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机丞相当众揭发皇帝的身份(天真的太子奉命进宫捉盗)

文/格瓦拉同志

在帝制时代,皇宫大内好比不见硝烟的战场,表面上风平浪静的背后,往往则是各种势力之间争权夺利的滚滚暗流,置身其中的人若性格单纯、天真的话,很可能会沦为牺牲品。这样的案例史不绝书,唐玄宗时期的首任太子李瑛,便是其中的典型。

李瑛是唐玄宗的次子,生母为赵丽妃。赵丽妃原本是潞州的倡伎,因能歌善舞、容貌艳丽,被时任潞州别驾的李隆基纳为侧室,由此宠极一时,并在次年诞下李瑛(“瑛母赵丽妃,本伎人,有才貌,善歌舞,玄宗在潞州得幸。”见《旧唐书·卷一百五十七》)。等到李隆基称帝后,便出于“爱屋及乌”的心理,册立李瑛为皇太子。

心机丞相当众揭发皇帝的身份(天真的太子奉命进宫捉盗)(1)

赵丽妃起初很受宠,但最后败给武惠妃

然而赵丽妃在受宠多年后,由于年纪渐大,便开始输给“新起之秀”武惠妃。作为武则天的侄孙女,武惠妃不仅长得特别漂亮,嘴巴特别能讨玄宗欢心,而且心肠特别毒辣。武惠妃入宫后,在为皇帝诞下四子三女的同时,依仗着皇帝的恩宠和似海的心机,逐渐便将赵丽妃排挤下去、独擅宫闱。

随着赵丽妃的失宠,太子李瑛的地位变得尴尬起来,而武惠妃为把三子李瑁扶上储君之位(武惠妃所生长子、次子皆早夭),便开始处心积虑地谋害太子。由于鄂王李瑶(皇甫德仪之子)、光王李琚(刘才人之子)跟太子关系亲密,武惠妃决定通过计谋将他们一网打尽、以绝后患。

心机丞相当众揭发皇帝的身份(天真的太子奉命进宫捉盗)(2)

武惠妃为把儿子扶上位,阴谋铲除太子李瑛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武惠妃与女婿杨洄密谋,以宫中有盗贼为由,召唤李瑛、李瑶、李琚入宫捕捉,并特别叮嘱他们,盗贼人数众多、身怀利器,需要身披铠甲、携带武器前来(“洄复构瑛、瑶、琚与妃之兄薛锈异谋。惠妃使人诡召太子、二王,曰:‘宫中有贼,请介以入。’”引文同上)。

但凡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若无皇帝特别批准,皇宫大内禁绝臣子身穿铠甲、携带武器入内,若有违反必然会以“谋逆”罪论处。而且,宫中出现盗贼,自应由卫尉负责捕捉,哪里用得着太子和王爷们费心?如果李瑛三兄弟聪明一点的话,很容易便会看出召唤令中的蹊跷,断然不会轻易“上钩”。

心机丞相当众揭发皇帝的身份(天真的太子奉命进宫捉盗)(3)

李瑛等三人率兵捕盗,却被武惠妃陷害

巧就巧在三人都是天真到近乎白痴的主儿,在得到庶母的召唤后,竟然想都没想便如约入宫“捕盗”。可等到他们披甲入宫后,却根本没发现盗贼的行踪,正当狐疑之际,却被武惠妃以“谋反”的罪名拿下。与此同时,玄宗也得到太子与二王“谋反”的消息,一时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唐玄宗以兵变起家,两次通过宫廷政变稳定局势,并顺利地登上皇位,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对“兵变”二字最敏感,非常害怕有人会效仿他当年的举动。所以,尽管唐玄宗知道李瑛三兄弟生性忠厚恭谨,多半不会做出“谋逆”之事,但是在“事实”面前,却又不能不相信。

心机丞相当众揭发皇帝的身份(天真的太子奉命进宫捉盗)(4)

李林甫是武惠妃的党羽,意图陷害太子

皇帝一时没有主意,便将奸相李林甫召来,向他征询处理意见。可李林甫却是武惠妃的党羽,这样做真好比“豺狼当道,安问狐狸?”不过李林甫是个“老油条”,没有正面表达意见,只是说外臣不宜干涉皇帝家事,仍需玄宗自己拿主意,但暗含的意思却是鼓励皇帝重罚三人,最好将他们全弄死。

此时,武惠妃与驸马杨洄又适时地“煽风点火”,让盛怒中的玄宗终于做出决定:将李瑛、李瑶、李琚幽禁起来,并废为庶人。同时,考虑到另一位驸马薛锈有涉案的嫌疑,便下令将其赐死。不久,李瑛、李瑶、李琚三人也被赐死,消息公布后,国人多以为冤。

妃白帝曰:“太子、二王谋反,甲而来。”帝使中人视之,如言,遽召宰相林甫议,答曰:“陛下家事,非臣所宜豫。”帝意决,乃诏:“太子瑛、鄂王瑶、光王琚同恶均罪,并废为庶人;锈赐死。”瑛、瑶、琚寻遇害,天下冤之,号“三庶人”。引文同上。

心机丞相当众揭发皇帝的身份(天真的太子奉命进宫捉盗)(5)

唐玄宗下令将李瑛等三人幽禁、赐死

武惠妃除掉李瑛等人后,又将陷害的目标对准新晋太子李玙(肃宗李亨)。可就在她准备实施阴毒计划之际,却离奇地患上疑心病,屡次看到李瑛等三人的鬼魂作祟,最终竟被吓死(“其年,武惠妃数见三庶人为崇,怖而成疾,巫者祈请弥月,不痊而殒。”引文同上),时在当年十一月。

史料来源:《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