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知识讲解(高中生物20个实验重点知识汇总)

生物中的实验题是考试的拉分大项,今天小简老师给同学们整理了20个生物实验,帮助同学们掌握这些实验中用到的或者要考到的知识点,在以后的学习和考试中同学们一定不要在相关知识点上再丢分了。

必修一

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1.显微镜放大倍数是指_______,即_______和_______,而不是面积。

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置镜(装镜头)→_______→置片→调焦→观察。

3.高倍镜的转换:找到物像后,把要观察的物像移到_______,把低倍镜移走,换上高倍镜,只准用_______和_______把视野调整清晰,直到物像清楚为止。(顺序:移装片→转动转换器→调反光镜或光圈→调细准焦螺旋)

答案:

1.直径倍数 、长度、宽度 2.对光 3.视野中央、细准焦螺旋、反光镜

实验二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实验目的: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2.实验原理:

(1)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在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沉淀。淀粉遇碘变蓝色,若检验有色组织或器官,如绿叶,则需酒精_______处理。

说明:①本实验应该将底物和酶_______,然后才_______。

答案:分开保温、混合在一起

(2)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讲解(高中生物20个实验重点知识汇总)(1)

实验九: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_______。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酒精,还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碳。

2.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_______。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_______,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CO2的产生情况。

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_______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_______。

4.将装置(甲)连通橡皮球,让空气间断而持续地依次通过3个锥形瓶,既保证O2的充分供应,又使进入A瓶的空气先经过NaOH的锥形瓶,洗除空气中的CO2,保证第三个锥形瓶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由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所致。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讲解(高中生物20个实验重点知识汇总)(2)

5.B瓶应_______放置一段时间,待酵母菌将B瓶中的氧消耗完,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确保是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6.检测洒精的产生:各取2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2支干净的试管中。向试管中分别滴加0.5mL溶有0.1g重铬酸钾的_______溶液(体积分数为95%-97%)并轻轻振荡,使它们混合均匀, 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7.该实验是_______实验。此类实验一般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相当于“相互对照实验”。

答案:

1.兼性厌氧菌

2.蓝变绿再变黄、时间长短

3.酸性、灰绿色

5.封口

6.浓硫酸

7.对比

实验十: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实验目的:尝试用_______方法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和用_______法分离提取到的色素。

2.实验原理:

(1)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易溶于_______中,所以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若没有无水乙醇,也可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但要加入适量的_______,除去水分。

(2)层析液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_______不同,分子量小的溶解度 高,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所以用层析法来分离四种色素。

3.实验材料:幼嫩、鲜绿的菠菜叶。

4.提取色素:5克绿叶剪碎,放入研钵,加_______、CaCO3和10mL无水乙醇,进行迅速、充分研磨。(_______可中和液泡破坏释放的有机酸,防止叶绿体被破坏。)

5.划滤液细线时应注意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划出_______的一条滤液细线,干后重复三次。

答案:

1.过滤、纸层析2.有机溶剂、无水碳酸钠、溶解度 4.SiO2 、CaCO3 5.细、齐、直

实验十一 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1.实验原理:用琼脂块模拟_______。琼脂块越小,其表面积越大,则其与外界效换物质的表面积越大。琼脂块中含有酚酞,与NaOH相遇,呈紫红色,可显示物质(NaOH)在琼脂块中的扩散深度。然后通过计算在相同时间内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可以反映细胞的_______。

2.在相同时间内,NaOH在每一琼脂块内扩散的深度基本相同,说明NaOH在每一琼脂块内扩散的_______是相同的。

3.结论: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_______;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_______。

答案:

1.细胞、物质运输效率2.速率3.减小、减小

实验十二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实验原理:

(1)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_______细胞。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 进行的,因此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

(2)染色体容易被_______ (如龙胆紫溶液)着色,通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存在状态,就可判断这些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进而认识有丝分裂的完整过程。

2.实验步骤:

(1)洋葱根尖培养到根长约5cm时可用。

(2)装片的制作(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① 解离:上午10时至下午2时,剪取洋葱根尖_______,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_______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室温下解离3~5min。目的:溶解细胞间质,使_______。此时,细胞已被盐酸杀死。解离时间要保证,细胞才能分散开来。解离时间也不宜过长,否则,根尖过于酥软,无法取出。

② 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_______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 min。目的是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

③ 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的龙胆紫溶液的玻璃皿中染色3~5min。

④ 制片:用镊子将这段洋葱根尖取出来,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尖把洋葱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_______。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使细_______。

