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后的渔村(上海最原始渔村)

风吹芦苇倒,湖上渔舟漂,十月的淀山湖烟波浩渺。光影浮动间,一艘小木船劈浪前行,68岁的包兴根划桨摇橹,妻子布网收鱼,分工明确。渔网细如丝,收网时需用两根细长木签沿边串起,手法如织毛衣。忽地,包兴根瞅见湖面下若隐若现的银色身影,妻子赶忙抄起网兜,伴随浪花飞溅,两条银光闪闪的白丝鱼随波入网。妻子笑逐颜开,兜帽下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今天第一网就有大鱼,真是开门红!”

上海最后的渔村(上海最原始渔村)(1)

喜获丰收,打鱼人笑逐颜开

上海最西端、淀山湖南岸,不少村落至今保留着原生态自然风貌,那里的“包兴根夫妇”不在少数,不少村民有进湖捕鱼的习惯,几乎每户村民家门口都停靠着一艘小木船,载着船桨与各式渔具。不过,伴随着近年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稳步推进,青浦西部区域从“上海边界”一跃成为“长三角示范区中心”,捕鱼人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气旺了、活力足了、环境好了,生活越来越滋润,以前捕鱼是维持生计,现在捕鱼是图个开心。有时我们捕鱼晚回,茫茫湖面上靠什么指路?华为基地上的林立塔吊和璀璨灯光,就是家的方向。”有捕鱼人感慨。

以前是“维持生计”现在是“图个开心”

今年7月,小红书上一则“上海最原始渔村”的游记,让不少市民游客将关注的目光聚焦到青西地区的几个村落。不少人惊讶地发现,所谓“最原始”已是过去时——紧邻淀山湖,与浙江、江苏隔湖相望,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带动下,发展的活力早已让这些原生态的村落焕发勃勃生机。

春江水暖鸭先知,60岁的倪春妹很早就感受到了家乡的新变化:“来村里的车子多了,钓鱼的年轻人也来了,打到的鱼更好卖了,甚至捕鱼人也多了起来!”

行走在淀山湖边的小村庄里,可见村民以老年人居多,不少老年夫妇依据不同时令,驾船在淀山湖中“淘金”。“淀山湖就是我们的‘宝库’,四季景色不同、渔获不同,但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是捕捞季,我们总能抓到鱼!”倪春妹说。

上午9时,倪春妹站在岸边,给在船舱中修马达的丈夫打下手。夫妇二人刚打鱼回来,在湖上漂了三小时,打到一条肥美的白丝鱼,“今天够吃就行”。倪春妹的丈夫还没退休,闲暇之余两人会一道出船,打到的鱼优先自己吃,剩下的分给邻居朋友,再多的就联系鱼贩收购。打鱼的初衷远没有那么复杂,“最开始为了‘讨口吃的’,后来小船换了大船,生活慢慢地变好了,打鱼就变成了一种习惯。”

上海最后的渔村(上海最原始渔村)(2)

村民修整鱼船

倪春妹告诉记者,她们村里的人从“老祖宗辈”就开始打鱼了。村民高学雷就是在父母那艘小木船上,摇摇晃晃地过完了童年。作为一种刻在骨子里的传统,今年71岁的他依然坚持早起出渔,不同的是,打鱼已从父母辈紧张的生计压力演化成有趣的生活方式。“以前‘靠湖吃饭’,现在村里福利好,各项补贴都有发放,捕鱼的生计压力就没那么大了,只当锻炼身体。在船上晃着、飘着,让我觉得自己还很有劲,不像老年人!”

退休后,张盛曦把船装修成了景区游船的模样,船舱内还有一套茶具,撒网后冲上一壶茶,喝得差不多了,就该收网了,“很惬意,以前哪有这样的闲情逸致!”他告诉记者,近两年来,湖上的船有缓慢增多的迹象,在他看来,打鱼解决了村里一部分老人退休再就业的问题。

上海最后的渔村(上海最原始渔村)(3)

丈夫摇橹,妻子打渔,配合默契

2019年1月17日,华为上海青浦研发中心项目顺利完成土地摘牌,项目占地面积约16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0万平方米,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西岑科创中心的重要项目,项目将于2024年1月交付,建成后预计将导入近4万名科技研发人才。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旧厂房的拆除与动迁。“村里的退休老人们不再进厂打工,便做回‘老本行’,打鱼消磨时间,还能赚点小钱。淀山湖永远给我们村民留了后路。”张盛曦说。

退休村民的再就业渠道通常是进厂做保安、保洁,吴其兵觉得,比起这种传统路径,不如回归打鱼来得自由且实在。他捕到白丝鱼后,通常会出售给附近饭店的老板。“在湖上花三小时就能赚到三百块,性价比非常高!”他笑称,“不过我的退休金每年都涨,也不在乎鱼能卖多少钱了,就是图个开心。

“不捕小鱼”是心照不宣的规矩

船行至淀山湖中央,风浪增大,吴其兵皱起眉头:“浪有些大了,不太适合捕鱼。”有着三十多年捕鱼经验的他,早已摸清捕鱼的门道,“三四级的风最适合捕鱼,渔网漂在浅水;风再大的话,网就紧了,鱼钻不进去。”他启动马达,往上风口驶去,“那里风小,鱼儿多一些。”仅靠观察浪的大小就能测出风力,是渔人们独特的技能吗?面对记者的疑问,吴其兵嘿嘿一笑:“你说的也对,不过现在手机上有天气预报,风向风力都写得很清楚啦!”

