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梁陈章(忠义不悔舍生忘死)

王彦章,五代后梁人,在53岁时,一家性命被晋王李存勖控制,不为所动;61岁时,身陷李存勖囹圄,视死如归,不为所动,最终以身殉国。常以‘豹死留皮,人死留名。’言左右,当时,朱温反复无常、淫乱,朱友珪弑父,李存勖、李嗣源手足相残,社会道德低至底线,与王彦章忠义形成鲜明对比。后晋高祖石敬瑭称帝后,为嘉奖王彦章的忠勇,下诏赠太师荣誉之职。又派人寻找王彦章的子孙录用为官。

后梁陈章(忠义不悔舍生忘死)(1)

王彦章(863—923),字贤明,一作子明。郓州寿张(今山东东平西南)人。年轻时投在朱温部下,转战各地,以骁勇闻名。常持一铁枪冲锋陷阵,奋疾如飞,军中号称王铁枪。后梁开平二年(908)十月,自开封府押牙、左亲从指挥使授左龙骧军使。次年加授左监门卫上将军。乾化元年(911),改行营左先锋马军使,又加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朱友珪篡位时,加检校司徒。朱友贞即帝位后,他先任濮州(今山东鄄城北)刺史,后调任澶州(今河南濮阳)刺史,并进封为开国伯。

乾化五年(915)三月,魏军兵变,王彦章部遭到突袭被迫南撤,其全家被掳到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李存勗一方面厚待其家人,另一方面派使者去招降。王彦章不为所动,杀使者以绝其念,几年后其家被害。

贞明六年(920)正月,王彦章被正授为许州(今河南许昌)匡国军节度使,进封开国侯。不久,改任北面行营副招讨使,移镇滑州(今滑县东),调往河北的抗晋前线担当重任。

后梁陈章(忠义不悔舍生忘死)(2)

龙德三年(923)四月,晋王李存勗在魏州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派李嗣源率步骑5000 偷袭并攻占郓州,从东面威胁后梁,后梁朝廷内外大恐。王彦章受命立即启程赶赴滑台(今滑县东),从杨村砦浮河东下,水陆俱进,截断唐军在德胜(今濮阳)南北两城之间的浮桥,一举攻占南城。李存勗得悉后说:“此人可畏,当避其锋。”唐军随即放弃北城,集中兵力退保德胜以东数百里的博州黄河南岸的杨刘。王彦章率舟师而下,一路上与唐军乘编栰的步军各沿黄河南北两岸东行,每到转滩汇水之处,两军就激烈交战,流矢如雨。进至杨刘,交战百余次。王彦章急攻杨刘,昼夜不息,打得唐军心惊胆颤,好多次险些被攻破,幸得李存勗亲率援军到达,才得勉强保住。两军在杨刘相持数月,杨刘久攻不下。王彦章遭中伤被罢职,由段凝取代。

段凝接任后形势急转直下。后梁左右先锋指挥使康延孝降唐,向李存勗暴露了梁军内部虚实和战略意图,建议抓住时机直捣防守空虚的汴梁。在此危急关头,朱友贞令王彦章前往东路抵敌。王彦章帅500兵力在递坊(今地不详,当在山东境内)一战由于兵少战败,退守中都县(今山东汶上),又遭失败,就率他的100 多名牙兵作殊死战,结果王彦章重伤后被俘。

后梁陈章(忠义不悔舍生忘死)(3)

李存勗见到王彦章后,希望他能降唐。王彦章说,我与你“血战十余年,今兵败力穷,不死何待?且臣受梁恩,非死不能报,岂有朝事梁而暮事晋,生何面目见天下之人乎!”李存勗又令李嗣源去劝降,王彦章躺在病床上轻蔑地呼喊其小名说:“汝非邈佶烈乎?我岂苟活者!”终于被杀。死年61 岁。

欧阳修感慨地说:“呜呼,天下恶梁久矣!然士之不幸而生其时者,不为之臣可也。其食人之禄者,必死人之事,如彦章者,可谓得其死哉!”他在整个五代时期只筛选出三位“全节之士”,在《新五代史》中特设《死节传》一卷,而这三人中他以王彦章为主,行文多有褒扬,认为是乱世里难得的忠臣义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