视;如果被测者描述,垂直的红色光条,位于点状光源的右侧,由于被测者右眼前放置红色马氏杆。通过对描述的分析, 如果被测者描述,垂直的红色光条,位于点状光源的左侧,由于被测者右眼前放置红色马氏杆。通过对描述的分析,在隐斜视的眼前,放置基底与隐斜视方向相反三棱镜,并且逐步增加三棱镜度,(所增加的三棱镜度,一般为隐斜视量值的三分之一或一半)使点与光条叠合,当被测者描述为叠合时,所加的三棱镜度就是该被测者的斜视度。

2.4. Von Graefe法(冯.格雷福法) Von Graefe法是一种主观检测斜视的方法,是使用吕斯雷旋转三棱镜制造人为复视,用以打破隐斜视个体的融合反射。

但是使用吕斯雷旋转三棱镜制造人为复视,被测者会习惯性的调动融合功能,进行矫正性融像。所以在检测中,验光师一定要不断的用遮盖板,打破被测者所进行的矫正性融像,从而暴露其偏斜的真实眼位。

打出被测者最好视力上行的单个视标,用吕斯雷旋转三棱镜,在将该视标分离成两个,打破双眼融合功能,要先测视远眼位后再测视近眼位,能准确测量眼位的方向和量值。

2.4.1 Von Graefe法的检测水平隐斜视的原理及其方式

Von Graefe法是一种主观的眼位检查方法,在综合验光仪上,用棱镜将单个视标分离,打断双眼正常的融合反射,来为隐斜视进行定量。是利用综合验光仪,在右眼前放置基底向内12棱镜度的棱镜,左眼前放置基底向上6棱镜度的棱镜来分离相同的视标以消除融合反射,进行隐斜视定量检查,是常见的隐斜定量的测试方法之一。

具体方法在被测者前方,投放最佳视力上一排视力表的单行视标。在综合验光仪上,用外置三棱镜,在右眼放置12△BI的三棱镜和在左眼放置6△BU的三棱镜。

这时可以看到右眼的视标在右上方,左眼的视标在左下方如图5。 图5 检查水平隐斜的时候检查者以2△/秒的速度向外逐渐移到右眼棱镜使被检查者看到两个视标上下对齐如图6(1),记录此时的棱镜度数及底的方向。然后继续以2△/秒的速度向外移动右眼的棱镜使被检查者看到右眼的视标在左上方,左眼的视标在右下方如

(2)。最后以2△/秒的速度向内移动右眼的棱镜使被检查者看到两个视标上下对齐如图6(3),记录此时的棱镜度数及底的方向。取两个记录结果的平均值(如果两次结果相差3△以上需重新测量)。

2.4.2此时根据检查数据会得出如下结论:

A.0△说明无内外隐斜;

B.有BI的棱镜,说明有外隐斜,棱镜的度数就是隐斜量;

C.有BO的棱镜,说明有内隐斜,棱镜的度数就是隐斜量。

2.4.5Von Graefe法检查水平隐斜视的注意事项:

第一是全矫屈光不正

第二是一定确认被测者双眼能同时看到视标且排列为右上左下

若被测者只看见一个视标,验光师应检查被测者是否有一眼被遮盖,或通过交替遮盖双眼的方法,帮助被测者明确---棱镜分视后---两个视标的空间位置。

如果被测者存在较大的外隐斜,看到的视标可能为左上右下,此时应该加大右眼所放置的棱镜度,直到被测者报告看到两个视标一个右上一个左下。

另外在开始检查前,要向被测者详细告知验光师的检测意图,以便被测者应该相应做出的配合。尤其是检查儿童或检测表述困难的个体时,应在使用综合验光仪前,向被测者示范使用手势,辅助描述两个视标的空间位置,以便检测与被检测两者之间的顺畅沟通。

3.马氏杆测量法和Von Grafe法检测水平隐斜视统计数据的分析

3.1 引用数据导出两种方法检测水平隐斜视的结果

试验数据为2014.01-2014-06六个月时间内,所采集的实测数据

试验个体总数为;22位最终检出为水平隐斜视的个体

年龄段为;16-56岁之间

性别;男性10位个体,女性12位个体

其中水平隐斜视的个体中----散开不足和散开过度的试验个体7位占----试验总人数的30%

其中水平隐斜视的个体中------集合不足、集合过度、单纯内、外隐斜视的试验个体14位占----试验总人数的70%

3.2实测数据描述;

☆远距离马氏杆测量法检出棱镜度,和远距离Von Grafe法检出棱镜度比较-------马氏杆测量法检出棱镜度,平均高出2△---3△,马氏杆测量法和Von Grafe法检测水平隐斜视,马氏杆测量法虽然存在数值波动,但是范围不大。两种方式的检测数据接近,可信度无本质差别。

☆近距离马氏杆测量法检出棱镜度,和近距离Von Grafe法检出棱镜度比较-------马氏杆测量法检出棱镜度,平均差别在3△---6△之间波动,马氏杆测量法和Von Grafe法检测水平隐斜视,马氏杆测量法存在数值波动范围大,规律不易掌握的缺点。马氏杆法检测近距离水平隐斜视的可采信度减低。而Von Grafe法检出棱镜度,平均差别在3△之内,检测数据稳定,数据可以采信。

