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常见字词(文言文基本字词常识)

新学期开始了,对于刚刚升入初高中的孩子们来说,学习文言文将成为他们语文学习中的重中之重。晦涩难懂的语言、长短不齐的句式、闻所未闻的字词,令人望而生畏,有点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想法。别急,其实文言文用对了窍门,学起来一点都不难。今天小编就来教大家提前掌握一些常识性的字词。

初中文言文常见字词(文言文基本字词常识)(1)

一、表示官职变化的字词。

在《陈情表》中,有这么一段:

“前太守臣逵臣孝廉,后刺史臣荣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臣郎中,寻蒙国恩,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这里的“察”、“举”、“拜”、“除”、“侍”如果按照现代意义理解,那就大错特错了,在文言文中它们都跟官职的升迁变化有关。魏晋时期的选拔用人制度是察举制,所以察和举都表示考察,选拔,举荐。

除此之外,用来表示官职变化的字词还有: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迁等,我们可以分一下类:

初中文言文常见字词(文言文基本字词常识)(2)

古代官职的升迁变化都是用特定的字词表示的,知道了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后,在读文言文的时候看到这些字词,是不是就能很快理解人物的生平经历了呢?

二、表示时间变化的字词。

时间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小到分秒,大到年月,都有不同的称呼,一起来看看古人是怎么叫的。

初中文言文常见字词(文言文基本字词常识)(3)

这些字词都是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意思也比较的简单,如“尝”表示曾经,“会”表示恰逢,“方”表示正在这时等,在句子中的含义基本都是固定的。

例句: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蒲松龄《狼》)

已而太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初中文言文常见字词(文言文基本字词常识)(4)

干、支是我国古代用以记录时间的一套专门的序数系统。干,即“天干”,依次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即“地支”,依次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按顺序两两相配,至六十次为一循环,称为一个“甲子”。

我国古代从汉武帝刘彻“建元”年号开始,多以年号记年。这类表示年代的词语一般出现在文章的段首,交代这一年发生的事或是文中人物的行迹。

例句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阳楼记》)

都是以皇帝的年号为时间标志,还有几个词语需要掌握的:文言文中的“期年”表示一年,“积年”表示好几年,“曩”表示从前。

初中文言文常见字词(文言文基本字词常识)(5)

例句: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苏轼《赤壁赋》)

例句

①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乐府诗《孔雀东南飞》)

辞爷娘去,至黑山头。(北朝民歌《木兰诗》)

一天中的十二个时辰,具体表示的时间是固定的,可以把它记下来,你会发现在学文言文的时候就简单很多了。比如夜半指夜里十二点前后,食时指吃早饭的时刻,日昃指太阳偏西,下午两点左右,隅中指临近中午的时候,而人定指的是夜深人静的时候。

三、表示人物行为的字词。

文言文中表示人物行为的动词,在句子中基本意思也是固定的,理解了它们的含义,对读句子的含义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起来看底下这一组:

初中文言文常见字词(文言文基本字词常识)(6)

这些字也是一些常见字,它们的含义跟现代意义接近,基本是到、往、拜见、辞别的意思,在读文言文的时候,看到这些字词,就要明白它们跟人的行为有关,再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具体含义,是去往哪里还是辞别了哪里。

例如:

①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于邑人,不使学。(王安石《伤仲永》)

②缦立远视,而望焉。 (杜牧《阿房宫赋》)

这里的“谒”“幸”都是到访、来的意思。

四、表示跟皇帝相关的字词。

古时候皇帝以天子自居,所以关于皇帝的一切也都有专门用语,比如:

初中文言文常见字词(文言文基本字词常识)(7)

例如:

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②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左忠毅公逸事》》)

这里的“山陵崩”就指的是太后的死亡,而“京畿”指的是都城。此外,诸侯或大臣的死亡叫,士大夫的死亡叫不禄,一般人的死亡叫卒、死、没(殁)、终,出家人的死亡叫圆寂

这些字词在文言文中都有特指,读课文的时候就要明白它指的是什么,只要弄清楚了它们的含义也就很容易读懂文章大意了。补充一点,还有一个词叫丁忧,指的是官员在遇到父母丧事的时候要回家守孝二十七个月,一般叫丁母忧或丁父忧。

最后,再为大家提供一些与粮食相关的字词,注意区分理解哦!

初中文言文常见字词(文言文基本字词常识)(8)

文言文的学习是一个由少到多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用心整理钻研的过程,要学好文言文,字词的理解掌握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先从这些字词常识入手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