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操运动员成长之路(从体操小白到)

近日,三届体操世锦赛冠军、中国体操“吊环王”、上海体育学院体操教师严明勇回到母校杨浦区少体校体操训练馆,为正在这里训练备战第十七届市运会的青少年加油鼓劲。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着杨浦这群青少年......


体操运动员成长之路(从体操小白到)(1)


严明勇与儿子严一诚

来看看“吊环王”严明勇的

体操故事


从“小白”到“吊环王”

凭借勤奋“逆袭”


走进体操训练馆,便打开了严明勇的过往回忆。“我小时候就是在这里训练的,现在的条件好多了,之前的垫子、器械都很陈旧,屋顶上有鸟筑巢,下雨天会漏雨。”


体操运动员成长之路(从体操小白到)(2)


6岁时,严明勇来到了杨浦少体校练体操,但相比班里其他更早开始练的孩子,基础比较差。“来的第一天就要靠墙倒立,我只坚持了不到30秒,别人却都能坚持1分钟左右。”


严明勇记得小时候克服最大的困难就是后手翻。“当时没有辅助训练器械,完全靠教练保护着让我们做,我独立完成第一个后手翻后,就再也不害怕了。”


体操运动员成长之路(从体操小白到)(3)


虽然刚开始在体校是中下水平,但严明勇凭着一股韧劲,坚持每周末主动到少体校加练一次,即使训练房大雨漏水,穿着雨鞋也坚持来训练。很快,严明勇后来居上,在上海市体操锦标赛中获得了单杠和自由体操的前三名。


当时由于年龄问题,严明勇错过了参加上海市运动会的机会,这既是他的遗憾,也是激发他前进的动力。自那时起,严明勇每个阶段都会给自己设定小目标,从完成一个动作、一次比赛开始。厚积薄发的毅力,让严明勇一步步完成了全国锦标赛、全运会、世锦赛的大目标,成为中国体操界的一代“吊环王”。


体操运动员成长之路(从体操小白到)(4)


水平支撑放下再压上成水平十字,这是体操吊环项目的一个难度动作,却是严明勇的成名绝技。“每次身体素质训练,他都会主动穿上5公斤重的沙包衣,每周训练吊环多达16套动作,是别人的两倍。”上海市体操运动中心主任的沈利龙表示。


在2010年,国际体操联合会以严明勇名字命名了一个技术动作,叫“严明勇支撑”。


体操运动员成长之路(从体操小白到)(5)


5岁儿子也热爱体操

“期待他能超越我”


严明勇参加过多届体操世锦赛和全运会,是中国体操界的一棵常青树,32岁的他依然杀入全运会体操决赛。


在天津全运会体操比赛男子吊环决赛中,严明勇作为场上唯一一位“爸爸级选手”,带着当时7个月大的儿子严一诚到了决赛现场,最终获得亚军。


体操运动员成长之路(从体操小白到)(6)


2018年退役后,严明勇与妻子马秋静共同创办了新一小伙伴的运动馆,希望能推动体操项目普及,让更多青少年参与体操运动。“我儿子小名叫新一,希望他以后能有一个学习体操的地方,通过体操结识更多朋友,快乐成长。”


严明勇经常带儿子到体操馆玩,以边玩边练的状态培养兴趣,快乐地学习体操。严明勇坦言,如果儿子选择专业运动员道路,他会支持。“我没有参加奥运会,这是我职业生涯的遗憾,如果他成为专业运动员,希望能走上奥运会赛场,超越我。”


体操运动员成长之路(从体操小白到)(7)


挖掘更多好苗子

杨浦体操重新再出发


一直以来,体操项目是杨浦的传统项目,走出过严明勇、章瑾等一批优秀运动员。走进杨浦少体校体操训练馆,就能看到墙上挂着他们的照片。对孩子们来说,他们既是偶像,也是备战市运会的动力。


目前,杨浦少体校的体操运动员正在积极恢复手臂、脚踝的运动能力,并逐步开始恢复成套训练。杨浦少体校体操女队教练殷华表示:“虽然我们担心运动员缺少训练,但还是要循序渐进,逐步完成训练进度,在力争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希望能让优秀的苗子脱颖而出,培养下一个严明勇、章瑾。”


体操运动员成长之路(从体操小白到)(8)


在杨浦少体校体操教研组的努力下,近年来家长的支持度不断提升,来练体操的孩子越来越多。全运会冠军、杨浦少体校体操教研组组长付彬彬认为,越来越多的家长更重视孩子的健康,他们对于体操的接受度更高。“有家长的支持,我们就有动力,希望能把每个孩子都教好,选出佼佼者往市队输送。”

体操运动员成长之路(从体操小白到)(9)

来源:上海杨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