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投入不足(研究上下问题尤为迫切)

  如何获得人生的精神的“定盘针”、获取人性淋漓之元气,以实现精神超越,不仅是个人的问题,亦是当代社会不可规避的重大现实问题。

研究投入不足(研究上下问题尤为迫切)(1)

  考察人类哲学发展史,哲学研究的 “一与多”主要解决“世界统一性”问题,主要涉及宇宙论、本体论;“动与静”在于探求本体之‘一’如何“动”化为‘多’,主要涉及辩证法;“内与外”研究的是主体(人)与客体(物)的关系,主要指认识论,亦涉及心物关系、审美关系等;“上与下”则主要探索人精神境界的提升与超越问题,即人生哲学(包括宗教哲学)。在上述四类问题中,关于“一与多”“动与静”“内与外”的认识论问题,中外皆有宏论,几达共识,自不待言;对于人生哲学,因其无立竿见影之效,且不同文化有其主观之特殊,难以齐一。尤其在技术宰制的当下,往往不为人所重视,有被“解构”的危险。

  “上下”问题尤其值得重视

  事实上,哲学的“上下”问题颇具根本性、迫切性,尤其值得重视。

  其一,“精神超越”是每个觉醒个体不可规避的过程。人类的成长既包括生理层面的新陈代谢,亦包括“智能层面”诸如认知、交往、适应等能力的不断提升。此外,尚有一种更根本的超越,即精神境界的超越。人当然是物质、肉体的存在,但人绝非局限于此,否则人与动物何异!孟子言“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此“几希”即道德(理性)、精神、价值。黑格尔言人与动物的差别在于理性,乃言理性精神的存在与透显为人超越动物的根本之处。人惟有在精神的不断超越中,方能塑造、完善自我并由此享受到精神追求的乐趣:“人应该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精神的伟大和力量是不可低估和小视的;同时,精神的超拔亦能使人参悟宇宙之真髓的过程中,享受人间的妙趣。”(黑格尔《小逻辑》)

  其二,“精神超越”历来为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哲学固然要研究宇宙论、本体论、认识论,但其核心仍是“关于人的问题”。两千年来,西方哲学虽历经种种“转向”,但核心总是围绕“人”(人之认知、情感、意志、理性)而展开,围绕人之(理性)精神的提升与超拔展开,如古希腊哲学家所追求的“至善”,康德所谓的“理性道德人”,海德格尔“诗意栖居”“本真追求”之希冀,莫不以人之精神丰沛与提升为旨归。中国哲学更是如此,儒释道三家历来皆将人之德性的完善与精神的提升作为根本追求。“哲学的中心课题应该研究人,回避人的问题而言的哲学,这种哲学必然是苍白无力的”,张世英先生的总结颇确当。

  其三,“精神超越”是当下人类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精神超越本为灵性之人不可回避的问题,然而,由于技术主义对人文精神的压制,反本质主义、反形而上学、反基础主义等非理性思想得以存在,人们关于“至善”的道德信仰逐渐动摇。与此相应,人们日益沉溺于物欲追求中,人们的存在意义、存在价值面临“清空”的危险。如何获得人生的精神的“定盘针”、获取人性淋漓之元气,以实现精神超越,不仅是个人的问题,亦是当代社会不可规避的重大现实问题。(社会科学报社融媒体“思想工坊”出品 全文见社会科学报及官方网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