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业转型方向(新分类下信托业三驾马车)

2022年资管新规正式实施年初全国信托监管工作会议上,银保监会信托监管部相关负责人明确提出新的信托分类标准,即按照资产管理信托、资产服务信托和公益/慈善信托对信托业务进行划分在新分类背景下,FOF、ABS与家族信托有望成为信托公司新三驾马车,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信托业转型方向?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信托业转型方向(新分类下信托业三驾马车)

信托业转型方向

2022年资管新规正式实施。年初全国信托监管工作会议上,银保监会信托监管部相关负责人明确提出新的信托分类标准,即按照资产管理信托、资产服务信托和公益/慈善信托对信托业务进行划分。在新分类背景下,FOF、ABS与家族信托有望成为信托公司新三驾马车。

投研能力引领下的证券投资业务

新分类背景下,大力拓展以股票、债券(包括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以及TOF/FOF为主要投向的主动管理型证券投资业务已成为信托公司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从行业经营实践来看,作为本已是红海市场的证券投资业务的后来者,信托公司在行业内、外部均将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

一方面,相比于传统非标业务,此类业务对信托公司的主动管理、投研水平、资产配置、IT系统等能力均具有较高要求,需要较长时间的能力建设和较强的投研支撑,从而部分提前布局、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信托公司形成较大的领先优势。例如,在TOF/FOF等证券投资业务领域,截至2022年1月,已有48家信托公司布局TOF/FOF标品业务。2021年全年新增TOF/FOF规模约1386.91亿元,而其中较早涉足TOF/FOF的信托公司,如华润信托、外贸信托、中航信托、中信信托等,全年新增规模占行业的1/3左右,表现出明显的头部效应。另一方面,相比于长期置身于证券投资市场的基金公司、券商等机构,信托公司在投资能力、研究体系、经验积累、募资能力等方面均处于一定劣势,难以与其直接竞争。因此,未来各信托公司应充分利用好自身牌照的跨市场投资优势,围绕信托客户追求稳健收益、偏好低波动、低回撤等独特的资产配置需求,主动提升完善自身投研体系、投研能力、投研团队建设,尽早培育出独具自身特色的差异化证券投资产品和市场业务能力,以尽快在激烈的红海竞争中实现突围。

社会公信力引领下的家族信托

自资管新规出台以来,作为信托本源业务的家族信托已成为行业信托公司财富管理业务转型的布局重点。据统计,截至2021年9月,68家信托公司中已有59家开展了家族信托业务,家族信托存续规模约为3100亿元,连续6个季度上升。同时,据中信登数据统计,仅2022年1月,新增家族信托规模便达128.99亿元,较上月增长33.54%。从目前信托公司经营实践来看,受财产登记制度、税收制度缺失等因素影响,大多家族信托的信托财产仍以资金为主,信托目的以理财为主,资金投向多为信托公司固收类、证券类和股权投资类产品,对采购外部产品或通过资产组合进行大类资产配置管理方面的运用较少,非资金型的事务管理类家族信托则更是稀缺资源。

从新分类背景下家族信托的转型要求看,单纯以追求信托财产保值增值为主要信托目的,具有专户理财性质和资产管理属性的信托业务不属于家族信托。因此根据监管导向,未来家族信托的“增值财富”功能将逐渐弱化,而以“安全财富、和谐财富和久远财富”作为重要目标的财富规划、家族治理、子女教育、资产配置等非资金类、事务管理服务功能得以彰显。对信托公司而言,上述家族信托目的的实现需要全新的、全方位的能力培养。不仅需要极为专业的受托服务能力、资产配置能力、财富规划能力和投研支持能力,更需要较强的社会公信力作为业务开展前提。所以银行系信托公司依托银行股东的客户资源、财富资源以及资金渠道、社会公信力等资源禀赋,在开展家族信托方面最具竞争优势。据中国信托业协会相关调研问卷显示,信托公司的家族信托客户75.06%的客户来源于商业银行引荐。同时,在信托行业家族信托排名前5名的信托公司中,有4家为银行系信托机构。因此长期来看,借助银行股东资源禀赋或通过与商业银行私银业务合作等,全力提升建设自身社会公信力,将成为下一步各信托机构家族信托展业布局的重要路径。

资质资源引领下的资产证券化业务

资产证券业务是信托公司的本源业务之一。由于信托制度在财产独立性和风险隔离上的优势,信托计划成为资产证券化业务最适合的特殊目的载体。近年来,在监管鼓励、信托公司积极布局转型背景下,以信贷ABS、ABN和企业ABS为主流业务方向的资产证券化业务进入快速发展期。

据统计,截至2021年末,年内共有43家信托公司参与到资产证券化业务。参与的项目规模约为17173.67亿元,占总规模的60.03%,占据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超半壁江山。然而,在目前信托主导的资产证券化业务链条中,仅12家信托公司获得银行间市场债券承销资格,2家信托公司获得交易所企业ABS管理人资格,其他大多信托公司仍主要承担收益微薄的SPV通道角色,无法作为主承销商和管理人角色主导项目发行。市场竞争激烈、盈利空间较小,信托公司的服务能力难以得到真正施展。

为充分发挥信托公司专业本源、优化服务能力,下一步,信托公司一方面应不断提升自身主动管理能力、积极申请业务资格、提升服务附加值,大力拓展全口径的ABS、ABN、MBS等业务机会;另一方面应主动挖掘证券化业务价值,发挥自身优势,将证券化业务从单纯的服务信托,拓展为资产管理业务、私募投行业务和服务信托的结合,进而实现全链条、全流程服务,构建信托公司主导型的高附加值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模式。伴随信托公司债券承销资格以及受托管理人资格的放开,信托公司将充分发挥自身制度本源优势,在资产证券化蓝海中大有可为。

(作者系清华大学法学院金融与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

本文源自中国银行保险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