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南阳方言 真正的南阳话你会说吗

在南阳,有一种闪电叫扯闪,有一种聊天叫拍话,有一种惦念叫膺记,有一种慌张叫舍急,有一种冒失叫烧毛,有一种笨蛋叫板货三,有一种傻瓜叫信球,有一种舒服叫美气,有一种漂亮叫支楞,有一种否定叫不沾闲,有一种干什么叫抓里,有一种说话叫蟹火,有一种骗人叫表人,有一种再见叫改一儿见。有一种算了吧叫去求吧。有一种扯淡叫做打渣子哩。有一种土块叫可拉蛋儿。有一种瓦片叫瓦船儿。有一种蹲的动作叫革就那儿。有一种乐器叫米尔儿(春天用杨树或柳树枝的皮做的,可以吹响)

真正的南阳方言 真正的南阳话你会说吗(1)

方言解释:

瓦(动词,跑,如瓦吧,就是跑吧,瓦了,就是跑了。这个字做名词是,还是砖瓦的瓦)

瓦开跑(形容跑快)

长虫皮布袋(编织袋)

某些南阳方言,已经随着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走向世界,与世长存。

说到南阳方言,不能不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里面有不少南阳方言。如果不懂南阳方言,就极有可能误读这一千古医学名著。张仲景的《伤寒论》被医家奉为经典,许多伤寒学者称《伤寒论》条文“字字珠玑”,一方面说明《伤寒论》的理论深奥,切合实用,另一方面说明《伤寒论》文字精练,行文严谨。笔者在研习过程中发现,尽管仲景《伤寒论》是以书面通用语言为主,但仍能从一些条文中看出南阳地方语言和口语。诸多注释《伤寒论》的学者遇到这些方言时或望文生义,或避而不释,致使《伤寒论》某些条文未能真实反映出仲景的学术思想,

-----

真正的南阳方言 真正的南阳话你会说吗(2)

经考证:仲景所指的清浆水实指老百姓用以浆线的水,该“浆”字应读作jiàng(动词),而不能读作jiāng(名词)。清浆水系由小麦面团在清水中反复漂洗,并将面中丝筋尽抓挪出而成。小麦秋季播种,冬日孕育,春天生长,夏天收割,秉四时之气,得土气最厚,为五谷之首。味甘,性平,微寒,通心、脾二经。具有健脾益气,养心除烦,清热止渴之功。仲景在大病瘥后,劳复之时,取其作为枳实栀子豉汤之煎料,既有健脾益气,清热除烦之利,又无滞脾腻胃之弊,正所谓恰到好处,用心良苦也。

几几

《伤寒论》14条云:“太阳病,项背强几几,仅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31条云:“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金匮玉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篇:“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瓜蒌桂枝汤主之。”对于“几几”二字,自金代成无己之后,读音有“殊殊”、 “团团”、“紧紧”等。其实“几几”读音就是“ji ji”,南阳方言而已,副词,并无深义。南阳人一直作为口头语在运用,如轻微痛的,叫痛不几几,稍微痒的,叫痒不几几等。

不中

《伤寒论》第16条云:“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第149条云:“伤寒五六日……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泄心汤……”不中(中音zhōng),即不行之义。“中”或“不中”、“可中”、“老中”、“真中”等均属南阳或河南人常用的方言,“中”即是“行”。

不了了

《伤寒论》203条云:“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瘥,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必大便故硬也。”148条云:“伤寒五六日……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了了,音liǎo liǎo,意即:结束,完毕,完结等。不了了,即没有结束,没有完结等。如今南阳人在说此事尚没有完结时,仍说:“这事咱还不了。”

不沾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篇第9条:“寸口脉弱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水不沾流,走于肠间。”文中“不沾”即南阳方言,表示不行,不能,不可等。水不沾流,意即水不流,或水不能流,如南阳人说哪个人干什么不行时,往往说:“你不沾。”

《伤寒论》226条云:“若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哕。”《金匮·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篇有:“哕者,小半夏汤主之。”对此,历代注家都把“哕”释为呃逆。其实南阳人说的哕就是指吐之有物。若吐之无物,则称为干哕。

不得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篇第5条:“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不得,南阳方言,意指不能、不让等。如南阳人批评小孩子时常说:“若这个事不干完你不得吃饭!”即不能吃饭或不让吃饭。

不来

肝死脏,浮之脉弱,按之中如索不来,或曲如蛇行者,死。 【不来即左右摇摆,飘忽不定之意】

视频:南阳电视台 文字:吕建卓

看视频版南阳方言,请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