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跃民血色浪漫第十三集(不防回头再看一遍血色浪漫)

可以这样说,近些年能看的电视剧极少,大部分国产剧均粗制烂造,将大把的投资花在了服化、场景、及演员的片酬上,极少将心思花在剧情的琢磨上。

这样就造成怀旧情结的加深,我们总是在一次次点开新剧没看几眼又一次次关闭,浮夸的剧情,浮夸的表演,然而我们并不想沉沦为浮夸的观众。

于是,我们在感受到精神荒芜的时候,不禁会想起曾经看过的老剧,那些经典,因现在的糟粕太多而更加弥足珍贵。

《血色浪漫》即是其中一部。这部剧也是我开始关注并认可刘烨的第一部剧。

钟跃民血色浪漫第十三集(不防回头再看一遍血色浪漫)(1)

钟跃民血色浪漫第十三集(不防回头再看一遍血色浪漫)(2)

这部剧可以说并没有将原小说对于社会的批判很直接的表达出来,大概是有某种后顾之忧吧,毕竟广电的审批有很多条条框框的。

但尽管如此,我们也能看得出这部剧所反映的众生相:部队大院里普通孩子和高干孩子二十年来的差别是不能用简简单单的个人奋斗历程来解释的,这中间有许多类似于属性不同的东西,你属于哪个阶级,那么你的成就会靠近于哪个阶级,就好比赛跑,你光脚丫饿着肚子,别人吃了牛肉补充好能量还穿了一双超级符合力学原量结构的跑鞋,站在同一跑道上,起跑线看起来是同一条,但你最终却输在了装备上不是吗?

比如小混蛋,难道他生而即是坏蛋吧?他是那些比他强的人欺负他奋力反抗结果走了极端,我们不是要替小混蛋的行为找借口开脱,只是就事论事,这里面难道没有阶级待遇差异性所产生的矛盾吗?而况,中国人不患寡患不均是古来有之的。

别人有的,我为什么就没有?

这恐怕是每个人人生中经常会想到的问题,只不过有的人认命了,有的人通过正常的轨道奋起抗争成功了,跻身成为更上层的人群中的一员,而有的人,诸如小混蛋,走了违背社会规则的道路,跟社会为敌,结果自食恶果被捅死。

钟跃民是一个例外,他对名利爱情没有太多的贪念,他的人生理想就是不断的进行新的人生体验,他一直在路上,不为谁停留,这样的生活态度是令我们一众俗人艳羡的,但又有谁能冲破俗世的枷锁,活成钟跃民那样的洒脱随性呢?

尽管本剧对于原著讽刺现实没有很直观的表现出来,但多次隐喻,这也是这部剧之所以感觉真实的地方。宁伟的死、李奎勇的结局不能不引发人们对于人生的深思,很多事情,并非正能量的道德规范所能解释的,马太效应的实际意义具有其普通性: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只要社会资源存在不公平的公配,那么人与人之间就有其阶级性,这与我们从小所接受的公平化教育并不冲突,因为任何事物,都是建立在相对论的基础上的,我们只是在渴望着相对的公平,仅此而已。

钟跃民血色浪漫第十三集(不防回头再看一遍血色浪漫)(3)

钟跃民血色浪漫第十三集(不防回头再看一遍血色浪漫)(4)

钟跃民血色浪漫第十三集(不防回头再看一遍血色浪漫)(5)

刘烨之于钟跃民,是一种演绎还是一种角色复活,各人自有各人的看法,我之所以开始关注刘烨,正是因为这部剧,也只有他能把钟跃民身上的那股子贫中带着侠义的劲儿刻画到传神。他并不是传统意义上高大全的形象,他是一个矛盾体,他潇洒、讲义气、浪漫、尽情享受生活,他代表着一种生活状态:在路上,他重情义,但却不会为任何事物停下前进的脚步,不管是清贫还是富贵,他都能放下名利之累去享受人生任何阶段的快乐,这就是钟跃民的个性魅力所在吧。

宁伟的死,是最让我难过的,他之所以成为杀手,不仅仅是因为他自己人生选择的错误,也有社会的责任,仅仅因为管了一件闲事,而且也算是见义勇为的事,他的前途被毁于一旦,他代表着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人想通过社会规则艰苦奋斗而际遇不佳的人群,其实很多人走上犯罪的道路,并不是本意,这里面的的确确有社会的因素,但是社会之于个体,又会对谁负责呢?只能自己买单!

《血色浪漫》的钟跃民不同以往的角色,主角光环几乎遮住其他人的光芒,乔治之所以推荐这部老剧,除了喜欢钟跃民的性格,更重要的是这里面的每个人都刻画的有血有肉,让你很难忽略他。

知识渊博审时度势的郑桐,不爱学习油嘴滑舌的袁军,正气凛然重情重义有责任心的张海洋,运筹帷幄、气场强大、进退有度的高干子弟黎援朝,真实孝顺、讲义气、憨厚但却不怯懦的李奎勇,疾恶如仇,直来直去真性情的宁伟……这部剧里,每一个角色都有其鲜明的个性,而且台词幽默风趣,虽然讲述的是文革时期的事情,但其传达的思想观念放在今天也绝不会过时。

这部剧里的女性角色相对弱一些,表现的不够丰满,她们的存在,只是为了衬托在那个时代下的情感和价值观,远不及几个男性角色丰满,但好在那时的孙俪还够水灵,虽然穿着口袋一般的旧式军装,但依然能感受到一种朴素清纯的美,秦岭也演出了一种很异类的美,在厚厚的棉服下依然散发着性感的气息,任粗布旧袄都藏不住的美,却依然没能让钟跃民停下,他需要的是高钥一样随他浪迹天涯的陪伴,而不是为了守住爱情的长相守。

写到这里,突然感觉都梁的世界里也有一种武侠的味道,只不过是一部穿了年代服装的武侠剧,钟跃民所崇尚的生活,就如同他在听那道柴可夫斯基的钢琴曲时随口解说的词一样,他的人生,没有悲也没有喜,只有淡淡的,若有若无的惆怅。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行走在路上的人,路见不平也一样会拨刀相助,他需要的是那种酣畅淋漓的快意恩仇,他的浪漫,是血色的浪漫,也是女人的毒药,周晓白的母亲对钟跃民进行了最深刻的评价:有个性,说话得体,受过极好的教育,极其理性,这种理性,是成就大事的基本素质,这样的气质对纯情的女孩子相当有吸引力,但不会对家庭和感情有责任感。这就是钟跃民,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人物。

最后,以钟跃民的一个故事作结尾:我们总是安慰一个高位截瘫的病人:你真好,能有大把的时间躺在床上读书…………

这算是一种敷衍的安慰还是发自内尽的期盼呢?

需要我们深思的问题还有很多,时代虽然不同,但人生最基本的矛盾却从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过,人人都希望一诺千金,无论是人际交往,还是感情生活,但承诺在时间面前永远是苍白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