4.马氏杆与Von Graefe检测水平隐隐斜的结果分析

4.1.马氏杆法检测水平隐斜视的特点分析;

4.1.1马氏杆法检测远距离水平隐斜视,打破融合反射的方式是采用,人为制造视混淆的方法进行分视,从而达成打破融合反射的目的。所以在远距离的检测过程中,马氏杆打破融合比较彻底。测量出的隐斜视数值,与Von Gaefe法没有原则性的差异。即使存在不同,也可以(马氏杆和冯的差值)将差值作为一个常数,参考到日常检测数值中去,远距离测量精度和Von Gaefe法相比较基本不受影响。

4.1.2马氏杆近距测量时,使用点光源联合马氏杆测试。

观察在马氏杆法检测水平隐斜视过程中,存在数值波动范围大的试验个体,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被测者基本存在调节滞后倾向,加之马氏杆法近距离检测,需要笔灯做近距离光源,而且在暗室内,所以会刺激调节,同步诱发视觉三联动(调节、辐辏、缩瞳),使被测者的景深和焦深改变,必然导致调节性集合减少,水平隐斜视测量误差增大,外隐斜视偏大,内隐斜偏小。

被测者如果调节超前,景深和焦深的改变,也会带动的调节性集合增多,水平隐斜视测量误差增大,外隐斜视偏小,内隐斜偏大。

调节刺激引起的焦深改变,会同步诱发调节刺激与调节反应的差距增大。这一过程,导致被测者产生调节滞后反应的情况居多,而产生调节超前反应的情况较少。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推测分析可知,假如被检者的瞳距为PD=60mm, 注视40CM的时候,所付出的调节力是 2.50DS。 实际的AC/A的正常值是4△。

如果在40cm距离内,用马氏杆做近水平隐斜视测试,因为光源刺激同步诱发视觉三联动的原因,会导致焦深过大,被测者每调节滞后1D,验光师测量出来的隐斜视数值,与正常值4△相比较,就会产生±4△的测量误差。

景深和焦深的改变将会导致调节反应与调节刺激不相等,从而影响近距离水平隐斜视的测量精度,也会影响AC/A值的测量准确性,使下一步的处方确定和后期训练方案的制定受到连带影响。

4.1.3所以运用马氏杆法检测远距离水平隐斜视,和Von Graefe法相比差别不大。但是检测近距隐斜视,测试出的数值相对Von Graefe法的可信度偏低。

4.2.Von Graefe测试的水平隐斜视的特点分析,

4.2.1.Von Gaefe法与起马氏杆法相比较,由于用Von Gaefe法检测水平隐斜视,打破融合反射的方式,是采用人为制造复视的方法进行分视,从而达成打破融合反射的目的。所以无论是在远距离还是在近距离的检测过程中,都会有矫正性融合反射的干扰因素存在。这是使用Von Gaefe法,测试水平隐斜视的一个不足。

解决的方法是,无论是测量远、近距离的水平隐斜视,验光师都必须不断打破被测者的融合反射,这样就保证试验结果的可信度。

4.2.2.Von Graefe法测试水平隐斜视的优点是,被测者全过程始终是在屈光不正全矫的清晰状态下注视视标。基本没有不必要的外源刺激参与,所以导致诱发视觉三联动的因素较少,被测者基本上是处在调节相对放松的条件下。

Von Graefe测试,整个检查过程里,视中枢传出的集合冲动,也基本可以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因为调节性集合受环境因素影响比较少,所以运用Von Graefe法检测近距离隐斜视,测试出的数值相对马氏杆法的可信度更高。 因被测者测试的全过程,始终是在屈光不正全矫的清晰状态下注视视标。由于不必要的外源刺激,导致视觉三联动的因素较少,所以调节刺激和调节反应的测量过程中,被测者基本上是处在调节相对放松的条件下。

因此,近距离水平隐斜视的检测数值,不至于相差太大。整个检查过程里,视中枢传出的集合冲动,也基本可以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因为调节性集合受环境因素影响比较少,所以运用Von Graefe法检测近距离隐斜视,测试出的数值相对马氏杆法的可信度更高。

5.结论:

结合以上的数据和论述可以看到,在远距离的水平隐斜视检测过程中,Von Gaefe法和马氏杆法并没有过多的差别,而且各有优缺点,检测精度虽然不尽相同,但是也都在可采信的原则范围内。

但是在近距离的水平隐斜视检测过程中,由于外源性干扰对马氏杆法检测的数值影响较大,则会导致此方法的可信度下降。

而Von Gaefe法基本无外源性干扰因素存在,被测者基本可以保持调节处在放松的状态中,所以在近距离的水平隐斜视检测过程中,运用Von Graefe法测试出的数值,相对马氏杆法检测的数值可信度更高。

由于不同的被测者隐斜视程度不同,融合功能也相应的存在差异,隐斜视患者症状的差异,决定了该患者眼肌紧张的程度,而被测者为了保持双眼单视,反应在视功能检测中,也会呈现出个性化的差异。

熟练运用综合验光仪,对隐斜视的个性化差异,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被测者的检测方式和方法,从而为验光师判断被测者的客观情况,提供可靠的依据,有利于验光师按照检测结果,为被测者制定个性化的处置方案。

验光师进一步熟悉标准的综合验光和视功能检测方法,就可以更精确的为被测者提供准确、清晰、舒适的------全程视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