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最尖端航空母舰(英国航空母舰的发展历程)

图为暴怒号最终状态为了解决在初期阶段全通甲板各舰的困难,也就是着舰作业过于耗时以及搭载机过少的问题,最早的尝试是在1922年~1925年对"暴怒”号第二次改装该舰在这次改装中,将原来的起飞甲板的后上方设置了着舰(兼起飞)甲板,在着舰作业的同时,也可以进行战斗机等轻型飞机的起飞作业这种系统是全世界首次同时在舰上起降飞机的尝试,而此后十余年里,同时起降飞机也成了英国航空母舰设计的主要课题之一,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英国最尖端航空母舰?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英国最尖端航空母舰(英国航空母舰的发展历程)

英国最尖端航空母舰

图为暴怒号最终状态

为了解决在初期阶段全通甲板各舰的困难,也就是着舰作业过于耗时以及搭载机过少的问题,最早的尝试是在1922年~1925年对"暴怒”号第二次改装。该舰在这次改装中,将原来的起飞甲板的后上方设置了着舰(兼起飞)甲板,在着舰作业的同时,也可以进行战斗机等轻型飞机的起飞作业。这种系统是全世界首次同时在舰上起降飞机的尝试,而此后十余年里,同时起降飞机也成了英国航空母舰设计的主要课题之一。

“暴怒”采用的又一项新系统便是上下两层的机库,这样其搭载机数量一举达到了36架,但是同时产生了重心上升,复原性恶化的副作用,舰岛的设置不得不被放弃。具有大型射击指挥装置的“赫耳墨斯”号的舰岛便高出水面35米以上,倘若“暴怒”号也设置同样的舰岛。其高度则将达到43.5米这样令人乍舌的高度。由此看来,该舰采用平甲板型(Flush Deck Type) 也可谓是无奈之举。但是由于取消了舰岛,迫不得已,其烟道便只能痛苦地采取沿着机库侧面而通向舰娓之策,当然这样导致舰内温度的上升以及机库面积的缩小,都成了被指责的目标。

图为勇敢级航空母舰

通过从成败参半的“暴怒”号的反省而诞生的,便是同属大型轻巡洋舰的两艘勇敢级( Courageous )。本级于1928~1930年完成,但是此时根据《华盛顿海军条约》中转用建造中主力舰的舰体的相关条款,美国的列克星顿级(Lexington) 与日本的“赤城"、"加贺"号亦已竣工,英国航空母舰占据压倒性优势的时代已经正在成为过去。而此时,勇敢级依然追求同时起降飞机的方式,继续沿用上、下两层飞行甲板以及上、下两层机库的形态,为了解决“暴怒”号上失败的烟道问题,再度决意采用舰岛。而此时特别留意者,乃是为避免复原性能的恶化而极力将舰岛缩减到最小。

同时还全部取消中口径火炮,并将“鹰(1)"号上的那种大型三脚桅改成杆式格杆,另外还在舰体增设防雷凸舱,使得舰宽从原来大型轻巡洋舰时代的24.7米增至27.6米,以图增加稳性。由此从“阿耳戈斯”号开始的全通甲板型航空母舰到勇敢级为止算是成型了,当然包括“暴怒”号在内的三艘因其起飞甲板过短,其有效运用时间也极为有限,而到了20世纪30年代,随着舰载机的大型化,双层式甲板的优势也消失了。

在此不妨对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形势做一个概观,可以非常惊讶地发现,与其他海军具有显著不同的是,这一时期的英国航空母舰依然执着于双层式飞行甲板。而美国从最初起就一以贯之,始终采用单层飞行甲板。

而在“赤城”、“加贺”号虽然一度追随英国式的日本,也在1938年竣工的“龙骧”号上回到了单层甲板的老路上。因纵式阻拦索的性能不稳定,英国从1926年起停止使用阻拦索而使用整个飞行甲板进行着舰。这种方式与

将纵式改为横式,继续使用阻拦索的美国和日本有所不同。英国方式虽可谓是一种自然型着舰方式,但是也正是由于舰载机性能较低才可行。反过来看,这也成了阻碍高速、重型新舰载机发展的绊脚石。事实上,舰队航空兵隶属于空军这一组织上的痼疾,使舰载机性能阻遏在较低的水平,最终招致了令人堪忧的结果。

在勇敢级之后,英国于1931年制成了新的航空母舰方案,排水量23400吨,全长248米,航速32.5节。从其依然保持两层甲板的形式,我们也不难看出英国依然在推行问题重重的陈旧方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