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茶有了多久的历史(古老的饮茶文化)

擂茶有了多久的历史(古老的饮茶文化)(1)

擂 茶

家乡的味道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擂茶,是中国最古老的茶道之一。

擂茶

擂茶,顾名思义。擂,研磨也。擂茶,就是把茶叶、花生米、油、盐或中草药等原料放进擂钵里,用擂杵捣成细末后,冲开水喝的养生茶饮。

作为一种传统的特色饮品,擂茶在南方诸多省份、地区(鄂、湘、川、黔、桂、赣、闽、粤、港、台)均有分布。

在福建省明溪县的枫溪、夏坊两地,几乎每位家庭主妇都会调擂茶(调tiáo:调配、制作),家家户户都有调擂茶的工具——擂钵、擂杵。

擂钵,一种陶盆,呈倒置圆台形,有大有小。内壁刻有很多由钵底向钵口呈发射状、螺旋状的沟纹,作用是在擂茶的过程中增加摩擦力。

擂茶有了多久的历史(古老的饮茶文化)(2)

擂茶有了多久的历史(古老的饮茶文化)(3)

▲擂钵

考古资料显示,初民们很早就已开始使用擂钵。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和商代早期遗址中,经常出土各式擂钵。

擂杵,擂茶时用的木棍,长一尺五至二尺不等,一般由山茶木制成。上端钻孔,利于悬挂;下端刨圆,便于擂转。

擂茶有了多久的历史(古老的饮茶文化)(4)

▲擂杵

调擂茶

擂茶的制作方法,各地大同小异。只是在原料的选择上有所不同,但基本原料中都离不开茶叶。

枫溪、夏坊两地的擂茶,作法与用料基本一致。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原料都是干品和熟食,一般不采用生叶。

制作步骤:

先将浸泡好的的干茶叶,置入擂钵中,旋转擂杵,将茶叶擂成茶泥;

擂茶有了多久的历史(古老的饮茶文化)(5)

▲调擂茶 (摄于夏坊乡 黄地塘)

再加入油炸的花生米或特制的“加茶米”(黄豆炒米),逐一研细、捣烂;

擂茶有了多久的历史(古老的饮茶文化)(6)

▲将茶叶、花生米依次擂烂

适量添些植物油、米饭、食盐等,擂细、擂匀;

擂茶有了多久的历史(古老的饮茶文化)(7)

▲擂米饭 (米饭入茶——汉魏遗风)

最后冲入一壶开水,洒上一撮香草子(香草的子实,具香味)或芝麻等香料,搅拌一下,即成一钵金灿灿、香气四溢的擂茶。

擂茶有了多久的历史(古老的饮茶文化)(8)

▲开水冲泡

有时,还会在原料中加入一两味中草药(菊花、黄栀子、金银花、陈皮等干品药材),使擂好的擂茶不仅香味浓郁,且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擂茶冲泡好后,被擂成细末的原料就会逐渐沉底。沉底的这部分,称作擂茶底。人们饮用擂茶时,是连汤带底一齐食用的。(棠姐小时候,不食擂茶底。大人们总说,不食擂茶底的人,将来只会生女儿。搞得棠姐半信半疑的。)

食擂茶

作为一种日常饮品,擂茶在枫溪、夏坊两地百姓的饭桌上,经常可以见到。

炎热的夏天,从田里辛苦劳作回来的人们,食上一碗擂茶,既解渴又消暑。遇到无菜下饭或胃口不佳的时候,舀几勺擂茶浇饭,就能食上好几碗了。

擂茶有了多久的历史(古老的饮茶文化)(9)

家中来客人的时候,主人通常会调上一钵擂茶、炒一羹gāng碗粉干、炒几碟小菜,作为正餐前的点心,来招待客人,名曰“食擂茶”。( 羹碗:汤碗)

擂茶有了多久的历史(古老的饮茶文化)(10)

▲擂茶待客 (摄于枫溪乡 小珩村)

配擂茶的食品中,粉干是最常见的。擂茶拌粉干,似乎成了一种惯例。大概由于粉干是人们家中常备的、食用方便的主食。

擂茶有了多久的历史(古老的饮茶文化)(11)

擂茶有了多久的历史(古老的饮茶文化)(12)

▲擂茶拌粉干

主人把擂茶一勺一勺舀进客人的碗里,同时也呼喊附近的邻居或亲友,一齐来食擂茶。

食擂茶往往见者有份,越食人越多。客人食了一碗又一碗,主人添满这碗舀那碗。大家食着、聊着,一片欢声笑语。彼此间的感情,得到充分交流,俨然一幅立体的民俗风情图,也是“擂茶”这种“动手劳作”后快乐的延伸。

擂茶有了多久的历史(古老的饮茶文化)(13)

平时,亲友、邻里间,每逢喜庆、休闲、聚会、娱乐时,大家也常坐在一起食擂茶。一钵擂茶,几盘小食,茶香悠悠,话语浓浓。无限温情,荡漾在擂茶里,融化在人们的心间。

擂茶有了多久的历史(古老的饮茶文化)(14)

擂茶的起源

擂茶,是一种古老的饮茶方式的遗留。相传它起源于古时候中原人将青草药擂烂冲服的“药饮”。

“神农氏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最早,人们把“茶”当作治病的药物。后来发现它还有解渴、消食、提神等保健功效,就保留并发展了药食同源的“擂茶”。

现代各地的擂茶,是对汉魏粥茶、唐宋煎茶等古代茶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据史料记载,秦、汉、三国时期,人们已盛行将茶鲜叶或捣碎的干茶饼,加以葱、姜、橘子等调味品与谷物一齐“调煮”成茶羹或茶粥来食用。(参见三国魏张揖《广雅》)

唐代,茶道大兴,推动了擂钵及各种碾茶具的发展。唐宋人饮茶,也是要先把绿茶研成细末,再投入盐、姜、薄荷、橘皮等物,经过三滚的烹茶过程后才饮用的。 当时中国南北方的瓷窑,均有生产擂钵,并远播亚洲各国,至今日本茶道也仍在使用擂钵作擂茶工具。

随着汉人的南迁,中原人携带着这种“盐茶”习俗来到了南方,并把制陶工艺也带来了。今福建宁化、将乐等地曾发现多处自唐宋以来一直延续烧造擂钵的古窑址。

另有学者称,宋室南渡时,也把擂茶带到了杭州。在宋人的笔记中,常可见到有关擂茶的记载。如:南宋耐得翁在《都城纪胜·茶坊》中说杭州的茶坊与旧京(汴梁)一样“冬天兼卖擂茶,或卖盐豉汤”;南宋吴自牧也在《梦梁录·茶肆》一书中说到当时的茶肆“四时卖奇茶异汤,冬月添卖七宝擂茶、馓子、葱茶,或卖盐豉汤。”

擂茶文化——随着南迁的汉人,来到南方各地,并在相对闭塞的自然条件下,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

结语

擂茶,这一古朴习俗,在枫溪、夏坊两地代代相传,并融入到了礼仪文化之中。通过“食擂茶”这种方式,招待客人、联络感情,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礼仪需求。这也是它延续了千年而不灭的原因之一。

21 世纪,随着人口流失的加剧,农村“空心化”日益严重,擂茶习俗与其他依附于村落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难免陷入“传承危机”。城镇化的浪潮,将使多少人的乡愁无迹可寻。

图文:棠姐

编辑:棠姐

棠姐,福建明溪籍。一个用朴实的语言描绘家乡风土人情、地方美食、生活印记的女子。 爱好:表演、唱歌、配音、播音、拍照、语言、文学 等等。 客家棠姐,ID:fxyx059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