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小龙虾塘建设标准(走在前开新局来自第一线的奋斗报告)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史口镇林家村的公路尽头有一片“世外桃源”,也被当作美食家的天堂。这里有种满莲藕的池塘,池塘里游着小龙虾,大棚下一池碧波里满是活蹦乱跳的鱼儿。

大棚小龙虾塘建设标准(走在前开新局来自第一线的奋斗报告)(1)

史口镇林家村村南的大部分土地地势低洼,贫瘠易涝,再加上盐碱程度高,粮食作物几乎不长,棉花收成也不好,大部分土地长期处于荒废状态。但是由于近邻四干渠,引水条件优越,且周边无工业污染,水质条件优良,适合发展水产养殖产业。外出打工的马路路瞅准时机,回乡包地开挖池塘,搞起莲藕种植和水产养殖。

大棚小龙虾塘建设标准(走在前开新局来自第一线的奋斗报告)(2)

2007年下半年,在镇政府及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马路路依法承包土地,创办高效莲藕种植及水产养殖基地。2013年,马路路注册成立路路通家庭农场。2021年,农场荣获“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称号。

大棚小龙虾塘建设标准(走在前开新局来自第一线的奋斗报告)(3)

“农场创建于2013年7月,占地1137亩,其中外塘占地60亩,大棚占地3000平方米。农场以莲藕种植和水产养殖为主,养殖的品种有罗非鱼、丁桂鱼、荷包红鲤、小龙虾、四大家鱼等,现在大棚里养殖最多的是罗非鱼。”路路通家庭农场负责人马路路说。随着家庭农场的不断发展壮大,马路路开始重视品牌建设,2013年申报了莲藕无公害本农产品认证,2014年申报了四大家鱼无公害认证,2015底注册了“美林糖”商标。

大棚小龙虾塘建设标准(走在前开新局来自第一线的奋斗报告)(4)

马路路向记者介绍了路路通家庭农场如何通过科技手段实现产业升级,“今年主要实施了设施渔业项目,实现产业升级,在农场建设两个大棚,占地3000多平方米,变靠天吃饭为科学养殖,实现了一季变两季、错季上市,预计今年增收60万元。通过实施中央引导地方科技项目,改良莲藕品种,在藕池中套养小龙虾,今年莲藕预计产量达700多吨,罗非鱼产量达20多万斤。”

大棚小龙虾塘建设标准(走在前开新局来自第一线的奋斗报告)(5)

到了投喂时间,马路路走进大棚,打开自动投料机。鱼食入水,一大批罗非鱼涌上水面,争先恐后地抢食。“农场养殖的罗非鱼肉多刺少,亩产达5万斤,这一批已经可以销售了,今天下午周边经销商就来上门采购。”马路路心情愉悦地等待着上门采购的经销商。

大棚小龙虾塘建设标准(走在前开新局来自第一线的奋斗报告)(6)

该农场抓住旅游发展机遇,借助其独特的荷塘龙虾景观和穿过农场的传统内燃机火车道,打造休闲度假式农场,集吃、住、游、乐于一体,包括泛舟湖上、赏荷采莲、特色餐饮、休闲垂钓、特色养殖等项目。不仅带动了当地农副产品的销售,扩大了产业规模,还拓展产业链,提升产业档次,为发展绿色农产品提供了活力。

除了路路通家庭农场的负责人,马路路同时也是路路通莲藕种植协会和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在该协会和合作社的引导下,农户和养殖户不仅可以组织交流,共同提高种植和养殖技术;还能统一价格,掌握销售主动权,避免商贩压价,从而得到最大的收益。马路路通过家庭农场带领协会成员和合作社成员合作经营,组团发展,带动周边村民致富,成为当地群众发家致富的“领头羊”。

多年来,路路通家庭农场依靠便利的环境条件,以及政府政策支持发展莲藕种植和水产养殖产业,带动史口镇莲藕种植和水产养殖产业科学、有序、规模发展。截至目前,水产养殖户数量已达到40多户,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当地村民的经济收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