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界的明星(120位音乐明星背后有哪些故事)

音乐界的明星(120位音乐明星背后有哪些故事)(1)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张明采访过众多赫赫有名的国际音乐明星,包括理查德·克莱德曼、席琳·迪昂、莎拉·布莱曼、滚石乐队、后街男孩、克里斯蒂娜等,堪称沪上“与外国艺人打交道最多的广播主持人”之一。

张明从业以来编写的第一本图书《明·星面对面——听电台主播张明聊音乐大咖》,日前由上海音乐出版社推出。这是他从业近30年来采访实录的集大成之作,历时近3年完成。书中精选张明采访过的120位音乐明星,横跨流行、古典、爵士、跨界、音乐剧等五个领域,不少都是大众耳熟能详的歌手和乐队。张明将他节目中播出的内容转化成生动文字,真实还原了访谈对象更具体生动的一面。“不管做什么工作,兴趣非常重要。通过跟很多艺术家的交谈,我深深懂得,采访就是一门艺术。”张明说。

音乐界的明星(120位音乐明星背后有哪些故事)(2)

除了文字内容,张明还发挥主持人优势,讲述他在采访音乐家过程中有趣的故事和经历。扫描书中二维码,就可通过5-15分钟短音频,了解艺术家台前幕后的艰辛,聆听他们舞台上的精彩演出。

书中还配有该音乐家代表作及张明独家推荐作品,扫描封底二维码,即可链接到QQ音乐。“图书最吸引我的便是其中120段音频。”电视主持人张民权感慨,张明是个有心人,他用这种方式记录下入行后采访的嘉宾,留下一份珍贵记录。

“广播是声音的艺术。张明将对各位音乐人的采访浓缩至5-15分钟,涵盖旁白、原声以及现场,非常不易。”东方电台原《怀旧金曲》节目资深编辑陆明说。

上海黑胶研究会会长徐冰认为,张明是学者型跨界音乐主持人,有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图书涵盖各个音乐领域,从侧面佐证上海这座城市的开放与包容。”

<<<书摘选读

音乐界的明星(120位音乐明星背后有哪些故事)(3)

出生于纽约的歌手克里斯蒂娜 · 阿格莱拉一度以她不同凡响的四个八度音域和六座格莱美奖在女歌手阵营中成为佼佼者。其极富个人特色的作品和多变的表演风格被很多乐迷冠以“流行大众偶像”(Pop Icon)和“流行公主”(Pop Princess)的称号。

克里斯蒂娜自和RCA唱片公司签约后,凭借首张同名专辑就一鸣惊人。除了厚实和充满韧性的嗓音之外,其能歌善舞和创作的才华,让她很快就拿到了格莱美“年度最佳新人”称号。从《瓶中精灵》、《一个女孩想要的》(What A Girl Wants)到《心湖倒影》(Reflection),克里斯蒂娜靠着出色的发挥,不仅在销售榜上佳绩连连,而且展示了她异常出色的歌喉。

2001年,她和其他几位重量级歌手携手齐唱《糖果酱女郎》。这首激情四射、不失沉稳的单曲为她们赢得了一座格莱美奖。2011年,她应邀以高达一亿三千万美元的酬劳成了电视选秀节目《美国好声音》(The Voice)的评委。同一年,她与“魔力红”合作的歌曲《贾格尔舞步》(Moves Like Jagger)红遍了全球,单曲销量超过七千五百万。

虽然进入2012年之后,克里斯蒂娜在音乐作品上没有了先前的热度,但是她依然非常刻苦,始终保持一到两年有新作发行的速度。2014年,她和“一个伟大世界”乐队(A Great Big World)合作灌录了《说点什么》(Say Someting),这张唱片让她再度问鼎格莱美。

成名作品: 《瓶中精灵》(Genie In a Bottle)

这是克里斯蒂娜1999年首张专辑中的主打单曲,属于“青少年流行”(Teen Pop)风格的跳舞歌曲,其中还融合了歌手擅长的节奏与布鲁斯(R&B)元素。歌曲的主题就是“自尊和自爱”。该作品1999年6月22日一经推出,就火速在美国《公告牌》杂志单曲榜登顶,并以一百四十万的销量获得白金唱片认证。

张明独家推荐

《糖果酱女郎》( Lady Marmalade )

