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有啥坏处(电视剧旁白不能滥用)

一度被原著粉非常期待的东野圭吾小说《回廊亭杀人事件》改编的电视剧《回廊亭》最近遭到海量吐槽归纳下,内容的水土不服是剧集被“吐”的重要原因,还有就是该剧旁白过多——破坏悬疑氛围,招致了批评,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电视剧有啥坏处?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电视剧有啥坏处(电视剧旁白不能滥用)

电视剧有啥坏处

一度被原著粉非常期待的东野圭吾小说《回廊亭杀人事件》改编的电视剧《回廊亭》最近遭到海量吐槽。归纳下,内容的水土不服是剧集被“吐”的重要原因,还有就是该剧旁白过多——破坏悬疑氛围,招致了批评。

这几年,电视剧里过多使用旁白,常常成为一部剧的槽点。本来是推动剧情吊胃口的锦上添花,却最终变成了倒胃口的画蛇添足。

旁白不应成为打乱戏剧节奏的重音。当年万人空巷的连续剧《夜幕下的哈尔滨》每集结尾那个说书人,要对剧情回顾和发展进行猜测,类似于片尾预告和片头前情提要,方便观众了解剧情和迅速代入。说书人是跳出剧集用“全知视角”去观看剧中人物与情节,一方面代入一方面又“间离”,他打破剧情幻境,又起到暗示走向的作用,因此出现的时间节点就很重要,如果出现在剧集中间,就如同一个不和谐的巨响,打断了曲子,很容易让观众出戏。

旁白可以画龙点睛,却不应该代替表演。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第一集出场人物用旁白介绍了人物之间的关系身份,这对于一部人物多、关系复杂重叠的剧集来说,方便剧情发展。电视剧《围城》和《大明宫词》都用了与剧中人物语言风格高度契合的旁白,对剧情的发展做意味深长的评论和总结,它们是剧情的外延,帮助观众多一重感悟,演员已经把人物的性格演绎饱满,旁白是提示观众品出多重滋味。许多人记得校长高松年暴露自己阴暗内心的时候,剧中旁白“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辛辣痛快。好旁白像名著的好批注,观众看了有共鸣有惊喜,会有“说出了我想说的”或者“我怎么没想到”的快感。

反观当下的很多剧,出场时用旁白介绍人物性格,矛盾冲突期用旁白解释心情,这种旁白,取代了本应该演员通过演技来传达的信息,导致旁白适得其反,显得制作者既不相信剧本的完整,又不相信演员的演技,更不信任观众能看懂剧情,看剧的乐趣全然消失,木头演技也可以靠旁白传情达意,电视剧变成了专题片的“情景再现”。这就像乐队并不能通过增加乐器数量和种类来掩盖技法的缺陷、音色的干涩、旋律的平淡。旁白承担塑造人物性格,交代人物感受的任务,就像餐馆要求客人吃饭时听菜谱体会味道——烹调技术不行,你说出龙叫,也吃不出来那个味。

旁白如同味精,恰到好处,提味儿增鲜,滥用就会让人不适,但起决定性效果的还是剧的整体表现。说到底,决定一部剧的根本还是剧本与表演。这几年被人诟病旁白的剧,往往也是自身有些不均衡。比如两部热播剧《潜伏》和《欢乐颂》都有旁白,《潜伏》的旁白并非处处完美,《欢乐颂》的旁白并非一无是处,但是对二者的旁白评价却相当两极。《潜伏》的旁白弥补了谍战剧中演员“表面不动声色,心底波澜起伏”的局限,而《欢乐颂》作为时尚都市剧,剧情已有悬浮之嫌,旁白一会替角色表达思绪,一会替导演交代场景,一会干脆变成“电影录音剪辑”描述起演员的表演,功能定位错乱的旁白成了整部剧突出的“冗余”。

旁白,无论精彩还是败笔,总归是剧集的一部分,与剧情是有机的整体。我们愿意看样样精彩、旁白锦上添花的剧集,却不喜欢样样稀松、旁白喋喋不休的剧集。对于一部剧来说,旁白如同一朵花上的一片花瓣,不突出,均衡配合整体,融入其中,才是最好的样子。

作者:王海宁

来源: 辽宁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