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的铁律(语文学习中的杀手)

语文学习的铁律(语文学习中的杀手)(1)

最近很多妈妈跟我谈孩子的学习时,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了孩子的错别字问题。实际上,这不是一个个别现象,错别字是很多孩子语文学习中的大问题。因为有错别字的存在,不仅默写作业时常需要回炉,无端增加了很多抄抄写写的抵消重复的作业,而且,考试的时候,诗句默写错一个字,需要扣掉一分,那么,错两个字,这个句子就白默了;现代文阅读也是一样的,出现了错别字,也是要被扣分的;而作文中错别字连篇,也会极大地降低阅卷老师的好感。因为错别字的存在,让一些本该可以拿到的分就这样白白溜走了。更不用奢望那些目前拿不到的分数了。

正确地书写,这是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就格外关注的语文基本功。但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的小朋友会存在错别字的问题呢?这里,我们就通过探究原因来谈谈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孩子经常写别字,本质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孩子对要写的字不熟悉。如果足够熟悉,就不会有错别字。可是,这么讲,等于没有讲,因此,我们必须更加具体得看看到底是哪些原因容易导致错别字的出现。大约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类:

一、同音字。很多汉字是同一个读音,孩子们经常听到发音就开始写,却没有细究其意

义。比如,篮(蓝)天、按装(安)、甘败下风(拜)、自抱自弃(暴)、幅射(辐)等等。现在网络上,有总结好的同音易错字。P.S.括号内是正确的字。

链接如下: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420/15/14020892_647120993.shtml

二、形似字。望字生音这也是孩子们经常烦的错误。我记得我家娃小时候就把迫不及待读成追不及待;而像“戊戌戍”到底分别怎么读,不但是小朋友,就连很多大人也经常一脸萌萌哒。“已、己”看不清就写错的事情,也已经司空见惯了。好的, 再来一些例子:

萎糜(靡)不振、沉缅(湎) 娇(矫)揉造作 脉博(搏) 针贬(砭) P.S.括号内是不正确的字。

三、意思接近导致的错误。比如擅长—善长、掠夺——略夺等等。

以上是从汉字的角度进行的探讨。实际上,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接触的汉字数量并没有达到这种容易混淆的程度,如果学一课掌握一课的话,还是很容易避免的。但是,一旦从一二年级没有重视,就会造成年级越高,遇到的同音字、形似字越来越多,再加上多音字等等,孩子基础不牢固,出现错别字就很正常了。

但是,这都不是让大家最痛苦的,最痛苦的就是那种既不是同音字,也不是形似字,就是一般的常用汉字都容易错,这个,还用找原因吗,那就是写得太少!!!什么因结什么果呀。

那么,如何预防和治疗这个语文学习中的“顽疾”呢?

从态度上来说,所有家长都要有一个共识——对错别,我们的态度是0容忍。绝对不允许出现错别字。

在这一点上,我的态度尤为鲜明。因此,从孩子第一天拿起笔的时候,我就跟她讲,要是不会写的字,就一定要确认好再写,写错了还不如不写。因此,她在一年级的时候读书,就能挑出书里面的错别字,“像”和“象”,是在看《醉卧长安》的时候,这是一本八十年代初出版的书,里面的“像”都是写作“象”的,她读到的时候,就指给我看,后来我发现,这本书所有的“像”都是写成了“象”。

意识先行,这一点很重要。错别字,是可忍孰不可忍!

其次,低年级小朋友报个硬笔书法班,边练书法,边写汉字,我觉得这个方法挺不错的,我家娃练硬笔也快两年了。其实平时,我们不怎么抄写词语,但是她写汉字很少出错,我觉得硬笔书法班一个字一行对她帮助还是挺大的。

第三,大量阅读必然容易降低错别字。为什么呢?一个字见得多了,自然就熟悉了。常用的汉字就那么两三千个,再厚的书,也都是这些字反复组合而成的,读书读的多,不同的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怎么写,看的多了,就能记住。这肯定是的。所以,阅读“治百病”的名头也不是浪得虚名,你看,阅读对于防治错别字就是有用的。

第四,高年级的孩子如果有错别字,除了坚持阅读,其次,固定的做摘抄,是有效的。你让孩子一个字写好几遍,很枯燥,但是结合高年级孩子要做摘抄的作业,那么不妨一石二鸟,摘抄的时候,什么字都有可能遇到,一个良好的摘抄习惯,一定可以有效治愈错别字。

最后,把小学的语文课本都拿出来,翻到生词表,全部默写,遇到不会写的,就停下来写几遍,直到全会默写为止,这种地毯式扫除不会写的生字词的方法也很有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