学会与鱼儿打交道也是渔人的必修课。吴其兵的认知中,每种鱼的习性各不相同。比如,白丝鱼的眼睛“亮得不得了”,能很快察觉到渔网,水越浑浊,白丝鱼就越看不清渔网,捕到的概率越大;鲤鱼是底栖性鱼类,一般情况下都在水体底层游动,冬季温度低,鲤鱼会把脑袋钻进泥土里,在水底铺设渔网后,当渔船靠近,鱼儿受惊便会一头扎入网中;花鲢白鲢是最好捕的,它们通常成群游动,一旦落网便是“全军覆没”。

上海最后的渔村(上海最原始渔村)(4)

渔网宛如珠串

在湖面上,机遇与险境往往并存,不止一个村民对记者强调“打鱼没有那么轻松”。按照吴其兵的经验,有阳光的冬日是抓鱼的最好时机,“表层水温高,鱼都会游上来的。”但冬季捕鱼的不可测因素也最多,“经常没有预兆就刮风”,一旦风浪骤起,只能割断渔网、弃鱼上岸,“保命最重要”。到了夏天,鱼是多了,但竞争者也多,卖鱼条件也更苛刻,倪春妹跟丈夫经常凌晨三四点就撑船出去,到上午九点左右才回家,除了避开酷暑烈日的考虑,主要是为了让渔获保持新鲜度:“夏天鱼不宜存活,要赶在新鲜时将鱼尽快送到集市上。”

纵有高超的技巧,淀山湖上的捕鱼人们有心照不宣的规矩——不捕小鱼。记者发现,他们的渔网网眼很大,很难困住体型狭小的鱼,即便有不幸闯入渔网的小鱼,在收网时村民也会将其放归淀山湖。“今年把小鱼都抓光了,明年就没有鱼可捕了。”张盛曦说。

记者了解到,每年2月16日至5月16日是淀山湖禁渔期,也是鱼苗增殖放流的最佳时机,今年3月,本市相关部门在淀山湖湖心位置投放白鲢、花鲢等鱼苗共40万尾。这段时间里,附近的村民们也不会闲着,修船、补网,为开捕做足准备。

上海最后的渔村(上海最原始渔村)(5)

村民晾晒的渔网

灯光璀璨的地方就是家的方向

当倪建英在小红书上刷到推荐自家村落游记的帖子的时候,她又惊又喜:“我们这个城市边缘的小渔村,在网上竟会这么受欢迎!”村子走红之后, 村里的私家车越来越多,“每到假日,马路边、村民楼前都会变成停车场。年轻男女们或背着相机,或带着渔具,村里热闹了不少!”

游客的到来也拓宽了村民们的渔获销路。原先,村民们捕到鱼之后需自行带到镇上的农贸市场贩卖,或是打电话给相熟的饭店、食堂供货;现在,每个游客都是潜在的消费者,销售的中间环节变少了。倪春妹的手机里就有几个游客的联系方式,这些游客在品尝过一次湖鲜之后,经常通过微信联系她,预定新鲜湖鱼。“我们的鱼,现在不愁没地方卖!”倪春妹说。

道路硬化、污水排放治理、村民活动场所增多……近来,淀山湖南岸村落的变化明显,其中最大的变化当属华为项目的带动效应。今年9月,华为青浦研发中心项目2个组团实现结构封顶,“森林小镇”形态初现,如今的项目工地上一座座建筑已拔地而起,塔吊林立,为静谧的江南水乡注入新的活力。

上海最后的渔村(上海最原始渔村)(6)

从淀山湖上远眺塔吊林立的华为基地

看着村子附近华为项目稳步推进建设,张盛曦嗅到了新气象。这些年,他开启了自己的民宿改造工程——升级了破旧老宅,三层小洋房在河畔全新亮相,通透的落地窗、氛围感十足的灯带夺人眼球,岸边停靠着他精心改造的游船。“华为项目势必会吸引大批人才来到青西地区,也会带动周边的旅游业,我们村坐落在淀山湖畔,风景秀丽,一定能借此‘东风’有新的发展!”

采访中,村民吴其兵对记者提起了一个有趣的细节。他第一次注意到华为青浦研发中心项目时,正开着渔船漂在淀山湖北边深处。“当时天还没亮,湖面上升起薄雾,一时辨不清方向。这时,我看到了华为基地施工的灯光,亮得不得了,还看到了薄雾中高高耸起的塔吊。我就沿着光最亮的地方开去,我知道,光的方向就是家的方向。”

栏目主编:黄勇娣

来源:作者:沈思怡 茅冠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