这首歌曲翻唱自1974年美国女子组合“拉贝儿”(Labelle),也是电影《红磨坊》中的插曲,由克里斯蒂娜联合玛雅(Mya)、“红粉佳人”(Pink)以及里奥 · 金(Lil’Kim)共同演唱。同原作相比,翻唱版嘻哈成分更浓,而且歌词有了较大改动,叙事场景也由原来的新奥尔良变为巴黎夜总会。四位成员虽然来自不同领域,但配合默契,唱功更是炉火纯青。

《美丽》( Beautiful )

这是克里斯蒂娜第四张个人专辑《裸》(Stripped)中的一首歌曲,属于典型的流行节奏布鲁斯抒情佳作。该曲由美国著名女唱作人琳达 · 佩瑞(Linda Perry)亲自担任制作,讲述了存在于内心的美好境界和自我欣赏。这首为克里斯蒂娜赢得格莱美“最佳流行女歌手”奖的作品可以说最大程度地展现了巅峰时期的克里斯蒂娜无与伦比的唱功。

音乐界的明星(120位音乐明星背后有哪些故事)(4)

组建于1993年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区的“后街男孩”由五位阳光男孩组合而成,其中包括温柔的布莱恩(Brian Littrell)、阳光的尼克(Nick Carter)、浪漫的浩易(Howie Dorough)、狂野的AJ(AJ McLean)以及性感的凯文(Kevin Richardson)。

作为席卷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至二十一世纪初期的“男孩偶像团队风潮”中的佼佼者,他们除了唱片总销量超过一亿以外,还曾多次来中国巡演,并引发了大规模的追星热潮。

尽管来自美国,但是“后街男孩”的成名之路却是从欧洲开始的。自《我永不让你的心破碎》在德国大受欢迎之后,他们于1997年尝试返回本土发展。1999年5月,“后街男孩”凭借着他们的专辑《千禧情》(Millennium)登上职业生涯的巅峰。这张专辑占据了包括美国在内的二十八个国家的专辑榜冠军,全球两千四百万的销量更是使该专辑成为一年内销售速度最快的唱片。

2000年11月,“后街男孩”带着他们的《蓝与黑》(Black & Blue)专辑在一百小时内跑遍了包括瑞典、日本、澳大利亚、南非、巴西、美国在内地的多个国家,行程达两万六千英里。从2001年开始,为了进一步修整,该组合进入了停滞期。直到五年之后,他们才以单曲《未完成》(Incomplete)重新进入人们的视线。

2006年,组合成员凯文为求个人发展离开组合,但于2012年再度回归。在纪念组合成军二十周年之际,“后街男孩”由独立厂牌发行他们的专辑。不过随着人们对流行热点的追逐以及兴趣的改变,当年的热度已不复存在。尽管如此,“后街男孩”还是没有气馁,他们默默耕耘,终于在2019年依靠全新专辑《DNA》重新登上事业高峰,而与新专辑同名的世界巡演将于2022年6月重新开启。

成名作品: 《我永不让你的心破碎》(I’ll Never Break Your Heart)

尽管此歌并非“后街男孩”的首支单曲,却是第一首中国乐迷熟知的作品,当时作为首张同名专辑中的第二首单曲发表。由于在这首歌的录制期间,布莱恩和AJ遭遇流感,单曲花了两个多星期才录制完成,它也由此成为“后街男孩”音乐生涯中录制费时最长的作品。鉴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R&B在美国主流市场大行其道,因此“后街男孩”的这首作品也带有非常浓重的流行R&B色彩。

张明独家推荐

《我想要的那种方式》( I Want It That Way )

1999年4月12日正式推出的这首单曲出自“后街男孩”最为成功的专辑《千禧情》。当今流行乐坛的超级制作大咖麦克斯 · 马汀(Max Martin)不仅参与了创作,而且亲自担任制作,这首歌作为“后街男孩”最具代表性的歌曲,曾荣获三项格莱美提名,并连续八周荣登《公告牌》杂志单曲榜的前六名。从曲风上来讲,这首抒情歌曲似乎在表明“后街男孩”渐渐由青少年追求的流行舞曲开始转向成人流行曲风了。

《假如你还爱我》( As Long as You Love Me )

这是“后街男孩”首张专辑中的第二波主打单曲,也是经时任美国唱片公司Zomba主席一职的克莱夫 · 卡尔德(Clive Calder)特别提议而最终加入的。这首极富朝气、旋律上口的单曲由于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纰漏,分别在1997年和1998年出版过两个不同版本,它也是“后街男孩”在英国卖得最好的一首单曲。

图片来源:出版方

编辑:许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