3.观察

(1)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细胞。分生区细胞特点是:细胞_______,有的细胞正处于分裂期。

(2)再用高倍镜观察,找出处于细胞分裂期_______的细胞,再找出_______的细胞。

答案:

1.分生区、独立、碱性染料

2.2~3mm、95%的酒精、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清水、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胞分散开来

3.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中期和前期、 后期和末期

必修二

实验十三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1.实验原理: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_______,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_______,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2.问题探讨:

(1)为什么每次抓取小球后都必须先_______,然后才重新抓取?确保每个小球被抓取的几率相等,数据准确。

(2)随机抓取10次,请同学们统计结果,是否出现三种基因组合,且性状分离比是否为1:2:1?不能,因为实验统计的样本数目足够多,是孟德尔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前提条件之一。当对10株豌豆的个体做统计时,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答案:

1.雌雄生殖器官、雌雄配子 2.放回原位

实验十四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1.目的要求:通过观察_______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2.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3.先用低倍显微镜依次找到_______的细胞。

4.再在高倍显微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_______。

答案:

1.蝗虫精母细胞

3.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

4.形态、位置和数目

实验十五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1.实验原理:

(1)进行有丝分裂的植物分生组织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子染色体在纺缍丝的作用下分别移向两极,最终被_______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2)低温处理植物组织细胞,纺缍体的形成受抑制,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植物细胞_______发生变化。

2.实验步骤:

(1)低温诱导:培养洋葱根,待洋葱根长出1cm左右时,将整个装置放入冰箱的低温室内(4℃),诱导培养36h。

(2)固定形态: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约0.5-1cm,放入_______中浸泡0.5-1h,以固定细胞形态,然后用体积分数为_______溶液冲洗2次。

(3)制作装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4)观察:用显微镜观察,并寻找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化的细胞。

答案:

1.平均分配、染色体数目 2.卡诺氏液、95%的酒精

实验十六 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1.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_______遗传病;所调查的群体要足够大,并注意在人群中_______调查。

2.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要在_______中调查并绘出_______。

答案:

1.单基因、随机抽样 2.患者家系、遗传系谱图

必修三

实验十七 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作用

1.实验原理:植物插条经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对植物插条的生根情况有很大的影响,而且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处理其影响程度亦不同。其影响存在一个最适浓度,在此浓度下植物插条的_______。

2.选择插条:以1年生苗木为最好(1年或2年生枝条形成层细胞分裂能力强、发育快、易成活)。枝条的形态学上端为平面,下端要削成_______,这样在扦插后可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促进成活。每一枝条留3-4个芽,所选枝条的芽数尽量一样多。

3.插条处理方法:(1) _______(2)_______。

4.可先设计一组_______比较大的_______进行摸索,再在预实验的基础上设计细致的实验。

答案:

1.生根数量最多,生长最快 2.斜面 3.浸泡法、沾蘸法 4.浓度梯度、 预实验

实验十八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1.在含糖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液)中酵母菌繁殖很快,迅速形成一个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通过细胞计数可以测定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随时间而发生的数量变化。

2.养分、空间、温度和有毒排泄物等是影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的限制因素。

3.酵母菌计数方法:_______。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_______,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细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_______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4.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_______。如果小方格中酵母菌数量过多难以计数时要先_______再计数。

答案:

3.抽样检测法、盖玻片边缘、估算4.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稀释

实验十九 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研究土壤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操作简便,有助于理解群落的_______ 。

2.取样可以在野外用______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3.采集小动物:一般使用_______取样。也可采用简易采集法。发现体形较大的动物,可用包着纱布的镊子取出;体形较小的动物可用_______采集。采集到的小动物可放入酒精中,也可将活着的小动物放入试管中。

4.丰富度的统计方法:_______和_______。目测估计法的等级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

答案:

1.基本特征与结构 2.取样器取样3.诱虫器、吸虫管4.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

实验二十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1.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生态系统原理,将生态系统具有的_______进行组织,构建一个人工微生态系统是可能的。但同时,这个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也可能是短暂的,它会发生群落的_______。

2.水族箱必须是密封且是_______的。

3.生态缸中放置的生物必须具有较强的生活力,放置的生物_______,具有很强的生活力。

4.放置在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要避免阳光_______。

答案:

1.基本成分、演替2.透明 3.种类要齐全数量要合适 4.直接照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